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互联网金融更要创新监管


来源:新金融观察报

由央行主导牵头制定的《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指导意见》发布,意味着行业终于从灰色地带走到阳光下。”  李丰以及他的团队的想法在国内互联网金融行业颇具代表性,无论是投资人还是创业者,抑或是用户,对行业监管都有着深刻的“纠结”。

由央行主导牵头制定的《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指导意见》发布,意味着行业终于从灰色地带走到阳光下。但是,监管的明确也给监管层带来了压力,如何做好监管与创新的平衡,这才刚刚开始。

明确分工

IDG资本合伙人李丰在回忆互联网金融的投资历程时,讲述了这样一个案例:2009年的时候,关于是否投资宜信,投资团队内部曾经有着不小的争议。原因在于,宜信所处的行业很有争议,担心会触碰到监管层的红线,而且对于未来的发展很不确定。最后还是没有通过投资决议。

但是事情在16个月后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IDG用了高于原来价格好几十倍的钱买了同样的股份,而且团队内部没有异议。“因为它发展得非常快,其实早在3年多以前,我们就觉得可以进入这个行业,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也是在赌。认为中国的金融行业将会经历更大地去监管化:利率市场化、打破刚性兑付、真正体现风险定价。”

李丰以及他的团队的想法在国内互联网金融行业颇具代表性,无论是投资人还是创业者,抑或是用户,对行业监管都有着深刻的“纠结”。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互联网金融天生具有脱离监管的本性,这源于互联网的“草根”特征,而且互联网的很多细分行业需求就来自躲避传统金融机构的监管约束。但是,另一方面,它的生死存亡却又在监管上命悬一线,在上月《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尚未出台前,短融网CEO 王坤接受记者采访时很是感慨,“尽管大家都在做,但是P2P到底是合法的还是非法的,到现在政府也没有给我们答案。”他也承认,监管落后于行业发展是普遍现象,这也是创新不得不承担的风险。

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比任何一个行业所牵涉的监管机构都要多,央行、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都有各自的监管领地,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互相交叉。再加上互联网的监管机构工信部和网信办,可谓多头管理。

如今,在“互联网+”上升到国家战略,加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解决产业升级问题的重要战略时,明确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可以说是瓜熟蒂落。但一直以来,中国的新兴行业成长往往经历“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监管困局,因此,对于互联网金融这个新兴行业来说,如何把握监管尺度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于是,在这次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了几大监管原则,其中首先将“依法监管、适度监管”放在前面,体现了通过监管来为创新保驾护航的意图。

让行业人士高兴的是,这次的《指导意见》终于明确了监管的职责分工,确立了“分类监管”原则:人民银行负责互联网支付业务的监督管理;银监会负责包括个体网络借贷和网络小额贷款在内的网络借贷以及互联网信托和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监督管理;证监会负责股权众筹融资和互联网基金销售的监督管理;保监会负责互联网保险的监督管理。盈灿集团副总裁、网贷之家CEO石鹏峰指出,《指导意见》提出,互联网金融也要接受工信部和网信办的内容监管。“从这点我们也可以看到,未来专门针对互联网金融的ICP证指日可待。”

[责任编辑:张乾]

标签:理财产品 金融监管 监管层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