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信8亿坏账引热议 P2P的潜在风险亟须监管
2014年04月15日 09:25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洪少猛
编者按:“宜信有8亿贷款已成坏账”的消息再次将高收益理财产品推至风口浪尖。“宜信有8亿贷款已成坏账”和“银监会牵头来承担对P2P监管研究”等消息再次将高收益理财推至风口浪尖。
原标题:宜信8亿坏账引热议 P2P亟须监管
编者按:“宜信有8亿贷款已成坏账”的消息再次将高收益理财产品推至风口浪尖。近年来,随着金融理财产品的不断创新,从信托理财产品到P2P理财,从全民PE的有限合伙到各类“宝”扮演的屌丝盛宴无疑吸引着大众眼球。但在高额收益的同时,投资者需要风险警钟长鸣。
“宜信有8亿贷款已成坏账”和“银监会牵头来承担对P2P监管研究”等消息再次将高收益理财推至风口浪尖。
宜信8亿坏账风波引关注
据香港万得通讯社4月8日报道,宜信有8亿贷款已成坏账,并称宜信此次似乎落入精心设计的坏账“陷阱”,坏账公司本身就是个皮包公司,尽职调查时银行流水都是造假的,抵押物都是东北四线以下城市的烂尾楼。但在高达22%利率吸引下,宜信仍然放出了此笔贷款。
一夜之间,此消息不胫而走。据悉,该笔贷款有可能是宜信财富发行的有限合伙基金业务。若如此,倒不一定是致命的打击,但倘若是投向宜信普惠的P2P业务,那么这笔违约将直接导致宜信的P2P坏账率飙升,甚至可能定性为“非法集资”一类,随之而来的将是可怕的挤兑风险。不管这个消息最终是否被证实为谣言,不管存在兑付风险的是有限合伙基金还是P2P,这次事件都直接透露出市场对于此类高收益产品的风险警示。
有限合伙基金的潜在风险
从2010年开始盛行的有限合伙基金,到2011年的P2P,投资者的收益预期在不断被推高,而这几年来所谓的“刚性兑付”让不少投资者的风险意识逐渐淡漠,笔者将投资风险梳理如下:
1,监管无序:有限合伙基金在名义上是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监管,实际上是无序管理状态。
2,发行机构资本实力和专业水平不强:有限合伙基金大多由普通企业发起,资本实力低,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有限,尽职调查能力弱。
3,融资方实力弱:一般情况下,无法通过银行、信托和资管渠道融资的企业,才会愿意付出更大的融资成本,通过有限合伙基金进行资金的募集。
4,投资项目质量无法保证:有限合伙基金投资的项目大多风险较高,多投向偏远地区地产类项目和矿产类项目,抵押担保措施较差,不利于项目违约后的处置变现。
5,违约成本低:该类项目的管理方GP由于不受国家专设监管部门的监管,几乎没有门槛,导致项目违约成本极低。
6,道德风险高:金融投资最大的风险是道德风险,该类投资项目则可能遇到资金挪用等道德风险。
所以,投资者在挑选有限合伙基金产品时,需非常谨慎。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