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许勤:“综合创新城市体”的深圳试验


来源:新华财经

作为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构建综合创新生态体系成为“深圳试验”的新坐标,它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科技创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摸索创造性经验 在新一轮创新驱动发展中,着力打造综合创新生态体系,成为国家创新型城

《财经国家周刊》:在实施的过程中,都有哪些平台和抓手?

许勤:目前,深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最重要抓手是科技创新,这是综合创新生态体系的基础,而建设更多的创新载体,就是提升全社会创新能力的平台。概括地讲,这里至少包括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深圳建成了每秒运算速度超过3000万亿次的超级计算中心,可以更好地开展管理创新、民生服务创新以及新的前沿领域的科技创新;深圳启动建设了国家基因库,可以为生物技术及相关产业、农业以及未来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产业创新提供支撑,在制药上也将更有针对性。这些设施建设都将为前沿科学研究、行业技术创新提供保障,而且都是开放的公共设施,为全社会科学研究、产业发展服务。

第二层次是国家、省、市级的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这四个大类。

第三层次是大量的科研机构、学校、企业参与的“面上的创新”.

第四个层次就是配套服务体系。包括我们所说的政策体系、金融服务体系、金融创新体系、商务模式创新、知识产权服务和保护等等,深圳的土地整备政策、“孔雀计划”、人才安居工程等政策措施都属于这个层次。

在产业创新方面,深圳最早出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目前深圳已确定互联网、生物、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六个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主要是主动把握全球产业技术发展方向,充分利用深圳已有的发展基础,打造更具领先性、更有竞争力的新兴现代产业体系,譬如互联网产业,就是考虑到深圳土地空间有限,但创新潜力巨大,必须扬长避短,充分利用无限的虚拟空间创造更多的价值。

钱、地、人创新

《财经国家周刊》: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这里需要对企业的支持主要涉及钱、地、人三个方面的问题,深圳对此有何考虑?

许勤: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但企业也有不同的情况,垄断型大企业有创新的能力,但往往创新动力不足;中小企业有创新的动力,但往往创新能力不足。政府支持企业创新,要加强顶层设计,区分不同类型的企业,给有能力没有动力的垄断型大企业提供创新动力,为有动力没有能力的中小企业增强创新能力。

通俗地讲,这个顶层设计包括“钱、地、人”三个方面。

资金方面,我们通过构建前瞻性、系统化的创新政策体系,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加大政府投入力度,集中财力办大事。在政府投资计划中设立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专项,集中支持全市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高技术产业化重大项目建设;在整合市财政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专项资金的同时,逐年加大资金规模,重点加强对科技研发、技术进步、知识产权、创新人才和重大科技专项的支持。另一方面,我们建立了30亿元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带动社会资源投入到自主创新领域。去年深圳新设立了1000多家VC/PE企业,带动了五、六百亿风投资本,收到了良好效果。

土地方面,为破解土地空间的瓶颈制约,在国土资源部和广东省的支持下,深圳开展了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综合试点,启动了土地整备工作,准备为全市“十三五”、“十四五”时期发展整备150平方公里的土地。尽管深圳土地资源紧张,但支持科技创新、创新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深圳有充足的土地资源保障。

人才方面,我们实施了“孔雀计划”,近两年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团队31个,仅去年就有十几个全球知名的优秀团队入驻深圳。同时,深圳实施了人才安居工程,对大学生和高层次创新人才进行房价补助,只要满足有关条件,就可以按不超过市场价70%的价格购买住房,或者享受一定标准的租房补贴。

《财经国家周刊》:说到土地问题,前海地区如何实现在有限资源上的高精尖式的创新?

许勤:前海的土地空间确实不大,只有15平方公里,但应该看到,伦敦金融城最初也只有1平方公里,后来扩大了也只有2平方公里多。如果发展制造业,15平方公里是一个很小的区域,但是对于发展现代服务业来讲,15平方公里已经是一个很大的区域了。前海的工作重心,就是要把这15平方公里做好做精,按照国家赋予前海“四大功能”和“四大产业”领域的发展方向,在高水平、高质量、高附加值上下功夫,努力打造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开放式增长极。

目前,国家批准的前海22条先行先试政策中,已有16条涉及金融、财税、法治等方面的政策落实或基本落实。随着这些先行先试政策的落地和产业准入目录的正式实施,到前海深港合作区注册的企业数量大幅攀升。截至3月底,前海管理局批复入区企业539家,完成注册企业超过300家,其中金融类项目一枝独秀,占比在80%以上。

《财经国家周刊》:综合创新体系涉及多方主体,产学研资之间如何联动,综合优势该如何体现?

许勤:深圳推进综合创新体系建设特别注重多要素、多主体协同创新。在这方面,深圳一直瞄准世界先进技术前沿,以行业骨干企业、科研机构和大学为依托建立了一批产学研资联盟,有针对性地支持企业开展商业模式创新和新业态发展,探索更有弹性和活力的组织形式,形成研发平台、应用平台、知识产权、金融资本等核心资源共享,实现产业链、研发链、资本链整合,推动技术、产业、资本和应用的协同创新,促进技术创新成果迅速转化成现实生产力。

特别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我们启动建设了23个基地和集聚区,同时组建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一批产学研资联盟,推动新兴产业协同创新。去年,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增速为经济增速两倍以上,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四分之一,深圳已成为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最大、集聚性最强的城市之一。

体制金砖

《财经国家周刊》: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先行一步的深圳得以集聚更多的资源,形成了成果转化和原始创新的双高地。去年珠三角金改方案中央已经批复,那么深圳在金融创新方面该如何体现综合性?

许勤: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作为全国金融中心城市,深圳着力推进金融创新与技术创新的无缝对接。深圳专门出台了促进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科技金融试点城市建设,形成了包括种子基金、创投、产业基金等在在内,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金融支撑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目前,深圳市科技创新委正在牵头制定《科技和金融结合实施方案》,计划在今年的科技研发资金中,首批安排5亿元财政经费,专项用于促进科技金融结合的发展。

作为全国16个科技金融试点城市之一,深圳的科技金融业态已初步形成,现在更应该找准科技金融的服务方向,牢牢抓住前端企业、科技资源。

《财经国家周刊》:外界对深圳成为国际创新中心的期望很大,深圳涌现了如华为、中兴、腾讯等国际性企业,那么在综合创新体系构建中,如何更好地融入全球资源网络?

许勤:深圳构建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将更加突出开放性,加强创新国际合作和竞争,努力打造国际创新中心。

我先说说企业。深圳之所以会涌现一批既有动力又有能力的企业,关键在于企业成为创新主体之前,首先要成为市场主体。如果不是市场主体,没有竞争意识,就不会有创新动力。完成技术创新活动,离不开两个力:一是动力,这个动力就是市场竞争的需要;二是能力,就是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上的持续积累,以及政府为企业创新活动提供的服务和支持。推进自主创新,需要一大批既有动力又有能力的企业,从而形成全社会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深圳过去谈创新,主要是集聚和激发国内资源的活力,现在谈创新,必须要更有国际视野,从全球角度配置创新资源。

其次,要着力优化创新资源配置,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把更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级创新载体和科研机构等创新资源向创新能力强、效益好的区域配置,鼓励支持创新龙头企业和新型科研机构更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率先在创新前沿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记者文丽史晨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赵吉纯]

标签:综合创新 深圳 许勤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