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通缩风险为何久久不散


来源:北京商报

货币政策趋向“只做不说”的宽松,但资金大都选择了在资本市场兜兜转转,实体经济并没有得到资本市场的有效反哺。伴随着经济结构和人口结构的双调整,政府投资驱动和人口红利不再属于新常态,储蓄下降,消费不足,成为每个人口老龄化社会都要遭遇的发展瓶颈。

5月CPI同比上涨1.2%,连续4个月处于1时代。与此同时,5月PPI同比下降4.6%,与3个月前相比没有太大起色。即使官方不愿承认通缩事实,那么,通缩风险仍在持续和恶化,这一点也是毫无疑问的。

二季度经济下行压力依然严峻,继续探底而不是开始筑底。此前公布的外贸数据让人蹙眉,其他经济数据也将陆续公布,预期不会乐观。市场已经齐刷刷地把头扭向央行,这已经成为今年的惯例,让“央妈”的货币政策已经毫无秘密可言。

通缩比通胀更可怕,除非你笃定自己不会被裁员。通缩对一国经济的损害程度,看看失去N个十年的日本就明白了。通缩风险久久不散,既是因为要消化前期刺激政策,过剩产能需要慢慢出清,也是因为当前企业没有投资欲望,在过剩经济中找不到盈利的投资项目。现在国家从战略上推进“一带一路”、“互联网+”以及中国制造2025,都是为了创造新的投资点。

货币政策趋向“只做不说”的宽松,但资金大都选择了在资本市场兜兜转转,实体经济并没有得到资本市场的有效反哺。既然股市里赚钱,为何还要流向实业?这是当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面临的最大问题,如何促使资金从虚拟经济转移到实体经济,否则这个泡沫将极具膨胀。啤酒没有泡沫固然不好喝,但没有啤酒的泡沫,恐怕也是没人能够喝得下去。

伴随着经济结构和人口结构的双调整,政府投资驱动和人口红利不再属于新常态,储蓄下降,消费不足,成为每个人口老龄化社会都要遭遇的发展瓶颈。而各国经济部门无一例外,都会选择货币宽松政策,长期低利率成为现实。但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出路,就在于有没有挖掘出新的经济增长点。美国世纪之交的股市泡沫,为互联网经济提供了足够的资本支撑。因此,当泡沫破裂的时候,互联网经济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已经完成储备,为谷歌们的横空出世奠定基础。另一个例子,是日本上世纪90年代股市楼市泡沫破裂之后,因为迟迟没有找到新的产业引擎,一直为泡沫所累,直到现在。

通缩是因为投资不足。经济学家许小年说,市场不是差钱,而是差可以挣钱的投资机会。这个机会,不是提出一系列宏大的远景和规划就能自动激活的,而是应该直抵市场的细微处,释放市场和企业的经济活力和投资冲动,重构目前低迷的投资预期。

释放企业的投资欲望,以前我们擅长“4万亿”,政府做主,企业跟着走。在新常态里,我们释放企业的投资欲望,要靠改革的慢工细活,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和管制,给予企业创新更大的包容,甚至为此更新法律。惟有创新和创业得到真正呵护,新的经济增长点才会水到渠成,我们当前的泡沫才不会重蹈日本经济的覆辙。这其实也是为什么在专车这件“小事”上,市场和舆论如此较真儿的原因。

通缩风险也许会慢慢散去,但我们希望不是因为项目来了,而是机会来了。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张乾]

标签:通缩 谷歌 人口红利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