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叶圣陶诞辰120周年 北大:其教育理念未过时


来源:晶报

叶圣陶(1894—1988) 原名绍钧,字秉臣,后字圣陶。商金林:据实直写,包括1957年的“反右”和1966至1976年“文革十年”,都尽可能还原叶圣陶先生的“真相”,让读者看到一个真实的叶圣陶。

原标题:叶圣陶诞辰120周年 北大教授:其教育理念未过时

叶圣陶(1894—1988) 原名绍钧,字秉臣,后字圣陶。江苏省苏州市人。著名文学家、教育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为我国现代文学、现代教育和现代出版事业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叶圣陶(1894—1988) 原名绍钧,字秉臣,后字圣陶。江苏省苏州市人。著名文学家、教育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为我国现代文学、现代教育和现代出版事业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今天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叶圣陶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日。叶圣陶先生生前终身致力于出版及语文教学,时至今日,其教育理念依然影响着一代代年轻人。

近日,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商金林著作的三卷本《叶圣陶全传》出版面世,这是一部集大成的传记研究,约130万字,系统展现了叶圣陶先生的生平活动、思想著述和人格风范。商金林先生是国内最资深的叶圣陶研究专家,他现任中国叶圣陶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他自1976年起就选定叶圣陶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对其人生及作品极为熟悉,对叶圣陶主持编写的新中国语文课本如数家珍,就连叶圣陶的孙女叶小沫女士也曾说过:“现在有关祖父的许多事,我们要请教金林兄了。”日前,晶报记者专访了商金林先生,他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真实立体的叶圣陶先生,呈现了中国文化教育出版界“一代宗师”鲜活的人生。

晶报记者尹维颖

他作为常人的魅力:

爱花花草草,爱美

晶报:听说您与叶家有深入的交往,您觉得日常生活中的叶圣陶的魅力体现在哪里?

商金林:我与叶家五代人都有交往,他们都把我作为家人看待。叶圣陶日常生活中的魅力首先体现在“爱花花草草”,“爱美”,是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他“自幼喜爱动手种植花草”,1930年代初在上海居住的时候,他硬是请人把自家天井里的水门汀刨掉,从市郊的田野里运来泥土,栽下了蔷薇、紫藤、红梅、芍药、夹竹桃、绿梅、“一棵绿叶蓬蓬的柳树”,“以及叫不出名字来的两棵灌木”和“一棵小刺柏”。1935年在苏州青石弄五号置了四间瓦舍,是一座中西合一式的平房。平房前面有个庭院。院中栽了广玉兰、红梅、石榴、槐树、日本枫、葡萄……十几棵树木,“四时不断地有花叶可玩”。墙头的爬山虎,墙脚的书带草,把整个小屋和园子镶嵌在一个常青的框架里。新居颇有值得留恋处,“像梦境一般如诗似画”;在北京住的宅院里也种满了花花草草。“文革”初起时“破四旧”,把“花花草草”作为“四旧”一股脑儿地铲了,可到了1970年前后又慢慢地种了起来。与常人不同的是,叶圣陶种花种草,不仅仅是为了“赏玩”,也是为了拓展动植物领域的学识。自1970至1982年,叶圣陶和科普作家贾祖璋积存下来的两百多封信中,几乎没有一通不说到花花草草的,有的还兼及鸟兽虫鱼。他指出,通过栽花种草,能养成一个好的心气,“抗压”、“耐挫”,处处“结缘”。

叶圣陶能在繁忙的生活中“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因而总能让美的事物带给自己欢悦和宁静,即使是在俗世纷繁中,也能保有一颗清雅如莲花的心,精神生活显得极其丰沛,极为充实。他日常以看书为消遣,涉猎范围甚广;读过辄忘,亦不以为意。因睡得酣,常常觉得“夜”很短;上街散步,常步行二三公里始返。于风和日丽之日,辄由儿孙辈陪伴游北海公园、中山公园,因而始终保持着好的心情。

晶报:在创作《叶圣陶全传》这本书时,您在呈现叶先生一生的时候,切入的角度与其他传记作品最大的不同在哪里?您在选择叶圣陶的诸多作品时,取舍的标准是什么?

商金林:据实直写,包括1957年的“反右”和1966至1976年“文革十年”,都尽可能还原叶圣陶先生的“真相”,让读者看到一个真实的叶圣陶。

晶报:您觉得叶圣陶的哪些教育理念在当下这个时代依然适用且永远不会过时?

商金林:教育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公民,叶圣陶的这个教育理念永远不会过时。

他的语文教育观:

语文课不是文学课,也非德育课

晶报:由叶圣陶先生亲自编写、丰子恺插画的《开明国语课本》重印后依然很畅销,你觉得这本书如此受当下读者欢迎的原因是什么?

商金林:叶圣陶在《我和儿童文学》一文中说:“在儿童文学方面,我还做过一件比较大的工作。1932年,我花了整整一年时间,编写了一部《开明国语课本》,初小八册,高小四册,一共十二册,四百来篇课文。这四百来篇课文,形式和内容都很庞杂,大约有一半可以说是创作,另一半是有所依据的再创作,总之没有一篇是现成的、是抄来的。给孩子们编写语文课本,当然要着眼于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因而教材必须符合语文训练的规律和程度。但是这还不够。小学生既是儿童,他们的语文课本必得是儿童文学,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乐于阅读,从而发展他们多方面的智慧。当时我编写这一部国语课本,就是这样想的。”《开明国语课本》配了丰子恺绘画,图文并茂,成了开明书店的“社传宝书”,解放前印了40多版。

晶报:《开明国语课本》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商金林:《开明国语课本》第一个特点是编写指导思想纯正,不是为了灌输知识,应付考试,而是从社会对于教育的要求出发,讲求科学性,侧重于帮助学生掌握系统的学习方法。在“符合语文训练的规律和程度”的前提下,让学生得到实实在在的“教育”;不仅仅是培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还要提高他们的思想素养,陶冶他们的心灵。因此课文的内容都与“儿童生活”相适应,采用做游戏、讲故事、介绍见闻、探讨辨析等方式,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给孩子传授的思想和信仰全都浸透在课文里,循循善诱,娓娓道来。语言是纯粹的白话,是亲切的“口语风”。

《开明国语课本》第二个特点是从儿童的性情出发,用的是孩子们喜爱的口吻,处处彰显孩子们特有的童心、童贞和童趣。初小课文的主人公大多是天真的孩子,可爱极了,如:

《“我要老了”》(初小第三册)

哥哥落了一颗牙齿,他说“我要老了。”

妈妈说:“没有的事!”

哥哥说:“祖父老了,他的牙齿落完了。现在我落了牙齿,不是也要老了吗?”

妈妈笑着说:“你会生出新牙齿来的。”

哥哥问:“真的吗?祖父的新牙齿为什么还没生出来呢?”

孩子们读了这么风趣的课文,既增加了知识,又培养了想象力、思辨能力和观察能力。

《开明国语课本》第三个特色是对于各种文体,兼容博采。叶圣陶在关于国语课本的《答语》中说:“我所谓文体,系指记状、叙述、解释、议论等基本体式而言。我们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就离不了这些体式。国语课本怎能不把这些体式都收纳进去?我所谓文体,又指便条、书信、电报、广告、章程、意见书等实用文的体式而言。这些体式都是日常需用,随时随地会接触到的。国语课本怎能不示一些范式?”《开明国语课本》有“文艺性”的课文,也有“实用性”的课文。前者是为了了解“经典”,学会欣赏;后者是为了学会记日记、写信,写报告,写建议,写演讲稿,这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薇]

标签:教育 字圣 1970年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