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持续吐故纳新才能保障经济效率不断提升


来源:证券日报

原标题:持续吐故纳新才能保障经济效率不断提升 我国产业的比较优势已经由低成本一般制造,转化为低成本研发和低成本复杂制造的“双低优势”。其中,“智力密集程度”一般发展中国家做不到、“技能劳动密集程度”

原标题:持续吐故纳新才能保障经济效率不断提升

我国产业的比较优势已经由低成本一般制造,转化为低成本研发和低成本复杂制造的“双低优势”。其中,“智力密集程度”一般发展中国家做不到、“技能劳动密集程度”发达国家做不起的领域,是我国产业放手施展的广阔空间尽管竞争可能造成重复投资和企业倒闭,看似浪费,但竞争会吸引高效率企业的进入,淘汰落后的企业。正是持续的吐故纳新才能保障经济效率的不断提升。

——陈清泰

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是中国企业面临的不可逆转的大环境。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解读和阐述。

一、理性地理解

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的追赶期,主要是以大规模资本和资源投入“铺底经济存量”。那时的经济增长,基本是各个企业增加值的总和。进入产业结构升级阶段,经济增长则是高效产业和企业的产生和扩张,抵消低效产业和企业的萎缩与关闭后的增量。竞争是效率的源泉。尽管竞争可能造成重复投资和企业倒闭,看似浪费,但竞争会吸引高效率企业的进入,淘汰落后的企业。正是持续的吐故纳新才能保障经济效率的不断提升。例如,苹果智能终端的出现,顿时使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等从皇冠上坠落,但却引发了一场影响未来的移动互联的信息革命。因此,实现可持续的增长,就是鼓励既有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新兴企业的进入及扩张,同时应当加快曾经辉煌但已落后企业的退出,使高效生产力不断取代低效生产力、高效企业取代低效企业、高效率的就业岗位取代低利率的岗位,目的是使低效和失去竞争力企业占有的有效资源,包括人力、土地、存量资产等流向高效率的部门,确保全社会资源的平均效率始终处于上升之中。就是说,高效生产力不断产生和扩张,落后生产力不断萎缩和退出将成为常态。结构调整就是生产要素的流动。只有建立企业“生得顺利,退得顺畅”的产业生态,才能保持经济活力。

当前,我国相当多的产业产能过剩,明显进入了边际效益递减的阶段。此时局限于价格战不仅会几败俱伤,而且没有出路。把竞争引向创造新产品、新技术和新的商业模式,创造质量或成本的决定性优势,才能恢复和提升产业的边际效益。克服萧条、重振景气有三个途径,一是在具有外部性的领域制定水平越来越高是国家强制性标准,推进结构升级;二是在竞争中实现结构重组,其中被并购是投资者退出的重要途径;三是以成功的创新创造产业和企业的新生。目前困扰我们的是包括企业投资、人员、存量资产等要素的流动、特别是跨企业、跨区域、跨所有制的流动遇到了极大的阻力,使政府多年倡导结构调整收效很低。

二、现阶段中国产业的

比较优势

种种情况表明,传统增长方式已经走到尽头。现在,我们已经占到了一个更高的起点,新的比较优势正在显现,并展现出良好前景。其中最主要的,一是生产要素结构升级,创新要素日益充裕,特别是教育程度提高、职业培训逐渐普及,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本科生和研究生规模扩大,知识型人力资源优势开始显现;二是企业组织和管理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企业家队伍逐渐成熟;三是技术和产业配套能力大大增强,创新的成功率提高;四是市场需求旺盛、需求层次提高,多样化市场格局逐渐形成。相应地,我国产业的比较优势已经由低成本一般制造,转化为低成本研发和低成本复杂制造的“双低优势”。其中,“智力密集程度”一般发展中国家做不到、“技能劳动密集程度”发达国家做不起的领域,是我国产业放手施展的广阔空间,是中国产业和企业挤入全球领先地位的亮点。这是分析国内外因素可以做出的一个重要判断,它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将对所有产业和企业产生较大的影响。

例如华为、中兴、腾讯、展讯等企业,正是利用中国廉价、聪明、勤奋的工程师创造的研发优势奠定了自己的国际竞争地位。在我们这样一个欠发达国家,这些公司可拥有几千甚至几万名研发工程师,这在发达国家都是难以想象的。三一重工、比亚迪等则在智力与劳动“双密集”的行业取得了巨大成功。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正是看中了中国廉价知识型人力资源优势。目前,“大学毕业就业难”,意味着我们有庞大的知识型人力资源后备。

比较优势的变化,即对既有增长方式形成了压力,也为经济转型、实现产业升级创造了条件。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飞]

标签:经济 效率 不断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