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个股期权推出时机尚不成熟 拔苗助长危害大


来源:证券时报网

原标题:个股期权推出时机尚不成熟 近日,有消息称,上交所将正式组织开展个股期权全真模拟交易,为以后的正式推出做好市场准备。其实,在2012年6月,上交所就开启了个股期权的模拟交易,而当时交易的标的为

原标题:个股期权推出时机尚不成熟

近日,有消息称,上交所将正式组织开展个股期权全真模拟交易,为以后的正式推出做好市场准备。其实,在2012年6月,上交所就开启了个股期权的模拟交易,而当时交易的标的为工商银行和上证50ETF。

笔者认为,管理层推出个股期权的原因主要来自于3个方面,其一是针对当前极度低迷的交投氛围,推出个股期权将会大大激活市场的交易活跃程度;其二是战略性的部署,为A股接轨国际化铺路,也是资本市场多层次结构发展的必要任务;其三是拟以个股期权探路,为未来逐渐启动T+0做好准备。

对于上述3种原因,笔者认为,当前推出个股期权并非最佳的时点。以上述的第一个原因为例,虽说个股期权的启动能够激活市场的交易活跃度,但这对资本市场来说却是弊大于利。针对上述第二个原因,笔者认为,片面强调资本市场多层次结构的发展,最终的结果将会以付出更大的代价收场。近10年,中国资本市场的大跃进发展,基本完成了发达资本市场上百年才得以完成的任务。以股市扩容为例,2001年A股的总市值仅为4万亿,如今却高达20万亿,增幅超4倍。相反,股市仍旧在2001年全年的平均点位徘徊。从资本市场多层次的结构体系分析,中国资本市场先后建立了中小板市场、创业板市场以及新三板市场。而在配套措施方面也出现了迅猛式的发展。自2010年以来,先后推出了融资融券、股指期货以及转融通等配套产品。正如管理层强调的创新思想一样,资本市场的创新能力也备受全球资本市场的关注。然而,在迅猛发展的资本市场背后,到底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漏洞呢?而这些漏洞或足以导致中国资本市场的衰落,拔苗助长式的发展可能需要付出更惨痛的代价。

最后,对于第三个原因其实更多属于市场的揣测。笔者认为,当前管理层并不急于推出T+0,毕竟T+0的推出将会进一步刺激市场的投机氛围,这也是不符合管理层的发展理念。

随着8月份个股期权全真模拟交易的开展,个股期权正式推出的时间也逐步逼近。笔者认为,个股期权作为成熟资本市场的产品,其推出对中国资本市场弊大于利。个人认为,以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状态分析,是不应该推出个股期权的,主要存在五大理由。

第一、开户门槛过高,进一步压制中小投资者的生存空间。根据资料显示,个人投资者申请开户时保证金账户可用资金余额不低于人民币100万元。可见,该开户门槛不仅高于转融券10万至30万的交易门槛,而且还高于股指期货50万的交易门槛。如此一来,个股期权更容易成为大机构大资金操纵市场的一大利器。

第二、资金分流现象不可轻视。前一段时间,国债期货推出的消息引发市场的大讨论。而对于国债期货会否分流股市资金的话题,更多市场人士以为随着现券规模的大幅扩充,国债期货分流的资金量不会太大。然而,在股市缺乏有效吸引力的大背景下,更多资金愿意追逐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渠道,自然就会分流股市的资金。尽管这一推测还没有得到市场的验证,但是在国债期货获批的次一个交易日,股市是以大幅下跌收盘。可见,国债期货对市场的心理压力是难以想象的。同样道理,个股期权更有利于大资金大机构主动买空,而期权的认购资金一般来自于二级市场,由此形成的资金分流效应显而易见。

第三、个股期权当属高风险性的产品,其高杠杆性决定了个股期权对股指的联动效应。一般而言,购买个股期权只需要缴纳权利金,就可以实现期权交易。不过,针对一个高杠杆高风险的产品而言,特别在市场处于空头氛围浓厚的状态时,采取看跌期权会进一步加剧股指的震荡,促使空头力量全面释放。

第四、个股期权推出后,未来机构投资者的占比将大幅提高,去散户化成为未来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国内资本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占比仅为15%,而散户占比却高居不下。纵观全球发达的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的占比高达80%,中小股民更愿意将资金交托给基金打理。其实,衡量一个市场是否成熟,关键是看机构投资者的占比。从目前的形势分析,国内资本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占比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随着交易机制的逐步完善,中小投资者或将更难把握市场的走势。

第五、个股期权启动将对造假、市盈率高企或者存在较大溢价的上市公司构成致命性的打击。在当前相对混乱的资本市场环境下,大机构大资金更容易依靠灵通的消息做空股价。相反,一般投资者难以提前了解上市公司的内部消息,更多时候不知道股价因何下跌,因此也更难把握股票的买卖点。

笔者认为,虽说个股期权是成熟资本市场的必备产品,但是在当前混乱的市场环境下,盲目推出个股期权将不利于股市的良性发展。反之,还会对股市形成较大的冲击。

相关新闻:

标签:个股期权 危害 成熟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