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每年毕业博士超5万质量堪忧 优秀博士培养难


来源:光明网

目前我国在校博士生已超过25万人,每年授予博士学位的数量超过5万,比美国多出1万多。自2008年起,我国就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 如此庞大的博士生规模,质量又如何呢? 创新性是博士培养质量的

难点二:研究方向不好找

“好的研究工作,是至少5年之后,大家还会记得你做过这样一件事。” 在周志华看来,找一个题目,做一点工作,发一点文章,对于博士生来说都不是特别难,但是这不是在做好的研究。

他认为,要培养博士生做研究的视野和品位,“什么样的研究是好的,对学生和导师自己来说都是很难判断的事。能在顶级会议上发表的文章不一定就是好的,超过一半的顶级会议的文章,五年之后无人问津。”

“不管做什么样的科学研究,问题始终是科学研究的心脏,不管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还是做工程的问题,一定要知道做这件事是为了解决真正的问题。”

对于找研究方向,周志华也感到有压力:“让一个研究生一上来就找到一个很有品位的问题基本上没有可能,就算硕士期间读过几本书,离真正的国际最前沿还有很远的距离,如果等两年再做,对于学制来说剩下的时间又不多了。”

周志华给自己的博士生确定的题目都是自己已经关注分析了很长时间的内容,有的做了五六年,有的甚至已经长达七八年,“我知道这个领域最重要的是哪几个问题,这几个问题在这几年的发展如何,有哪几个问题在3到5年之内有可能得到解决,之后再考虑学生的背景条件。”

在博士生的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新问题,老师也要不断解决他的困惑。周志华感觉,一名博士生前两年的研究基本都需要导师喂给他们,包括理论怎么分析,实验怎么设计,甚至实验结果出来了怎么样呈现出来都需要导师直接指导。之后学生逐渐开始有自己的想法,而这时导师的作用是要随时帮助学生判断下一步如何做。

但是,这其中就存在一个矛盾:如果给学生提供的帮助多了,这个学生看上去成果很多,但是可能他个人能力没有像成果表现的这样。如果给他提供的帮助少,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大大的降低。周志华的一名学生把一篇论文投给一家国际期刊,周志华先后替这个学生修改了19次,很恼火。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腾飞]

标签:博士 质量 培养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