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滨州形成美术群体性繁荣局面


来源:滨州日报

原标题:盛世滨州形成美术群体性繁荣局面 “当代山东美术人才辈出,但很少有一个地市能够形成群体性繁荣的局面。而在滨州却是名家云集,群星璀璨,尤其是郭传璋、陈维信、乍启典、李山、张志民等人更是堪称滨州市名

原标题:盛世滨州形成美术群体性繁荣局面

“当代山东美术人才辈出,但很少有一个地市能够形成群体性繁荣的局面。而在滨州却是名家云集,群星璀璨,尤其是郭传璋、陈维信、乍启典、李山、张志民等人更是堪称滨州市名片和美术标杆。”1月17日,《大家风彩·滨州人·当代全国著名画家作品选集》首发式座谈会上,20余位与会的领导、专家达成了这样的共识。

隋唐后滨州美术史曾有千年空白,美院体系滋育了鲁北画家成长

在滨州美术史上,山水画鼻祖展子虔不得不提,他是现在惟一有画迹可考的隋代著名画家,开启了盛唐一代画风。其传世作品《游春图》是中国山水画中独具风格的画体,亦是中国现存最古的卷轴山水画。

“但为什么从展子虔到民国这1300多年的时间里,滨州没有出现美术名家呢?”画家王春江提出疑问:古代滨州不乏诗人、学者,官僚世家更是很多,知名美术家却乏善可陈。而到了民国,特别是建国以来,美术名家却如喷泉涌流而出。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深思,这是梳理本土美术史的重要课题。

王春江认为:“从我们切身经验来看,美术繁荣需要一定物质基础。老百姓生活滋润了,才有‘闲情逸致’写诗作画。相对而言,古代鲁北生活较为贫困,自然比不上北京、天津、上海等美术名镇。”

而到了民国,滨州画家大多选择“走出去”,接受系统的美术教育。如郭传璋在1929年从师祁井西、李鹤筹学习山水花鸟画,并临习宋元明清各代名作。1939年考入北平故宫国画研究所,从事临摹古代名画工作,同年进入北平国立艺专学习,于1942年毕业后专事国画创作。而李山则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受业于著名的花鸟画家潘天寿大师。而建国后的画家代表张志民则是1983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同年留校任教至今。

民国以来,随着西风东渐,美术在报刊等媒体的传播下走向繁荣。同时,学院派美术体系日渐成熟。一方面,传统、西方的多种审美思潮激烈碰撞,空前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另一方面,美术师资、教材、设备等要素准备齐全,让美术从私塾、作坊、书房、庙宇走进教育殿堂,从基础上保证了人才的系统培育。滨州美术没有辜负这段历史机遇,空前开放的美术资源促使鲁北的画家数量和作品质量都显著升高。

五位名家都以传统为根脉,乍启典是齐白石式民间奇才

滨州市文广新局调研员、画家李玉泉认为:“乍启典是齐白石式民间奇才,他在传统工艺上功夫深厚。没有天生的名家,他们都是从小学生一步步走出来的。”

技近乎道,纯粹的技术、单纯的手艺,却可能蕴含深刻的审美哲学。乍启典少时家贫,仅读两年私塾。但他自幼酷爱绘画,早年随父学木工,习雕虫小技,钟情花鸟虫鱼、山水亭榭之精雕细刻;中年做画工,认真汲取西画艺术之精华。

50岁后,乍启典才潜心研究花鸟创作技法与理论,遍临古今名家之精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远学宋元山水的严谨笔法,近取明清诸家之神韵,青藤、八大、吴昌硕、齐白石等先人的杰作烂熟于心。但在创作上,他始终扎根鲁北。如1965年全国第四届美展时,他创作的《道旭渡口拖运忙》就将视线对准滨州码头,《银山朝晖》描写的则是邹平的山景,《铁甲闹海》则是沾化渔民的海上生活。这些身边的鲁北文化让乍启典在全国画界形成独特的影响。

王春江认为,五位名家都坚守民族文化中的笔墨精神。“共同处是他们都坚持骨法用笔,但具体的线条变化中则有显著的个性化差异。坚持骨法用笔的笔墨精神是民族美术的精髓,如同京剧中的京腔京韵。失去京味可能就不叫京剧了,失去笔墨的画可能也不是国画了。”王春江介绍,李山常年旅居美国,但仍坚持骨法用笔,其梅花、骆驼等主要意象仍是传统审美符号。

与此同时,与会者认为郭传璋等人的人格高度是成就其艺术地位的关键因素。市文联主席、书法家高景林是《大家风彩·滨州人·当代全国著名画家作品选集》的主编,他说:“郭传璋先生厚道真诚,一生痴迷绘画。我们曾随乍启典多次赴京办画展,乍老对晚辈的厚爱让我们感动,他的谦逊可爱,至今让人怀想。张志民先生率真坦诚,看似锋芒毕露其实是真性情使然,心无城府,只在画上。”

五位名家是滨州美术标杆、城市名片,研究其艺术成就有助于我市文化产业健康拓展

“五位名家的代表作大多是在社会上零散存放,尤其是郭传璋先生遗作更少,这本画集将他们的画作系统整理,可以成为滨州美术最好的宣传载体,价值很大。”原滨州市政协副主席李瑞平说。

滨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韩增金认为,《大家风彩》展示的是滨州美术的顶级阵容,堪称初学者的美术教材和美术标杆,是当今审美典型的浓缩展台。它最大的价值是在确立一种滨州的美术标准,一种更理性和健康的标准能够指导美术界的“转方式、调结构,向质量向生态要效益”。这本画集是推介滨州美术的最好礼物,应尽可能多地赠送给市内外画廊、书店。

“在李苦禅故里,有一条李苦禅文化一条街,书画、收藏、玉石等文化产品琳琅满目,当地真正把名人文化用活了。可在滨州,仍有很多人不知道我市有郭传璋、张志民等美术名家,非常遗憾。这本画集就是深入思考滨州文化产业的开始。”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田宝礼介绍,罗俊文和弟子王伟平作品《孔子史迹图》将孔子标准像作成了系列,作出了影响。“我们何不尝试制作孙子标准像和东方朔标准像呢?”

田宝礼还讲到,他在淄博市一个武术学校看到一家专门收售滨州画的画店。店主曾告诉滨州客人,滨州多位名家的画质量硬,不愁销路,收藏价值高。

滨州市美协主席张志斌认为,五人之外,滨州还有张雷白、董健、石雨田等名家值得推介。建议是否能在风景区建一些名人展览馆,让滨州人认识和思考当代的本土名家。目前,滨州市被命名为“中国书法城”,而如果我们能够获得“中国美术城”这样的称号,其文化影响力可能更大。

高景林认为,以郭传璋、张志民为代表的滨州美术梯队年龄结构合理,形成了美术集群效应。同时,正值艺术盛年的滨州画家正在不断进步。如2012年底,赵紫林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和研讨会。2013年底,赵先闻的艺术微时空建立。各种形式的美展越来越密集,集群效应越来越显著,这将成为培育美术新苗和繁荣书画产业的基础和动力。(记者周昆 通讯员李荣新 曲琳 王强)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马丛丛]

标签:美术 滨州 形成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