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战略转型迫在眉睫 再造济宁发展新优势


来源:济宁日报

原标题:战略转型:再造济宁发展新优势 金风乍起,万物结籽。又一个充满希望的收获季节正款款走来。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91%,其中6月当月增长12.96%、跃居全省第5位

转型 把握关键重点突破

在加快全市工业转型跨越中,我市决策者们提出,转型不是否定资源优势,而是抛开“煤炭情结”,跳出资源城市“矿尽城衰”的怪圈,高效利用资源,放大资源优势;转型不是放弃传统产业,而是克服“路径依赖”,谋求产业的“涅槃新生”,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双轮驱动”的新路子。在全市的经济战略转型的路径图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样几个鲜明的特征:

以实施“1351”百千亿产业培植工程为抓手,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大体系。重点培育机械、化工、煤炭、食品医药、新能源、纺织服装、造纸、冶金建材、电力、新信息十大产业。力争到2015年,新信息产业过100亿元,专用汽车、汽车配件、矿山机械、调味品、医药、光伏、电动汽车、LED、冶金、建材10个子行业过300亿元,造纸、冶金建材、电力3个产业过500亿元,机械、化工、食品医药、新能源、纺织服装、煤炭6个产业销售收入过1000亿元,十大产业总体突破万亿元,形成“1351”的梯次发展格局。

以持续开展“大项目突破年”活动为契机,更大力度的上项目、增投量、优投向。重点围绕“1351”百千亿产业发展,筛选实施960项工业项目、576项技改项目,力争全年完成工业投入1000亿元,技改投入700亿元,技改投入占工业投入的比重达到60%以上。筛选确定100个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年内能够竣工或年内投资进度达到70%以上的技术改造项目,分行业进行月调度、月督导。建立投资10亿元以上116个项目和全市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台账,逐月调度进展情况。对新竣工投资过亿元项目,每月跟踪调度,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和竣工投产。

以加快推进“两化融合”为引领,不断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力争实现新突破。2013年,重点培育100家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建设100个信息化示范项目。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入融合,突出北斗产业发展,加快推进“智慧济宁”建设,深化电子政务应用,加快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

以实施“生态突破战略”为动力,持续推进节能降耗,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增强责任意识,严格目标管理,强化预警调控,完善长效机制,严格节能执法。严把项目准入关,完善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坚决遏制“两高”行业过快增长。严把落后产能退出关,年内淘汰70家企业落后产能。强化重点领域节能,抓好科技节能,管理节能。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壮大一批循环经济样板企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实现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89.5%以上。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打造核心竞争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加快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工程。通过深化工业核心竞争力“四比”竞赛活动,加快标准化建设,强化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强化企业管理创新,让更多的企业做好做大做优做强。

转型 精彩不断活力大增

市场经济的法则告诉我们,严峻的外部环境带来的不仅是挑战,还有难得的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审时度势,用好当前市场带来的倒逼机制,认真打好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主动战、攻坚战、持久战,推动产业在动态调整中实现转型升级,是走好转型升级之路的关键。如何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培育龙头企业,实现规模扩张和竞争力提升,扩大我市经济升级发展的优势,决定了我们在转型之路上能否走得快。如何强化薄弱环节,克服发展短板,着力完善充实产业链,提升产业技术含量、辐射带动能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形成升级发展新优势,决定了我们能否走得稳。如何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瞄准未来产业技术发展的制高点,发挥新能源、新材料能产业发展的优势,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引领工业经济升级发展,决定了我们能否走得好。

今年以来,围绕加快推进经济战略转型,我市遵循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和要求,从六个方面深化经济转型升级。一是抓运行,破解企业忧事难事。市里出台工业运行调度制度和指挥部成员包保县区制度,每月召开运行分析会并突出一个专题,对财政、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出台具体办法,对创新商业模式、煤炭企业“双增双节”作出重点安排。深入232家企业走基层转作风解难题。开展“一企一策”政策调研,掌握并努力化解困难问题112个。先后召开6家企业现场会,制定3家企业过百亿实施方案,新调整60户千百亿工程企业,摸排有望列统企业315户和销售收入、税金“双翻番”企业75户,跟踪调度帮扶,出台奖励政策。二是抓调整,提速推进产业转型。加快实施“1351”百千亿产业培植工程,重点培育机械、化工、造纸、新能源、新信息、食品医药、纺织服装、冶金建材、煤炭、电力十大行业。在每个行业组建一个包保班子;细化产业目标并陆续出台发展规划;筛选83户企业重点培育,筛选960项工业项目、576项技改项目重点实施,以点带面。三是抓创新,增强工业发展后劲。通过与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对接合作,共建工业转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中科院电动汽车研发分中心,在北斗产业、电动汽车、机器人等领域,征集企业技术难题,6家达成合作意向。先后实施技术创新项目1200余项,落实省技术创新项目222项,主持和参与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86项。四是抓“双增双节”,努力提高企业效益。针对煤炭工业出现的困难问题,制定出台《煤炭企业开展增收增效节能节支活动的意见》,引导企业以节支节约、深入挖潜为重点开展“双增双节”活动。经过努力,重点调度的35家煤炭企业成本总额同比下降7.79%、管理费用下降15.62%、吨煤成本下降16元/吨。五是抓“两化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挂牌成立中科院计算所济宁分所暨山东省物联网技术发展研究院。成功招引惠普公司投资20亿美元建设国际软件人才及产业基地项目。与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签订合作协议,首批招引5家企业入驻“中科智造北斗及物联网产业园”,被授予国家级北斗产业化应用示范基地。在全省“两化融合”评估中取得第3位的佳绩。六是抓节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与县市区签订责任书,淘汰70户企业落后产能,已完成39家。筛选实施100个重点节能项目,完成年度计划的60%。先后监察企业11家、用能设备261台,提出监察建议53条。

在战略转型中,各级党委政府各相关部门和企业各唱各的拿手戏,各打各的优势仗。通过大力实施“千户企业改造提升工程”和“工业规模效益双倍增工程”。通过技术改造,使传统产业技术进步与创新上了大台阶。山推股份推土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8%,产量居世界第二,小松山推成为全国最大的中大型挖掘机生产企业,专用汽车产量达到15万台。如意科技利用纺织行业首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如意纺技术”,扩能形成国内规模最大的毛纺服装产业链和棉纺印染产业链。菱花集团的工农商大循环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被命名为全国循环经济发展先进单位,绿源食品肉禽加工规模在全国名列前茅,华光集团大蒜加工及出口贸易位列全国首位。太阳纸业成长为全国最大的民营造纸上市企业和中国500强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居全国首位;齐鲁特钢特殊钢锻能力达60万吨,锻挤压材产量位居国内首位。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方面。我市把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信息和节能环保产业作为重点,实施了总投资2000亿元的618个项目,LED、光伏、动力电池、物联网传感和传输元器件正加速形成聚集效应。初步形成太阳能光伏、LED新光源等相对成熟的产业链条,建成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全国首家民营企业兆瓦级晶硅太阳能光伏电站、亚洲单体最大的18兆瓦薄膜太阳能光伏电站和30兆瓦的晶硅太阳能电站相继并网发电;英特力光通信公司引进美国先进技术,实现了新材料产业的重大突破。意可曼科技公司以世界上最先进的生物基因工程菌种构造法,在微生物体内合成生物高分子材料,填补国内空白。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艘“济宁号”巨轮将继续深刻把握转型升级这一经济发展主线,向着提升民生福祉谋发展的彼岸继续砥砺奋进、昂首前行。

相关新闻:

标签:转型 济宁 眉睫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