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鼠”频扰基金圈 基金经理炒股短期难松绑
2013年09月09日 13:44
来源:中国证券网
原标题:“硕鼠”频扰基金圈基金经理炒股短期难松绑 【动向】“硕鼠”频扰基金经理炒股短期难松绑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丁宁)“放松管制,加强监管”是管理层对基金业监管思路的概括,而至少这一次,市场不再仅仅
监管难题
鼠患频现,使得行业信誉遭遇拷问。监管层多次强调坚守“三条底线”,对老鼠仓行为坚决打击;基于维护自身形象,基金公司对于相关行为也是深恶痛绝。
博时基金表示,公司历来零容忍老鼠仓、非公平交易和各种形式的利益输送的违法行为;招商近也回应称公司坚决抵制“老鼠仓”这种有损投资者利益、有损基金行业声誉、有损公司形象的个人违法犯罪行为,对该类事件始终坚持“零容忍”原则。
事实上,鉴于老鼠仓对于投资者、行业乃至整个市场的潜在危害,监管层和基金公司在预防老鼠仓方面都下了大工夫。
据报道,沪深两大交易所对“老鼠仓”等交易行为建立了专项核查和定期报告制度,目前交易所已建立实时监控机制,专项核查机制,联动监控机制,智能化监控机制四位一体的监控体系。
而交易所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监控系统中,上交所异动指标分为4大类72项,敏感信息分为3级共11大类154项;深交所建立了9大报警指标体系,合计204个具体项目。
基金公司同样在风控方面下了大力气。
据悉,基金公司普遍要求基金经理上报所有亲属(包括旁系亲属)的身份证号和证券账户;投资、交易等敏感部门安装摄像头;一些公司屏蔽了证券交易网站、聊天工具;投研人员进办公室一律上交手机等通讯工具;办公室电话处于监控状态,电脑十数秒自动截屏。
“我们在投研部门安装安检设备,所有投研人员一律不准带电子产品入内,我现在是恨不得自己有一百双眼睛,盯着每个人。”招商基金总经理许小松说。
既如此,为何老鼠仓屡禁不绝?
深圳证监局相关人士表示,目前老鼠仓手段隐蔽性更强,从开户、资金、交易等多方面进行规避,难以发现。
该人士表示,对“老鼠仓”等违法行为的监控和打击仍然是证券执法中的难点问题。“老鼠仓”隐蔽性强,不法分子往往从开户、资金存取、交易手段等多方面进行规避;基金公司因无外部数据比对,缺乏真正有效的监控和防范手段;证监会作为行政部门,在查处“老鼠仓”等案件过程中,往往面临强制力、威慑力不够的情况。
事实上,尽管行业做出了“防火防盗防老鼠”的架势,但逐利的人性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依然显得摇摆不定。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如上文所述老鼠仓作案手段日趋隐蔽,近期涉案人员也呈现年轻化特点。包括在此前债市核查风暴中被带走的原万家基金投资总监邹昱以及近期被批准逮捕的马乐,都是被寄予厚望的80后。
分析人士担忧,在基金经理日益年轻化的背景下,一个问题不得不引起行业注意:年轻人是否有足够的定力去掌控诱惑;而对于这些高智商的后来者,监管在技术和制度层面是否做好了足够的准备。
此外,相较于数额巨大的违法所得,老鼠仓的犯罪成本在部分业内人士来看过低。
按照《刑法》第180条的规定,基金经理从事“老鼠仓”活动,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相对于基金经理‘老鼠仓’的巨大收益,上述违法成本有待提高。”基金观察人士表示:“难以有效惩戒此类犯罪,呼吁立法机关修法加重处罚。此外,应当尽快设立‘老鼠仓’民事赔偿诉讼机制,为权益受损的投资者挽回损失。”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