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每年毕业博士超5万质量堪忧 优秀博士培养难


来源:光明网

目前我国在校博士生已超过25万人,每年授予博士学位的数量超过5万,比美国多出1万多。自2008年起,我国就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 如此庞大的博士生规模,质量又如何呢? 创新性是博士培养质量的

难点三:老师成“跑钱”老板,学生难有好的学术环境和榜样

老师成“老板”,学生干活老师付钱,老师和学生平时基本没有什么联络,这种现象并不是个案。

这是李建中最反对的:“我们要以培养学生为主要任务,因为我们是老师,不是工程师,也不是科学院的研究员,不能花大量的时间干别的事。”

他认为,在以培养学生为中心的主导下,要建立良好的实验环境,学生可以有条件做研究,“导师要获得研究项目,但是拿项目如果单纯为了钱,即使有很多项目,也可能对培养研究生并没有帮助。而且大批研究生大量精力都投入到各种为了经费的项目中,研究工作也很难做好。”

现在有一些高校教师经常在外面跑项目,参加各种会议,李建中认为这是不对的,“导师要立足在学科前沿,大部分时间在外边跑,没有时间看书,没有时间读文章,根本不知道这个学科领域是什么样,怎么带领学生做研究?”

师生关系也是影响博士生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李建中提出要避免放羊式培养:“师生关系变成我雇你来给我干活,非常不好,一个人带几十个博士研究生,怎么工作?一个导师带8个研究生一起工作都非常困难了,如果带几十个研究生,就只能放羊了,这样没法培养学生。”

“我们始终要贯彻质量大于数量这样一个观点。”李建中认为一个导师一般情况每年录取0~2个博士生,不超过2个为宜。

言传身教也是李建中强调的:“老师刻苦工作就能让学生看到科研是很辛苦的,要付出努力,要让学生了解到科研的艰辛。”

而让周志华感觉培养博士生特别难的一点就是身体力行:“学生会经常把老师当做一个榜样,如果看到老师勤奋,学生必然勤奋。所以说老师要坚持在第一线,特别要保持对研究的感觉和前沿的理解。”

周志华认为导师还有一项工作要承担:“读到博士生,学生年纪不小了,会面临很多问题,这时候老师还要做知心大姐、知心大哥。”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腾飞]

标签:博士 质量 培养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