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隗永喜:把乡亲当家人 深山行医39年


来源:新京报

7月30日,房山蒲洼卫生院乡村医生隗永喜前往宝水村巡诊,村委会的会议室成为临时诊室,隗永喜给村民看病配药。为了方便给乡亲们看病,隗永喜就住在卫生所职工宿舍,每天6点起床洗漱,整理看病所用器材,7点准时接诊。

资料图

7月30日,房山蒲洼卫生院乡村医生隗永喜前往宝水村巡诊,村委会的会议室成为临时诊室,隗永喜给村民看病配药。

资料图

每次去村里巡诊前,隗永喜都会把常用药品装箱,搬到巡诊医疗车上。

【德行录】

地处深山的房山区蒲洼乡素有北京小西藏之称,许多医生不愿来此工作。然而,隗永喜大夫在此默默坚守39年,从只会简单的涂药水、包扎伤口做起,到现在内科、外科、预防接种全都一人负责,收获了乡亲们的信赖。谁有高血压、谁有糖尿病、谁该打疫苗,他都一清二楚。儿女们多次想把他接到城里享福,但他舍不得乡亲们,“乡里大夫少,我一走就更没人了。”

隗永喜(59岁)

社区:房山区蒲洼卫生院

【榜样说】

最累的时候,吃不上饭,没有休息,不分白天、黑夜地给病人看病,我想过离开,可是乡亲们信任我,把我当亲人,山里人不容易,我舍不得离开他们。

——隗永喜

“隗大夫你稍微等一下,瞧瞧我这啥毛病。”7月30日下午14时,正准备前往房山区蒲洼乡宝水村巡诊的大夫隗永喜被村民叫住后,急忙快步走回门诊室。询问病情后,隗永喜为村民开了处方,叮嘱几句,走出卫生院,乘上一辆白色巡诊车。

“出发!”话音刚落,巡诊车向宝水村疾驰而去。隗永喜每天上午坐诊,下午带着医疗队到偏远村落巡诊送药,风雨无阻。

红汞大夫变全科医生

因蒲洼乡地处深山区,交通不便,许多来卫生所看病的村民都会选择早起赶6点的房19路首班车,7点左右到达隗永喜工作的卫生所。

为了方便给乡亲们看病,隗永喜就住在卫生所职工宿舍,每天6点起床洗漱,整理看病所用器材,7点准时接诊。

蒲洼乡有户籍人口4500人,常住人口2300多人,但只有10名医生,乡亲们感冒发烧、头疼脑热都由这10名医生负责。隗永喜则是卫生所里的全科医生,外科、内科、预防接种样样行,一天下来,最多的时候他要接诊30多名患者。

其实,隗永喜最初是在大队当赤脚医生,那时候的他只能做些涂抹红药水和包扎伤口这样的简单工作,被大家称为“红汞大夫”。直到蒲洼卫生院成立时急需人才,乡亲们推选他去学医。毕业后,他带着大家的信任回到蒲洼卫生院,一工作就是39年。

自卫生院成立后,在这里出生的孩子,几乎都是隗永喜给打的疫苗。早些年,1个月来打疫苗的新生儿有六七十个,现在1个月也有20多个,还有一些是父子两代都由隗永喜打的疫苗。

桌子围成临时诊室

走进蒲洼卫生院,可以看到走廊上挂着一张3米长的巡诊路线示意图。由于卫生院上午患者多,下午患者较少,为了方便百姓,每周一到周五的下午,蒲洼卫生院的医务人员会到五个偏远村落去巡诊。从最初背着十几斤的医药包步行进村,到现在有了巡诊车,隗永喜几乎一次不落。

7月30日,巡诊地点轮到宝水村。巡诊前,隗永喜和另两名医务人员一起将200多种药物装在6个纸箱中,这些药中有的是治疗脑血管疾病的胶囊,有的是治疗腰腿疼的膏药,还有一些常备药品。由于无法提前预知村民所患疾病,隗永喜尽量带齐各种功效的药物,“除了种类全,每类药品的数量也得带够,要不然没法照顾更多患者,”隗永喜说。

装好药箱后,隗永喜和同事往返于药房和巡诊车,将这些药箱全部装进巡诊车后,14时30分许,巡诊车出发。

宝水村在蒲洼卫生院的东北方,沿路是盘山公路,巡诊车开了30分钟后驶达。

巡诊队进村看病并没有固定诊室,而是由各村居委会提供一间屋子作为临时诊室。医务人员将车内的6箱药品搬到宝水村村委会2层的会议室内,隗永喜麻利地将几套桌椅推到一起,留出一块可供10人站立的空地,随后将几张桌子转变角度,围成半个正方形。临时诊室整理好了,诊室、收费处、药房在这里就是三张挨着的桌子。

“卫生院的来了,有拿药、看病的请赶紧来。”宝水村村委会任主任通过广播通知村民。

5分钟后,霍女士第一个来到临时诊室。“高压140,低压70,稍高一点。”隗永喜为霍女士量了血压,询问她身体情况,并手写了一份降压药的处方。

霍女士拿着处方到收费的医务人员处交费,又将处方拿给负责取药的医务人员。就这样,从诊断到取药离开,霍阿姨一共只花了10分钟。

“这么多年来隗大夫一直坚持来村子里巡诊,每次都特别准时,对待病患也耐心,”霍女士说,30年来一直是隗永喜给她看病,大家早已十分熟络。

不一会的工夫,屋子里聚集了12名前来看病的村民,年龄最小的50岁,最长的82岁。因为都是老邻居,等待中大家有说有笑,比在医院看病多了一分轻松。

放弃高薪留守深山

由于蒲洼乡离市区较远,好多医生不愿来工作,卫生院一直人手不足,隗永喜每两周才能休息一个周末,早上7点开始出诊,有时一忙就会到深夜。巡诊时,如果有别的村子村民突发疾病,他得赶去村民家中急救,再回来继续巡诊。夜里有急诊,他也不能闲着,这些年下来,他一共处理了700多名重症患者。

曾有几年时间,卫生院只有隗永喜一名医生,连轴转地工作,白天、黑夜无法安心休息,让他也曾有过离开的打算,但一想到乡亲们的信任,隗永喜就坚持了下来。

“我在这儿的时间长了,老百姓都认识我,”隗永喜说,“也有人出几倍工资挖我走,但我得留下来,乡里大夫少,我一走就更没人了。”

2003年时,隗永喜的两个孩子成家立业后,从蒲洼乡搬到了离房山城区较近的地方,隗永喜就跟老伴儿搬进了卫生院的宿舍,夜里接急诊更加方便,也便于村民们随时找他。

这11年间,孝顺的孩子们一直想把隗永喜接出山去过几天舒坦日子,可他一直不肯离开深山。“我在这生活了大半辈子,这是我的家,这里的乡亲都是我的家人”,隗永喜说:“都说落叶归根,我哪儿也不去,我要继续在这里做下去,直到我做不动的那一天为止!”

【大家说】

隗大夫每次都认真倾听我们的病情和需求,态度好,有的时候人手不够,他又看病又抓药,特别辛苦。

——村民梁女士

这么多年来一直都很信任隗大夫,卫生院的大夫来来走走很多人,这么多年来他却始终坚守在这儿,不容易。———村民王先生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李馨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高玮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薇]

标签:隗永喜 行医 巡诊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