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反垄断大棒还会打向谁 六大行业垄断最严重


来源:北京商报

原标题:反垄断大棒还会打向谁《反垄断法》在中国实施五年来,终于进入了执法频密期。今年以来,发改委先后对液晶面板、白酒、奶粉以及黄金饰品开出四张“反垄断”罚单,张张震慑巨头企业。昨日,国家反垄断局局长许

医药业

跨国药企恐成反垄断调查对象

眼看跨国药企在华大卖高价药,中国欲挥动反垄断大棒。

资料显示,目前,中国三甲医院使用的药品近五成为外资品牌,进口药已经占到了国内市场的一半以上,可以说,已经被外资药企垄断。而外资药企垄断最大“法宝”便是专利。很多进口药原料都是中国制造、中国生产、中国包装,其在专利保护期内的价格却高于中国同类药的4-5倍。

不过,更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很多进口药的专利早已过期,当初投入的高额研究经费也已经收回,却能在中国市场销售十几年一直不降价。有业内人士透露,“进口药品国内销售价格与国外销售价格的差价高达几倍”。由此可见,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引来跨国药企争相淘金,但居高不下的价格却让大部分中国人感叹看病贵。不仅如此,高药价让国外医药巨头在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有了更多资本通过行贿等手段来继续扩大销量。近期,多家跨国药企在华陷入贿赂门就被认为是一大力证。

“只要跨国药企在中国市场上具有能够控制商品价格的实力,而且在中国市场上又以远远高于成本的不公平的高价销售药品或医疗器械等产品,就涉嫌违反我国《反垄断法》中关于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相关规定,应该属于国家发改委反垄断调查范围,也很可能成为此次反垄断严打风暴中的目标。”反垄断法律师郝俊波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针对药价虚高以及市场垄断等问题,国家发改委在日前发布的一份声明中称,其正在调查多家中外药企的生产成本和定价机制。具体来看,国家发改委将就成本问题调查27家企业,就定价问题调查33家企业。国家发改委称,此次调查旨在了解这些企业内部的成本及定价情况,同时也是为了及时调整药品价格。

据悉,除葛兰素史克公司和默克公司外,正接受调查的外国企业包括安斯泰来公司、伯林格·英格尔海姆公司、百特国际有限公司和弗雷泽纽斯股份公司等企业。发改委的一个调查小组将在7-10月走访调查上述相关企业。

事实上,去年发改委就曾启动药品出厂价调查,并特别针对外资专利药品的原料价格和专利信息进行专项统计。但让人意外的是,本应在2012年11月30日就截止的申报工作,却因超过50家外资药企不予配合而迟迟无法完成。而这也被认为是中国相关政府部门强行调查外资企业的一个导火索。

“如果真的对药企特别是外资企业展开反垄断调查,预计可使进口药价格至少降低30%。”昨日,一位不愿具名的国内药企负责人预测。郝俊波则分析,一旦发改委调查后认定跨国药企违反了《反垄断法》的规定,构成了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将会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上一年度销售额1%以上10%以下的罚款。所以违法的跨国药企很可能面临巨额罚单。

保险业

车险成行业垄断主要阵地

保险业反垄断从何反起,保险业哪些领域是反垄断的重点?首先保险业容易形成垄断的重灾区就是地方行业协会牵头的垄断,这在半个月之前就已经有活生生的例子。

7月29日,湖南省张家界、常德、永州、郴州四地保险业协会就收到了湖南省工商局开出的反垄断罚单,四地保险业协会被处以40万-45万元不等的罚款,罚款的原因是上述四地的保险业协会串通保险公司,通过不正当手段,给各家保险公司划定车险市场份额,产品统一定价,将保险中介机构踢出市场,上述行为被认定为车险垄断。

比对近年来保险界出现过的垄断竞争案例可以看出,车险市场是保险业实施垄断的主要阵地,操作方式是通常由各地保险业协会牵头,首先为当地的车险市场做出一份“自律公约”的协议,其中详细列明了车险市场份额的比例划分、制定相应的车险费率定价方式等,然后搭建一个新车中心平台,在此平台上操作运行,违背“自律公约”协议的会被处罚或踢出当地车险市场。

首都经贸大学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庹国柱认为,保险业协会牵头对保险市场进行垄断的行为是非常恶劣的,严重破坏了市场竞争,但是由于地区保险业协会、保监局对于车险市场的维稳式“保护”行为,才导致近年来车险市场垄断行为愈演愈烈,而此时发改委、商务部介入其中无疑是整治保险业垄断行为的一大利器。

庹国柱表示,保险业垄断行为一般出现在车险市场,因为车险相对其他保险产品是一个比较好统一的垄断市标的,操作起来也并不复杂,此外车险又占有财险中七成市场份额,是一块诱人的市场蛋糕。

此外,市场担心,刚刚放开的寿险市场化也容易滋生垄断或者价格联盟,对此,庹国柱表示由于寿险产品的种类多样,保险公司对于利率高低的承受能力不一,预定利率精算方式的不同,很难对其形成垄断,应该不会成为垄断重灾区,治理的重点仍然应该放在车险市场。

相关新闻:

标签:行业 垄断大棒 严重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