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东营农民工:不拖工资家人安好是最大愿望


来源:东营网

进入初冬,东营为民劳务市场仍人头攒动,农民工们寻找着每一个工作的机会,积淀着成为这个城市一分子的“资本”。”说着,老温从口袋里拿出一张名片,上面印着他的名字、联系电话、承接工活种类,“以后有需要的找我就行,呵呵……”

原标题:东营农民工靠自己打出一片天 不拖工资家人安好是最大愿望

资料图

进入初冬,东营为民劳务市场仍人头攒动,农民工们寻找着每一个工作的机会,积淀着成为这个城市一分子的“资本”。在他们中间,有的人成为了技术能手,有的已经在这个城市安家落户,买上了房子,还有的等待着城市给予的尊重和包容。11月12日,本报记者走近农民工的梦想,倾听他们为美好明天所努力的故事。

学习技术勤劳苦干双手打出一片天

再苦再累都不怨

因为这是我们的工作

在为民劳务市场的交易大厅里,记者见到了正在与招工老板洽谈工资问题的王师傅,接着跟他和工友们去了工地现场。

休息时间,王师傅一边大口喝水一边介绍起他的工作:今天要扎两根由18根大钢筋、54个大箍筋、216个小箍筋组成的钢筋柱。因为劳动强度大,他每天出很多汗,下工回来脱下的衣服都可以拧出水,他开玩笑:“每天喝的10多瓶水直接流到衣服上了。”

由于劳动强度太大,工作时出汗太多,王师傅上周发烧了。那天凌晨,他想加班赶工,谁知做了不到半个小时,眼睛一黑就倒在地上。工友们都在别处休息,没人注意到他,几分钟后,王师傅自己缓过神,咬着牙起身去诊所买了退烧药,回到宿舍后吐了,一下午脚都在抽筋。

进入初冬,钢筋柱冰冷生硬,王师傅虽然戴着手套,但他抬钢筋的手腕已被压得通红,还蜕了一层皮。可他却自豪地说,“虽然这个技术我刚刚学会一个月,却是工地上的扎钢筋能手,别人花六七个小时做的工,我五个小时就能搞定,苦累不怕,因为这就是我们的工作。” “这是我们的工作。”王师傅说的这句话正是很多农民工所坚守的“承诺”,一起用心做好每件事。

靠自己

我们在城市有了自信

温师傅来自德州,在为民劳务市场待了八年,老乡和工友都喊他“老温”。

老温看上去并不像一般的外来务工人员,洁白的衬衣、锃亮的皮鞋、言谈举止透露出“成功人士”的样子。原来在这八年里,老温做过零工,后来发展成技术工,再后来独自包活,慢慢地成了包工头。

“我在城区有套房子,给儿子儿媳也买了一套,虽然还有贷款,现在的生活已经远远超乎我当年的想象了,我相信,再过几年,我就可以在家享清福了。”老温信心满满地说。

在工地上还有很多像老温这样的“成功人士”,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和头脑,实现了自己的城市梦,已经真正成为这个城市的主人。问起老温的成功之路,他略显羞涩地说道:“其实也没啥门道,都是我自己瞎琢磨的,最开始的时候,我也是在劳务市场等待招工老板挑选,有会干的就争着抢着往前冲,啥活都肯干,不管工资高低,至少我能多学习点技能;后来,我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技术,就托人帮我印制了名片,再有老板来招工,我就递名片给他们,在外面我也接活,这就有机会多了一份收入。”说着,老温从口袋里拿出一张名片,上面印着他的名字、联系电话、承接工活种类,“以后有需要的找我就行,呵呵……”

离开家乡漂泊在外他们需要更多关爱

不拖工资、家人安好

是最大的愿望

作为一名曾经被“工资拖欠”困扰的工人,李师傅说,“有个老板拖欠了我们5个人38250元,欠条落款写着欠款人的名字,还摁有手印。”因为这件事,李师傅和其他几个人不敢干长工,就怕老板拖欠工资。幸运的是,自从在劳务市场干上了日结工资的活,再也没有出现过拖欠工资的问题。他说,“有劳务市场给我们作保证,我们干得也放心。”

除了拖欠工资的事情,李师傅和其他民工想得最多的就是子女上学的问题。李师傅说,“家是背后最大的支撑,现在所做的正是想让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

由于长期在外打工,在城市里没有固定住处,没有条件接送孩子上学放学,李师傅和其他人一样只能把孩子留在老家读书,大人孩子承受着一年仅见两三次面的相思之苦。如此,这些孩子们就成了留守儿童,平日得不到父母关爱。有心理专家提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思想教育与引导跟不上,极容易造成少年儿童思想上的荒芜,更有甚者渐渐变成问题少年、问题青年,给家庭社会带来诸多问题。

工友胜似亲人

要互相帮助

在为民劳务市场,吃过午饭,没有出工的农民工三三两两地蹲坐在屋外晒太阳,说着工地上的趣事。

刘师傅说道,“都是出来干活的,谁都不容易,千人千模样,万人万脾气,没必要计较那么多,我们都远离家乡,亲人不在身边,而工友胜似亲人,应该互相谅解和帮助。”刘师傅最关心的是工地上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年轻人是我们老一代的希望,我准备把我的技术传授给他们,希望能够帮助他们谋到更好的职业。”

这时,为民劳务的周经理也讲起了一个农民工的故事,去年冬天,一个农民工拿着前一天刚刚赚到的钱买酒喝,不多会儿功夫就醉了,在院子里面晒着太阳睡着了。劳务市场的工作人员发现了他,怕他感冒,给他盖上棉衣,找了几个人将他抬到宿舍。这位农民工醒酒后,对帮助他的工友和劳务市场工作人员十分感动,一再向大家道谢。周经理说,“只有将关怀细化到这些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他们才会真真切切地有一种归属感,知道自己是属于这里的一分子。”

这些农民工的故事只是农民工大军打工经历的一个缩影。外来务工人员远离故土,尝试着融入到陌生城市,期望过上城市人的生活。我们也期待,通过相关部门的努力、大家的包容,他们完成从外在变化到内在提升的蜕变。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薇]

标签:农民工 老温 留守儿童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