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余丰慧:为什么说放松货币长期看未必有利


来源:每经网

原标题:为什么说放松货币长期看未必有利 李克强总理,在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中外企业家代表对话交流会时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时候,有一种选择就是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增加赤字、放松货币,这可能会起到短期

原标题:为什么说放松货币长期看未必有利

李克强总理,在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中外企业家代表对话交流会时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时候,有一种选择就是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增加赤字、放松货币,这可能会起到短期效果,但是对长期未必有利。(9月11日新华网)

就在几天前,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圣彼得堡G20领导人峰会上说:"单纯依靠刺激政策和政府对经济大规模直接干预的增长,只治标、不治本,而建立在大量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基础上的增长,则更难以持久。"

俗话说,听话听音、锣鼓听声。这昭示着本届政府的治国理政方略进一步清晰了,宏观经济调控思路进一步明了。特别是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宏观调控政策不可能再走赤字财政大投资,货币信贷大投放,大肆污染环境,高耗能、高耗资的、竭泽而渔的、粗放式的发展之路。

应对经济增速下滑的宏观政策措施,将转向突出释放改革的红利,激发市场的活力。市场能做的,就让市场去做;社会可以做好的,就让社会去做;政府管好自己应该管的事情,让市场发挥应有的作用,以激发更大的活力,形成持续健康发展的经济内生动力。

通过进一步优化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增加人民的收入,刺激消费,为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提供巨大的需求与动力。总之,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将市场活力和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激发出来,将是新一届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

与治标不治本的财政赤字大投入、货币信贷大投放的、单纯依靠刺激政策和政府对经济大规模直接干预相比较,后者是治本之策,是经济运行真正走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的路子。这才能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防止盲目粗放式发展,防范各类经济、金融风险。

宏观经济政策方略的大转变,对今后各经济领域的影响是巨大和深远的。首先,对于百姓最关心之一的环境保护来说,污染问题将会得到改善,环境治理将会成为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也将成为经济的一个增长点。

正像李克强总理所言:"我们没有能力去继续走高投入、高排放乃至于高污染的路子。"特别是以激活市场活力为着重点的发展思路,将会使得环境的压力得以大大减轻。

其次,对于百姓最为关心的房地产、特别是高房价来说,笔者一再强调:只要卡住流动性这个总闸门,房价不降都难。不再通过放松财政货币刺激经济,就意味着今后流动性泛滥的状况将一去不复返。那么,流入到房地产领域的资金将会大大减少。房地产泡沫将会被自身的野蛮增长所刺破,房价滞涨、走低将指日可待。

再次,对于资本市场将构成长期、坚实的利好。不随意放水财政货币,股市大起大落、投机炒作泛滥的"过山车行情"将会渐行渐远,将会随着宏观经济面的好转而逐渐走牛。而这种走牛的脚步是踏实的,是牢固的。这种行情是投资者的利好和福音,尽管也许是投机炒作者的噩梦。

必须清醒地看到,实行不放水财政货币的宏观经济政策,将会遇到空前的阻力。实行了整整10年的财政大投资、货币大投放政策,就像被吸食的毒品一样,很难被戒掉。特别是遇到GDP增速下滑压力增大时,从既有观念上,往往容易驱使其"重操旧业"--观念的转变实属不易。

地方政府的GDP至上的政绩观念不消除、不淡化,单纯政策刺激和政府主导大投资的做法就很难改变。面对经济增速下滑,地方政府"面子上"的压力,其必将通过地方融资平台融资、大肆卖地、大搞房地产等方式筹资,实施财政货币的大投资大投放--来自地方政府的阻力不可谓不大。

央行掌控货币信贷的压力同样很大。刚刚公布的8月份货币信贷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06.12万亿元,同比增长14.7%,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出了0.2个和1.2个百分点。

货币投放仍在呈现两位数增长。除了外汇占款有所恢复,被动发行基础货币增加外,8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7113亿元,同比多增74亿元。8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为1.57万亿元,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多7504亿元和3212亿元。央行控制基础货币投放的难度仍然不小。

总之,不放松财政货币,激活市场内生动力的宏观政策思路,知易行难。

而破解的唯一出路,就是痛下决心,坚持市场化导向改革,下决心转变观念、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

相关新闻:

标签:货币 余丰慧 经济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