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2014年保险行业的创新:将娱乐进行到底


来源:证券日报

无论是爱情险、赏月险,还是怀孕险等保险,或许都可以用同一个名字:另类保险。细数2013年的另类保险,还有诸如宠物险、门票取消险、手机盗抢险、雇员忠诚险、近视眼险、虚拟财产险等。

多对创新说YES

试想2014年中秋节时,倘若“赏月险”再次登台,大家必定不会再感到奇怪,争议也不会太多。其实,随着今后越来越多的另类保险出现在市场上,原来的稀有“动物”也会变得稀松平常。在创新之初,有争议、有质疑都很正常,但创新的脚步不能停。

事实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和国外各种各样的另类保险相比,国内的另类保险其实并不多。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在保险行业市场化、个性化、小众化的背景下,客户对新保险的需求也在增加,保险公司推出另类保险,醉翁之意不在“险”,而在增加知名度。

尤其是在保险产品与互联网渠道相结合的趋势下,即使是有噱头的创新也十分值得鼓励。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在淘宝上购买保险理财产品的人群中,“90后”是主流,保险企业通过网络渠道面向年轻人销售保险,对产品进行趣味包装,是很好的创新。“如今在网上卖保险,必须要新潮好玩儿,哪怕稍微搞点噱头也无可厚非。”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同时,有业内人士指出,其实从主险的角度看,保险产品本身可以创新的地方并不多,创新往往体现在附加险当中,附加险往往又是借助一个吸引人眼球的营销方式来推广。因此,与其说这些另类保险是产品的创新,不如说是一种经营理念和营销方式的创新。这些创新对提高人们对保险的关注度,丰富保险的品种和推广方式都是有益的。

“我们所谓的另类保险在国外已被视为常规品种,但国内保险产品创新步伐相对缓慢,消费者存在一定的接受障碍。针对炒作之说,我更愿意将其视为保险机构的创新,顺应市场需求开发产品。”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曾在接收媒体采访时表示。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保险学系主任王绪瑾也认为,只要是法律不禁止的产品,保险公司都可以尝试,随着人们物质条件越来越充裕,保险不一定只针对物质损失,开发与精神生活相关的保险是正常的,例如,赏月险、航空延误险都跟精神生活相关。

当然,也有提醒的声音。南京大学金融与保险学系一位教授就表示,另类保险产品的开发切忌盲目跟风,必须依据充分的历史数据进行严格精算和科学设计,拟定合理的产品费率严格进行风控,在开发端应从试点开始谨慎推进;在销售端应做好内控管理,特别是销售队伍管理,避免出现销售误导行为。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飞]

标签:理财产品 赏月 熊孩子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