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艺术品信托刚性兑付 背后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来源:证券时报网

正是因为过去几年国内艺术品市场的过度爆炒,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进入调整,给艺术品信托的兑付带来压力,为了能实现兑付,信托公司使出各种招数。信托人士认为这种做法最大的可能就是融资方一时难以还款,发新产品还旧产品,起到延期作用,给融资方延期还款的机会。

刚性兑付背后的猫腻

业界人士坦陈,艺术品信托中问题产品不少。

“刚性兑付”的存在,让很多投资者忽视了产品背后的风险,但是这一潜规则的打破是迟早之事,投资者只有了解产品背后的风险,才能化解可能出现的损失。就艺术品信托而言,其背后至少有两大风险。

第一种风险,就是融资方和拍卖公司联手作假,艺术品价值虚估。常见形式为,如融资方从拍卖公司处以3000万元拍得一件艺术品,在承诺给予拍卖公司一定好处后,双方联手向信托公司出示证明该艺术品拍卖价为1亿多,或者更高的数字,然后融资方以此艺术品为抵押物通过信托公司发行信托,其中风险可见一斑,如果融资方一旦还不上款,只好变卖抵押物,但抵押物其实根本不足值。

此类风险已经有典型案例发生,去年北京蓝色港湾老板王耀辉控制的北京雅盈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曾和几家信托公司发过8.7亿元左右的艺术品信托,其虚抬拍卖品价值,然后以拍卖品作为信托抵押物获得信托资金,意味着产品一旦发生兑付风险,抵押物难以弥补窟窿,而更要命的是后来发现其抵押的艺术品其实为赝品。最终所涉及的信托产品是如何处置的,记者没有查到相关公告,业内人士对此心照不宣。

第二种风险来自艺术品市场的炒作风险。“幸亏当时我们决定不做中国艺术品投资!”一位外资银行中国区私人银行首席执行官感慨,在艺术品信托狂发的2011年、2012年曾有多家美院或艺术品投资公司找过该行私人银行,希望能发行相关产品,“但他们介绍对新人的包装炒作模式以及投资目的都让我犹豫,感觉市场过于投机,所以最终还是放弃了”。

一些艺术家的走红靠的是手段运作,通常会让市场评论人士为其写文章炒作,然后搞作品展览,有了一定名气后,就拿作品去拍卖会上拍卖,如果无人竞标,就会有自己的托出高价竞拍,甚至有人参与竞标,为了能打出更高的知名度和价格,不惜自己重金拍下,达到为自己作品造势的目的。由此产生的风险有二,一是如果这些艺术家经过时间的考验没有沉淀下来,为市场真正认可,那么其作品价值势必大幅缩水,二是有不少靠炒作成名的艺术家为了赚钱,经常批量出作品,其作品价值下掉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事。

正是因为过去几年国内艺术品市场的过度爆炒,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进入调整,给艺术品信托的兑付带来压力,为了能实现兑付,信托公司使出各种招数。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飞]

标签:艺术品市场 信托产品 集合类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