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王小帅:每个人的成长都和阅读有关


来源:外滩画报

“判断一本书是不是好书,主要看它提供的信息和价值观是否接近你自己的思考,在这个基础上,再就要看文字。我觉得现在读到好的、有意境的、简洁的、不矫情不装的、不粉饰的文字是最高的享受。”(图:“判断一本书是

今年王小帅出版了他的私人笔记《薄薄的故乡》,书里收有他的旧照和速写

B:你在阅读时和在看电影时的心情是一样的吗?

W:阅读和看电影相似的地方是头一眼就能感觉到这部作品到了什么水平。如果你觉得它的水平很低,可能看两眼就放下了;好的作品,第一眼就能抓住你,让你情不自禁很有兴趣地看下去。

B:哪些作家和作品对你比较重要?你经常自己做编剧,哪些书对你的电影创作有启发?

W:其实对我们那代人有影响的作家很多,有外国的,有中国的,有古典传统的,也有现代一些的。但是要说起来,在中国作家里面,像池莉、方方、苏童、贾平凹这几位实际上倒是对我们影响更甚一些,因为他们的作品更接近我们的日常情感和生活。对我也是一种补充吧。

B:你比较习惯的阅读方法是怎样的?

W:看书是要心静下来的,需要整段的时间。我觉得很重要的是要去看。看书的环境我觉得无所谓,睡觉前或者平时没事时,或在旅行途中的火车上、飞机上都可以看书。说起来的话,我觉得旅行的过程中是看书的理所当然的最好时机。

B:有种说法,阅读是要看和作品是否有缘分的,你觉得美好的阅读体验或是状态可能是怎么样的?和你最有缘的一本书是什么?

W: 我觉得对任何一个人而言,他的成长都和阅读有关,某个阶段、某些作品就跟你有缘分。我记得在整个青少年时期,也就是1980 年代的时候,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本书是对我们那代人很有影响的。后来每本书的缘分就不一样了,你的阅读程度和对文字的理解程度也不一样了。比如最近吧,门罗的文字,还有她架构一篇小说的方式,以及字里行间弥漫的气息,都让我非常着迷。

B:新媒体对你惯有的阅读方式有影响吗?比如现在你会看很多电子书吗?

W: 我觉得从完整地读完一本书来讲,新媒体还没有影响到我的阅读方式。我还是觉得看传统的纸质书比较舒服。我买了个Kindle,但严格来说,我从来没有完整地读完一本电子书。在新媒体时代,阅读过于方便,信息过于碎片化,这是否使得读书的耐心有所消减?这可能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吧。

B:你有感受到碎片化阅读会影响长时间深度阅读的能力吗?

W: 现在的碎片化、消遣式的各种信息占满了整个个人空间,我觉得长时间深度阅读的能力还不至于变差,但是每个人对时间的分配会受到影响。但我还好,在空闲时间越来越被这些碎片化信息挤占的同时,我也啃一些大部头,比如说《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我的名字叫红》,还包括像秦晖的《共同的底线》这样的书我也能够啃下来。所以我觉得还是要有一种自我约束的能力吧。

B:在新媒体上有过什么比较好的阅读经历吗?

W:没有。

B:你评判好书的标准是什么?

W:其实判断一本书是不是好书,主要看它提供的信息和价值观是否接近你自己的思考,在这个基础上,再就要看文字。我觉得现在读到好的、有意境的、简洁的、不矫情不装的、不粉饰的文字是最高的享受。你要知道如果一个作者能做到这点的话,他呈现出来的内容一定也不会差。

B:有人说就像以前纸质书淘汰了竹简和羊皮,现在新媒体阅读出现是又一轮的更替。你觉得新媒体阅读相对纸质书的进步可能在哪里?

W: 所有的进步更替,人类都是自然而然这么过来的。人在一个新的替代出现时,会对旧事物有一种情感的依赖,还有习惯的存在。所以未来新媒体真正替代纸质书的那一天究竟怎么样的,现在也感受不到,但我内心深处希望纸质书不要完全被替代。你要在一个角落享受一些非常慢的、有传统意味的东西,不能把那种情感的依赖全部丢光。

B:以后会不会考虑读者的需要,专门出一本电子书?

W:完全没有这打算。

王小帅推荐书

《百年孤独》 加西亚·马尔克斯著

如果要列推荐书的书单,我觉得可能很多人都会选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我第一次读的时候,它的第一行字就一下子颠覆和改变了我的阅读经验,它把时空的概念完全颠倒过来了;再加上这本书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会使阅读者的感受相当震撼。

《博尔赫斯小说集》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著

博尔赫斯的小说里,他的文字和结构已经完全超出了传统普通小说的定义,让你觉得他是非常现代的,就像现在的碎片信息、短篇新闻与小说式的描写共同夹杂起来,有一种出离感,我觉得这特别好。

《共同的底线》 秦晖著

最近我也向大家推荐过这本书。我能感受到作者对包括中国和国际在内的整个目前的社会形态是比较客观的,其中所做的分析也比较容易理解。它能让你更清楚地知道现在社会的争执、其中的差异性变化、如何寻找人类的底线——这种底线是全人类的。《共同的底线》是我近两年来印象最深刻的书籍。

《艾丽丝·门罗作品》 艾丽丝·门罗著

她其实是人们早就发现的一位作者。对我来说,现在看到她的文字和结构是非常让我震惊的。这是一个看似人生很平和的、没有大起大落的加拿大女作家,类似于家庭妇女这样一种角色,她却能写出这种全新结构的、有时间跨度的文字,而且她本人的文字和翻译都特别高级,不做作,这是一个让我非常喜欢的小说家。她的书里透露出的对年月、对生活那种云淡风轻的气息特别值得推颂。

苏童作品

苏童的身上始终有南方人的烟火气,他作品的视觉呈现很电影化,很有质感,而且他的专注力和自觉也有种始终如一的感觉,我比较喜欢。

《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我的名字叫红》 奥尔罕·帕慕克著

帕慕克这位作者也是让人震撼的,让我们感觉到这个世界不论怎么发展,总有些非常细腻的、有历史感的、有现实感的、有社会感的描述。他在引领和探索一种新的文字的组合方式以及结构方式。像我推荐的这些作者都不是只会简单地讲故事,他们不会因为阅读流行趋势的变化而被替代。

[责任编辑:李静静]

标签:王小帅 成长都和阅读有关 每个人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