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银行应加快转型 亟待回归“代客理财”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王梓/制图 原标题:银行亟待回归“代客理财” 产品趋向“基金化” 今年上半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持续高速发展,不论是发行数量还是资金管理规模都呈现爆发式增长。与此同时,监管环境和市场条件也在

王梓/制图

原标题:银行亟待回归“代客理财” 产品趋向“基金化”

今年上半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持续高速发展,不论是发行数量还是资金管理规模都呈现爆发式增长。与此同时,监管环境和市场条件也在急剧变化,银行理财产品在快速发展中遭遇“内外夹击”的困境,转型和创新势在必行。

固定收益类受冲击最大

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截至2013年6月30日,122家商业银行共发行20473款理财产品,环比上升24.65%,同比增幅近60%。从资产管理规模来看,据银监会数据统计,2013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存量规模为9.08万亿元,较2012年年底的7.1万亿元存量规模上升28%,而2010年年底时,银行理财产品的存量规模仅为1.7万亿元,可以用爆发性增长来形容。

银行理财产品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不断暴露出许多问题。近年来,更是遭遇了市场环境的急剧变化,可以说,银行理财面临“内外夹击”的困境。

银行理财产品的资产池管理不规范、信息披露不透明、销售存在误导等问题饱受诟病。此外,随着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发展,银信合作、银证合作等产品规模的日益壮大,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也逐步浮出水面。因此,监管部门今年以“8号文”为中心,推出相关管理条例和管理措施,对银行理财产品进行了一系列的监管规范。

在监管部门要求整顿规范银行理财产品的同时,国内利率市场化的脚步也悄然提速。7月19日,央行宣布,自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至此,距离利率完全市场化只差存款利率放开,因此许多业内人士称之为“利率市场化改革逼近‘最后一公里’”。

未来随着银行存款利率的放开,对目前主要以固定收益类资产为投资标的的银行理财产品将是最大的冲击。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按照投资标的划分,2013年商业银行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中,投资标的为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以及二者的混合类产品共计8889款,占比接近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总量的半数。

另外,除了外部监管措施的出台,银行理财产品还要承受来自于同类竞争产品的压力。以“余额宝”为代表的网络理财方式的兴起,从外部对银行理财产品带来一定冲击。余额宝以低起点、高灵活性以及相当接近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等优势吸引了众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投资者。

“基金化”发展是未来方向

银行理财产品要想走出目前的“内外夹击”的困境,获得今后的长远发展,创新变革势在必行。依据银监会“8号文”中对银行理财产品的规范内容,相关的各项监管措施已经陆续展开,银行理财产品从信息登记到账户管理以及投资标的的规范等问题都将按照银监会的相关要求进一步规范。

目前许多大型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已终结资金池管理,实现单独建账。从信息公开度来看,银行理财产品报备系统已正式上线使用,未来银行理财产品的信息透明度将大大改善。对于关注度较高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而言,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银行理财产品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余额为2.78万亿元,比“8号文”出台前下降7%。这表明银监会“8号文”对银行理财产品的规范已初显成效。

银率网分析师认为,对于银行理财而言,除了不断完善自身、积极适应监管制度之外,当前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加快转型步伐,加大产品创新力度,重新进行角色定位,逐步从“利率市场化的替代品”回归到“代客理财”的本位中。

首先,从银行来看,银行需要提高自身的资产管理能力以及产品创新能力。在当前的大金融管理时代背景下,未来银行理财也将与基金、证券等具备资产管理能力的金融机构形成竞争。

其次,从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类型来看,以固定收益类为投资标的的银行理财产品未来将“淹没”在开放的存款利率中,失去吸引力。因此,银行理财产品需要从投资标的以及产品收益设计等方面进行创新。未来结构性理财产品以及投资于资产证券化、金融衍生品等创新投资标的的银行理财产品将是银行理财产品的主力军。

再次,从银行理财产品的运作模式来看,银行理财产品结束资产池管理,实现单独建账以后,未来有望向“基金化”发展。但目前而言,银行理财产品实现“基金化”还存在会计核算、法律关系模糊等问题,短期内仍难以实现。

最后,从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来看,由于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标的以及收益结构设计等方面的创新,将导致未来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出现明显分化。与此同时,相对应的风险也将更加明确。银率网分析师建议投资者要改变银行理财产品“无风险”的传统观念,加强风险意识,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的理财产品。

相关新闻:

标签:银行 回归 转型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