济南90后高校毕业生生存调查 挣扎中的蜕变
2013年06月03日 10:21
来源:新华网山东频道
毕业是从青涩走向成熟的分水岭,是大学生重要的人生拐点。去年夏天,同样出生在 1990年的冯峰、林佳、李静、朱俊博4人从山东财经大学毕业后,走完了各自在职场中的“第一年”。像他们这样参加工作一年的9
毕业是从青涩走向成熟的分水岭,是大学生重要的人生拐点。去年夏天,同样出生在 1990年的冯峰、林佳、李静、朱俊博4人从山东财经大学毕业后,走完了各自在职场中的“第一年”。像他们这样参加工作一年的90后,通常被外界称为“第一代90后毕业生”。
从他们新鲜“上市”的第一天起,就被社会赋予“张扬、自我、脆弱”的种种标签。不同于80后的低调稳健,初入职场的他们处处显露锋芒。在这一年中,他们各自经历了入职、跳槽、失业、创业……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悲喜人生。不知不觉中,脱胎换骨的改变在每个人身上悄然发生,有人过得充实快乐,有人变得困惑迷茫,还有人在不断挣扎中前进,千姿百态在一年之内表现得淋漓尽致。记录下他们的故事,也许能给新一批即将毕业上路的90后,带去一点可以参照的东西。
跳槽派
疯狂跳槽中,她在寻求一份稳定
5月26日,在毕业一年后,林佳突然失业了。这是她辞掉的第二份工作。
“工作环境太压抑,看不到上升的空间。”出生于1990年5月的林佳,谈起刚刚辞掉的一家出版社的工作时,有些无所谓,她说“90后”应该崇尚自由,选择工作不能画地为牢。在这家民营出版社上班以来,林佳说每天处理繁琐的表格、文案,工作乏味又学不到东西,拿着2000多块钱的固定工资,看不到一点晋升的空间。工作4个月后,她就向领导提交了辞职申请。
去年6月,林佳刚从大学毕业时,还没有想好自己下一步该怎么走。抱着“先临时找份工作”的心态,林佳进入济南新东方英语学校当起助教,负责协助外教工作,偶尔也会自己带几节课。半年后,林佳还是辞了职。谈起那次辞职的原因,林佳归结于“工作环境不错,但不够稳定”。
“他们说我是个疯狂跳槽者,但我觉得自己是在很有勇气规划未来。”林佳说,她需要在一份稳定上升的发展空间中,找到热爱工作的理由,而不应被工作“奴役”。当“工作”与“理想”的关系愈加遥远时,林佳便更加关注工作背后的意义。目前处在待业状态的她,刚报名参加计算机和英语培训班,想先利用一两个月时间“充电”,再投入到继续找工作中去。
毕业一年后的林佳,面临的却是今年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51.5万,这是2013年山东高校毕业生人数,比去年增加了5000人,也意味着新老毕业生间的竞争将更加残酷。对此林佳却不怎么担心,她说经过一年的沉淀后,终于找到自己想走的路,接下来只需要按照制定的轨迹“自信”地走下去。林佳为自己规划了这样一个人生——— 先找一家外贸公司上班,积累几年经验,瞅准机会跳到知名外企去。因为她觉得外企更看重“工作能力而不是背景”。
理想派
安逸平稳中,他想去追求理想
5月28日7:25,冯峰走出单位宿舍,在路边早餐店喝了一碗米粥,随后步行到马路对面的银行上班。
冯峰比林佳早出生两个月,去年从山东财经大学金融专业毕业后,进入一家银行当柜台出纳。跟许多普通毕业生一样,冯峰去年经历了四处投简历、面试的煎熬过程,最终被银行机构录取,虽如释重负却又提不起精神。“感觉自己是被一下子扔进社会的。”从小热爱电影、摄影艺术的冯峰,理想工作也是诸如电影、媒体从业者之类的工作。但一想到银行工作安稳,收入不错,自己的文凭又与艺术相差太远,想去追求理想又害怕失败,冯峰在经过一番挣扎后,最终“屈服”现实去银行上班。
坐在玻璃窗后面的冯峰,每天重复处理存款、取款、支票兑现业务,踏实而从容,工作一年后俨然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节奏。偶尔抬起头时,眼中却不禁流露出一丝困惑和疲惫。“最大感觉不是挣钱多了,而是自由少了。”对于这个时常把“个性”“自由”挂在嘴边的90后小伙来讲,像出纳这类严谨、理性的工作让他浑身不自在。他现在没时间上网聊天、没时间去电影院、交际圈子越来越小,也再没有了能去旅游的寒暑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感觉都不像从前的我了。”冯峰有些不解地问,是应该为生活而工作,还是为工作而生活?
每到下班时,冯峰便“宅”在宿舍学习与电影、摄影相关的知识,仍期待着有一天自己能从事这一行业。每到周末时,冯峰会到母校去逛一逛,对校园环境充满了不舍和依恋——— 和许多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年轻人一样,冯峰的心中依然有一份“后学生时代”情结。每次重新站在校门口时,他对自己的未来依然不知该如何抉择——— 是继续留在银行系统混日子,还是鼓足勇气去追求理想?
行动派
艰辛创业中,她感到充实快乐
星期日的上午,上班族们都在享受安逸的周末生活时,李静却进入一周中最繁忙的工作时间。100多名孩子正在自己所创办的辅导班学习上课,李静一方面忙着进行统筹协调,一方面还要自己亲自带班授课。中午休息时间里,她连午饭都顾不上吃,又投入到下午的课程安排中去。在创业的第一年里,李静渐渐明白一个道理:选择创业,选择自己做老板,就意味着要比其他人付出更多,操更多的心,做更多的事。
同样出生于90后的李静是这一代毕业生中敢想敢做的行动派。李静说90后不应该向80后那样循规蹈矩,心态应更加开放,更加敢拼敢想。刚上大学就从各种兼职打工中摸爬滚打一路走来的李静,在毕业前一年就产生自主创业的念头。2011年,学校的一名教师在外开办了一家小型中小学辅导班,刚上大三的李静在里面兼职代课。
转眼到了毕业时间,李静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去投简历,而是打算自己开办一家辅导学校。租房子、贴广告、拉生源、躲检查……花光身上所有积蓄和借款后,李静在人口密集的泺口地区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路。辅导班创办后,等待她的并不是想象中纷至沓来的生源和丰厚的利润,而是招生人数少、日常开销大、居民楼邻居投诉、房租交不起等大大小小的困难。
在外界普遍认为90后都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抗压能力时,李静却奇迹般“挺”了过来。90后的成长过程中,网络如影随形,他们的学习方式、思维模式都不同于上一代人。利用在互联网上各式各样的宣传手段,李静的生意渐有起色,辅导学校从最初的7名学生发展到如今100多人,开设了十几个教学班,雇了8名教师,逐步走向正轨。
在时下热映的创业励志电影《中国合伙人》中,李静的故事跟男主角成东青有几分相似,她在现实世界中诠释着“人对梦想的追寻”。
理性派
扎根基层中,他变得更加理性
在济阳崔寨扎根一年的朱俊博,有着比90后同龄人不一样的成熟。去年4月份,对于一直备战公务员和事业编招考的朱俊博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他考上济阳崔寨镇政府选调生。这是竞争最为激烈的“铁饭碗”,所在整个院系仅有两三人被录取。凭借着校学生会副主席的经历,他从众多佼佼者中脱颖而出。这同时意味着他要远离城市的喧嚣,扎根到最基层的地方。
“一开始也犹豫过,毕竟从小就在城市呆着嘛。”朱俊博说,他是土生土长的济南人,对偏远的乡镇农村几乎一无所知。过去农村给他的印象,总是贫穷、落后的情景。在决定去报到之前,他也考虑过到国企、银行、街道办等单位工作。最后他想通了,与其呆在城市享受安逸生活,不如到农村一线把所学的知识,与农民的经验相结合,一定能干出一片天地。
如今,朱俊博完全适应了在崔寨的生活。他称自己是个“工作狂”,虽然时常加班到晚上七八点,但充满了“奔头”。这一年中,朱俊博学到了不少东西,了解了乡镇的政治环境、农村的风土人情、农作物的生长规律等等。他说,从基层小事做起,是一个职业人成长、成熟的必经阶段。社会上一说起90后,就爱贴上脆弱、爱享受、自我等标签,其实,90后有很多类型,更多人更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更敢面对现实、敢担当。
趋向成熟的“第一年”
当白领、下基层、去创业……对于未来,第一代90后毕业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经历了一年的“成长阵痛”后,他们中大多数人趋向成熟,也完成了从“天之骄子”到“社会人”的蜕变。不同于80后对“自私”“叛逆”等标签的反感,90后似乎不在意社会如何看待他们,他们习惯于在人前展露自己,习惯于被人关注评论。如果要归结这个群体对于工作的态度,大概是他们很多人都不喜欢被工作束缚,不愿被公司琐事困扰,不愿受固定工作时间、复杂的人际关系的约束。但与70后、80后一样,这群在特定时代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在经历成长的烦恼和挫折之后,终究也会慢慢尝试着改变,逐渐“沦”为社会中最普通的一员。“要工作更要生活,要薪水更要自由。”这是这群90后毕业生在工作一年后的青春呐喊。毕业第一年,投入迷乱喧嚣的社会,这些人难免会有些迷茫不安。不久的将来,他们或许就能享受这种奋斗的过程,而不会斤斤计较其中的成败得失。这个庞大的青年群体,带着一点特立独行的姿态踏入社会,现在他们还年轻,他们的成长之路才刚刚开始。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