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保险业险中求生 行业形象重新塑造艰难
2014年01月07日 10:48
来源:上海金融报
过去的2013年,对于国内保险(放心保)行业而言,有积极的改变,也有游移的徘徊,两种力量的博弈无关输赢,只是在呈现一个不成熟行业发展的基本形态。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足的现象仍然频频发生,2013年末,国华人寿又因偿付能力低于150%而被监管层禁止开设新的分支机构。
行业形象重塑艰难
多年来,保险行业形象在国人心中一直不佳。在“误导销售”、“理赔难”的声讨中,从一种为公众谋取保障权益的成熟金融形态,逐渐沦为被公众抵触的传销式商品象征。虽然从业人士已经开始意识到重建行业信用塑造形象的重要性,但2013年发生的一些行业事件,使得保险行业的变身更趋艰难。
2013年5月,保监会批准修改《保险专业代理机构监管规定》和《保险经纪机构监管规定》,文件中将保险专业代理公司最低注册资本金由200万元提升为5000万元,同时删去了保险专业代理公司增设分支机构不受注册资本限制的旧规定。分析人士认为,这意味着保险中介市场的准入门槛大幅提高,有利于净化市场环境,保护被保险人利益。
而就在3个月后发生一起恶性事件,再次给国内保险代理市场蒙上阴影。上海泛鑫保险代理有限公司资金链断裂,公司总经理陈怡携款潜逃,5天后,其在斐济被抓获。事件被曝光后引得市场强烈关注,给本已千疮百孔的保险行业形象再补上了重重的一刀。保险中介代理公司本应是沟通保险公司和投保人的一座桥梁,最终却成为了骗取保费疯狂圈钱的“庞氏陷阱”,保险行业的乱象以及深层痼疾呈现在公众面前。
回顾保险行业发展,保险行业形象之所以受损严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保险销售渠道缺乏规范性和专业性。渠道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产品的销售,从而扩大市场规模,赢得市场的认可,对所有行业都是如此。保险行业的最大症结是过于重视目标,盲目追求保费规模,而忽略了过程的“正义性”,最终使得“忽悠、卖产品、赚提成”成为公众对保险代理人的形象定位。
“保险业一开始定位就出了问题,银行系和证券系长期以来形成了显着的精英文化氛围,讲求人才高素质高学历,门槛高,高薪养贤才。”专业媒体人万涛认为保险行业形象不佳的根源在此,他认为,“营销员素质日趋下降,这给保险业行业形象埋下了一颗颗地雷,不时地爆炸并见诸各地都市报的报道中。”
从业人员的素质如何,直接决定着一个行业的基本职业风气。2013年7月1日保监会发布《保险销售从业人员监管办法》,新规要求保险销售从业人员应当具备大专学历。但高学历从业人群虽然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服务能力水平,却无法改变保险行业销售渠道存在的风险管控困境。
在某些保险行业人士看来,泛鑫事件并不在意料之外,它暴露出的是目前部分保险中介机构的内控漏洞和存在已久的行业顽疾。事实上,早在2013年2月,上海保监局就曾给泛鑫开过一张罚单,暴露出的问题就是这次“庞氏骗局”的“缩影”。但监管部门的提前警示,并没有阻挡风险的最终爆发,这也体现出保险市场在监管运营规范化方面的不足。
传统代理渠道给风险管控提出难题的同时,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网销保险模式也面临着监管的需求。部分保险公司网销产品时用高额收益零风险、折扣促销等方式吸引消费者,甚至引起白热化的价格战。这些存在于传统代理销售渠道的问题,在网销模式中也开始显现,可以预知的是,如果没有规范的监管,鉴于互联网高效的传播方式,网销给保险行业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甚至更大。
有监管层人士表示,2013年保监会针对寿险、财险分别进行了网销调研,了解各家保险公司的网销规划、业务发展规模、未来的网销平台建设,以及听取各保险公司电子商务部门关于网销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他还进一步透露,人身险网销业务监管制度起草工作已经接近尾声。
无论是对于传统保险行业尚待解决的痼疾,还是因为行业业态改变产生的新问题,都关系到保险行业基本形象的维护。未来随着保险行业的发展,争议和担忧会越来越多,形象的塑造将是行业长期且必须坚持的责任。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