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纽约大都会Ink art水墨引发的思考


来源:《国家美术》

2013年的年末,纽约大都会终于展出了他们准备了7年的Ink art水墨展①。水墨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当代发展,我认为有三条线索,但它们能否发展或如何发展却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

原标题:张羽:纽约大都会Ink art水墨引发的思考

2013年的年末,纽约大都会终于展出了他们准备了7年的Ink art水墨展①。大都会的展示无疑是在中国水墨已经热的让人们找不着北的时候,再使水墨热上加热了。人们还来不及或者根本就不想深入思考水墨在今天有什么理由可以如此地热?或者有更多的人想趁热捞一把,也许越乱对他们越好。

大都会本来就是人们所瞩目的,而如今大都会的Ink art水墨使大都会与水墨成了热点中的焦点。这一展览自然也就引发了多层面的关注,当然更少不了国内艺术界圈内圈外人士的深层与表象的多方质疑。质疑的问题基本围绕着为什么叫水墨?而不叫其他?为什么是这些艺术家?而不是其他艺术家?进一步讲,这个展览与水墨有什么关系?这些艺术家与水墨又有何关联?

作为这次大都会Ink art水墨,邀请参展的艺术家自然也会思考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其中有类似之处,但更多的是不同的观点。于是,我带着这些问题于2013年12月9日在纽约大都会明轩与Ink art策展人Maxwell K. Hearn何慕文先生进行了一次较长时间的交流与对话。从中我清楚地看到一个西方学者对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思考,以及他站在西方立场看中国当代艺术的明确方法以及明确的立场,使我不得不思考他的判断方法以及认识的线索为什么如此的明确。而我们大陆的大部分研究者及实践者,为什么反而并不那么清楚,还在热炒什么不着边际的“新水墨”。

Maxwell K. Hearn何慕文先生的判断方法,从表面上看是直接切入中国当代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他说“他从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中,发现了艺术家的创造是来自于艺术家对自身传统文化的新认识。通过艺术家的作品他看到了中国当代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看到了艺术家对传统的利用和改造”。他发现了这种关系中与水墨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以一个西方学者的理解及立场,面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创造性,给出了他的Ink art水墨的判断。

其实,大都会策展人所谈的问题根本不在于什么水墨或水墨画。水墨画的基本形式与他今天探讨的中国当代艺术,没有任何关系。事实上,这次Ink art水墨展,是一次与水墨文化有关的中国当代艺术展。其呈现的是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与传统文化的精神关联,给西方提供了一个今天中国当代艺术的不同样本。向西方世界展示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有另外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关系”,或者说有这样一个层面是过去被忽视的。

Maxwell K. Hearn何慕文先生说“Ink art水墨,是西方立场的判断”。他认为这个关联中的中国当代艺术与西方的当代艺术是完全不同的。也许他认为这个水墨展,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或者是他所认为的意义和价值的方向。从这个角度讲,使用Ink art水墨,仅仅是一个概念,一个在今天更具有诱 惑力的概念。也许有意识地让人们在错觉中思考问题,思考中国的水墨问题或中国的当代艺术问题。于是,所选择的这35位艺术家都是围绕“水墨”这个概念展开的,而不是水墨本身。Ink art水墨,构成了策展人提出的问题,也呈现了他想触及的关系。35位艺术家是Ink art水墨展的棋子。不管是利用水墨元素、水墨形式,还是文化符号,目的都在于阐释今天中国当代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从Ink art水墨展的整体关系看,我是认同的。因为,他明确的给出了他们评判的标准、方法及立场。而这种明确的判断标准、方法及立场,也正是中国今天的批评、策展的不足之处。也许不是我们缺少这种能力,而是我们缺少这种态度。这种认知也正是我们大多水墨画家所无知的。所以他们会提出为什么叫水墨,为什么选择这些艺术家?

事实上,我们也无法要求西方学者能够全面、深入的认识传统水墨的精髓,以及水墨发展的每一个阶段的逻辑关系。让他们准确客观的把握所选择的每一位艺术家及作品,这是不太可能的。比如这个展览中,他们也许可以感官的认识和分析汉字的形与意乃至结构的当代转换,或者他们所理解的创造性。

如果说,他们选择徐冰、吴山专、张桓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汉字符号及语义的转化,或改造的有效案例的话。那么,对于书法与抽象的发展关系,以及从书法过度到抽象表达与当代的关系,却存在着许多认识层面上的误区,造成选择这条线路的失误。因为,中国从现代水墨到实验水墨的推进与发展中,不是从书法到抽象的。虽然也有一部分画家、书法家是这样做的,但历史已经证明是无意义的。所以,在抽象部分他们选择王冬龄的书法抽象一定是误读。中国水墨的现代性发展不是抽象水墨,而是非具象水墨。非具象水墨的发展不是从书法走来的,恰恰是针对西方抽象及中国的所谓笔墨中心主义的。因此,中国才有了实验水墨。才创造出了实验水墨的非具象图式。这也说明了他们没有对中国从现代水墨到实验水墨发展的深入研究。

从书法到抽象的发展不是我们的问题,更与当代艺术无关。这个问题,早在上世纪60年代日本艺术家井上有一的书法抽象表现就在国际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后来这条线路上的实践者都是学习井上有一的,并且没有一人能够超越他,自然王冬龄也不例外。

虽然,我也清楚这个问题影响不了ink art水墨的大方向。但也确实反应了策展人对中国现当代水墨发展史中逻辑关系的失语。他还是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为世人提供了一个与西方完全不同的中国当代艺术样貌。

Ink art水墨引发我进一步思考的却是我近两年梳理的水墨发展线索。Ink art水墨,恰恰给出了以传统文化为基本的中国当代艺术表达的一条发展线索。就水墨而言,我把这条线索称之为“与水墨文化有关的”当代艺术。这条线索是与水墨发展有关联的第三条线索,这条线索无疑具有当代性。

水墨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当代发展,我认为有三条线索,但它们能否发展或如何发展却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郝佰云]

标签:水墨 Ink 抽象表现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