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不足 信托资管转让市场交易清淡
2013年09月27日 11:27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流动性需求不足信托、资管转让市场交易清淡 本报记者 刘振盛 上海报道 上交所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近日,信诚嘉和4号-世茂苏州石湖项目股权债权投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优先级份额开始有两笔转让成交,成
原标题:流动性需求不足信托、资管转让市场交易清淡
本报记者 刘振盛 上海报道
上交所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近日,信诚嘉和4号-世茂苏州石湖项目股权债权投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优先级份额开始有两笔转让成交,成交数量都是500万份。但这是上交所的资管计划转让平台的艰难“开张”。
记者调查发现,不仅是资管产品的转让交易清淡,各地涌现出来的理财产品、信托产品转让平台的遭遇均类似。
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固定收益产品转让并非投资者目前的主流选择;二是产品背后的基础资产模糊不清,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风险加大。9月26日,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分析。
资管计划成交清淡
9月中下旬,上交所、深交所齐推券商资管计划份额转让业务平台。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9月25日,包括华泰紫金季季发、齐鲁先锋1号、国泰君安君享对冲七号等5只资管计划、7款产品类别在深交所挂牌转让。
在上交所方面,包括券商资管计划、基金子公司的专项资管计划在内,共有25款产品发行,涉及30个产品类别。譬如民生加银资管季季尊享1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中信证券量化对冲1号、嘉实资本小额贷款债权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等。
不过,挂牌的资管产品份额成交清淡,上交所也仅有两笔转让成交。“成交冷清在意料之中。”9月26日,上海一位券商资管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资管计划在交易所平台实现转让,最大的意义是将非标准化的债权资产,转化为可在交易所交易的标准化产品,帮助银行绕开8号文的要求,规避信贷规模,最终增强券商资管作为银行理财资金通道的价值。
不过这些产品最终并未得到监管部门认可,资管计划转让的最大需求者也随之消失。“标准、非标准化产品的区别不应仅看能否在交易所挂牌交易,而应遵从穿透性原则,分析背后基础资产投向,信息披露是否公开透明。”上述资管负责人称,不过份额转让还是给产品提供了一定的流动性。
事实上,想打造成各类理财产品二级流通市场的不止交易所。7月初,华夏银行与重庆股份转让中心(OTC)签署合作协议,其中就包括华夏银行引入重庆OTC作为其理财产品的登记、托管、转让发布的平台,开辟理财产品乃至银行信贷资产流转的新途径。
但截至目前,除7月5日的21款华夏银行理财产品在该平台上线外,再无新理财产品现身。
信托转让统一平台难产
信托也一直谋求建立全国统一的登记转让平台,但迟迟未见“靴子落地”。
早在2006年,上海已成立全国首家信托登记中心。随后上海市一直想向银监会争取,将其升级为全国性信托登记中心。在《“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中也提到,要健全信托登记服务体系,探索建立信托受益权转让市场,把上海发展成为全国性的信托产品托管、登记、交易、结算中心。
本来上海的全国性信托登记平台预计是在2011年有望获批,但最终未见下文。记者看到,目前该登记中心仅有39家信托公司会员,而全国有67家信托公司。另外除在2012年12月28日有5款信托产品进行初始登记外,今年以来再无新产品登记。
上海一位信托人士透露,该信托登记平台迟迟未能实现升级,主要受多重因素影响。首先是缺乏部分基础性制度支持,比如目前的信托登记制度仍缺失;其次信托本身是非标准化产品,买卖双方在产品信息上很容易存在明显不对称;再者从业内交流来看,监管部门目前对推动建立统一交易平台并不积极。
但信托产品流动性差,已经成为行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而转让平台除提升流动性外,还可缓解信托的系统性风险;改变信托产品短期化现状,发挥其中长期功能;且规范信托产品的信息披露,利于其向标准化产品发展。
而目前信托的投资者只能通过信托公司内部推出的转受让平台进行流转,由投资者委托信托公司帮忙寻找买家,类似于柜台转让模式。
譬如,最近华宝信托就推出“流通宝”平台即受益权流通服务:转让方向信托公司提出申请,然后进行评审;华宝信托根据产品、市场、同期理财产品收益率水平及投资者持有时间、剩余期限的情况,对信托受益权进行定价;最后双方签定合同、进行资金交割,完成交易。
“主要是给投资者提供的增值服务,只要持有人提出需求,信托公司就会帮忙积极寻找买家,并且会向双方提供专门的产品定价机制。”华宝信托一人士称。目前,这项业务仍在推广阶段,成交量较少,基本都是个人客户。
流动性提升难题
“交易的活跃度低不是表面问题,而是结果。”上述信托高管分析说。首先,不管信托产品,还是资管计划,把它们变成标准化的产品向市场推出,面临的难题都是类似的。并不会因资管计划很方便在交易所挂牌,就能提升这类产品流动性。
要想提升流动性的前提是产品的基础资产预期比较清晰,但目前的现实是基础资产并非标准化、产品的信息也不透明。这跟国内信用体系差也密切相关,包括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无法清楚了解产品的风险收益属性。
“即使是标准化最高的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二级市场流动性也差,机构基本都是持有到期。”该人士补充说。
其次,现在投资者对信托产品的主流需求是,选择固定期限的产品,然后持有到期取得固定回报。即使期间有流动性的转让支持,对于投资者的附加意义并不大,因为这并不是他们的主流需求。
“未来如果投资者的需求发生改变,对于自身的流动性管理要求更高,才会愿意将手中的产品进行一定的折价转让。但总体上看,现在这类需求并不很强烈。”上述人士说。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