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火中走出来的滨州市京剧团
2014年10月14日 10:50
来源:滨州传媒网 作者:李振平
随着渤海区——惠民专区——淄博专区——惠民地区——滨州地区——滨州市等行政区划的变更,这支有着67岁团龄的剧团九易其名。部队剧团随军作战,足迹踏遍鲁北(渤海军区驻地)大地,边演出,边战斗,宣传群众,发动群众,鼓舞官兵斗志,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原标题:从战火中走出来的滨州市京剧团
67年来,随着行政区划的变化,剧团九易其名
剧团建于战火纷飞的年代,演出场地离战场很近,不时遭到敌机轰炸
1947年11月,渤海军区政治部抽调所属第三、第四军分区宣传队中的京剧演员组建了渤海军区平剧团。1952年9月,渤海军区撤销,剧团集体转业归德州专署,易名德州专署京剧工作团;1953年集体调至惠民专署,改称惠民专署实验京剧团;1958年4月集体下放至滨县,易名滨县京剧团;同年10月30日,惠民专署与淄博专署合并,剧团改称淄博专署京剧团(驻专署驻地张店);1961年1月,淄博、惠民两地分开,恢复惠民专署建制,剧团易名惠民专署京剧团,后又改称惠民地区京剧团;1992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惠民地区改为滨州地区,剧团易名滨州地区京剧团;2000年6月,滨州地区改为滨州市,剧团称谓亦随之改变——滨州市京剧团。
谈起剧团的前身后世,剧团老艺人侯玉山、著名琴师王金岭打开了话匣子。
随着渤海区——惠民专区——淄博专区——惠民地区——滨州地区——滨州市等行政区划的变更,这支有着67岁团龄的剧团九易其名。
剧团建于战火纷飞的年代,演出场地离战场很近,不时遭到敌机轰炸
侯玉山介绍,他是11岁时跟随师父胥义福、师母马俊卿带的“玉”字班从无棣参军的。剧团著名演员耿慧君12岁跟随父亲耿长春参军,他俩是当时团里年龄最小的演员。几个戏班的流动演员会合,创建了渤海军区第四分区文工团京剧队。那时候,四分区文工团有京剧和话剧两个队。
1947年7月,渤海军区开始筹建军区京剧团。当年9月,渤海军区三分区京剧队(有11人)和四分区京剧队(有40余人)奉命由分区调至军区,组成渤海军区平剧团(当时北京叫北平,所以剧团不叫京剧团而叫平剧团),住在阳信李家桥大穆家村。剧团是连的建制,下设四个排。
1948年3月,保卫渤海解放区的战斗刚刚开始,剧团奉命从阳信赶赴前线,趁夜间摆渡过黄河参加周(村)张(店)战役。随着部队转移,剧团每天步行七八十里路,利用战斗间隙演出,慰问从前线换下来的休整部队、伤员和群众,还有就是庆功会演出。
剧团随军作战,演出场地离战场很近,枪炮声听得很清楚,有时正在演出,敌人进攻了就得马上转移。周村虽比济南解放早,但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的飞机部队时常轰炸。
演出时用汽灯照明,为防空,事先在舞台上挖好坑,一旦防空警报响起就立即把汽灯放入坑内,以免暴露目标。演出前都有预案,看戏的部队提前分好组,敌机来了,将汽灯落下,按照分工有的保护小孩,有的保护妇女。警报解除,汽灯拉上来打开,化好了妆、穿着戏服的演员把枪收好继续演戏。那时,每个演员都有枪,排以上干部是短枪,一般战士是长枪。
因陋就简土法做布景,艰苦条件下对艺术的追求毫不含糊
那时候,剧团条件很差,演出是在野场子里、土台子上。戏箱是从民间搜罗来的,戏服也是破破烂烂的,舞台仅有几块幕布,汽灯仅有三盏,舞台上两盏,后台一盏备用。舞台布景因陋就简,利用好弄的材料土法做布景。比如演《黄泥岗》时需要一片树林子,演员们就抱一些秫秸,高的矮的绑好了,用泥抹一遍,再用锅底灰刷上晾干,插上柳枝,埋到舞台上当树用。要是需要大山,就用桌椅板凳反着正着摞起来,盖上一块大布,撒上土,“山”就有了。
原先的四分区京剧队有一匹骆驼,外出演出的家当全部靠它驮运,侯玉山和耿慧君因为年龄小,长途跋涉累了,经常会被老演员抱上骆驼走一程,人们笑称他俩是驼背上成长起来的小演员。三分区京剧队带着两辆马车合并过来后,拉服装道具开始用马车,小演员、伤病员也被优待到马车上,其余人员各自背行李、枪支步行。
虽然条件差,但演职员对艺术的追求毫不含糊。排戏就在天井里、场院里,早晨起来出操、喊嗓、压腿、练功、学戏。本月要学啥东西、达到啥目标,每个人必须制定好计划,月底全团集合,根据目标计划统一考核。琴师王金岭每天不明天就出去练琴,脚踝处冻得露出骨头,后来留下了深深的疤痕。“那时候人们都有着‘干革命,就必须这样’的精神追求。”王金岭说。
那时慰问演出的剧目大多是,《三打祝家庄》、《黄泥岗》、《黄巢起义》、《九件衣》、《鱼腑山》等鼓舞斗志的进步戏。到农村演出都有严格纪律:各队必须保证房东家水缸满着,早晨起来必须把地扫干净,临离开村子之前,部队专门的群众小组要进户做调查,包括说不合适的话没有、借东西还没还、有没有不礼貌行为等等。
部队剧团随军作战,足迹踏遍鲁北(渤海军区驻地)大地,边演出,边战斗,宣传群众,发动群众,鼓舞官兵斗志,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剧团军事化的管理,一直持续到转属地方以后很多年,严明的纪律,和谐融洽的干群、军民关系,得到了群众拥护,口碑相当好。
赈灾义演全部收入济恤灾民
1949年秋天,渤海区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仅涝灾面积即达620余万亩,受灾群众达100万人。为此,渤海军区决定由京剧团组织义卖公演,用收入救济灾区。覃士冕司令员亲自动员购票,不准任何人白看戏。从10月31日至11月6日,剧团每天演出日夜两场,7日、8日又增演两个晚场,共演出16场,收入全部救灾。
1950年2月,军区决定利用春节演出旺季,让京剧团再次义演救灾,并以军区政治部的名义在《渤海日报》上刊登了《启事》。这一次,京剧团自2月23日至3月4日,每天日夜两场,连续演出了10天20场,其收入又一次赈济了灾民。
因为演出传神,群众要求枪毙台上的“地主”
解放后,剧团时常演出一些斗地主的戏。在一次慰问演出《九件衣》时,剧团指导员司风景饰演地主华子芳,因为演得太形象,引起台下共鸣。演出结束,群众高呼要求揪出那个地主来枪毙,剧团解释了半天也不行。
无奈之下,演职员想了一个办法,把枪内的子弹拿出来,拔掉子弹头,把弹壳里的火药控出,弹腔内塞上一块棉花,把“地主”司风景拉出来在舞台上进行了“惩治”,群众才肯散去。
还有一次在平原县演《白娘子》,一个老荣军看到剧情中法海的不良行径,拿起砖拍到了舞台上。
除去演出,剧团还要随时听从上级安排,配合作战部队做好后勤服务。有段时间,因为局势紧张,剧团分了三部分配合作战,一帮负责抬担架,运送粮草,一帮女青年和小孩去阵地医院看护伤病员,一帮老弱残疾在驻地住下。
有时候,剧团要下连队教唱《蒋介石你这个坏东西》、《打得好》、《八路军军歌》、《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等,提振官兵士气,把宣传当做武器,占据舆论阵地。
“渤海”品质吸引名角汇聚,组织骨干拜名师提高技艺,剧团成为省京剧界“三大头牌”之一
1952年集体转业后,沿承着老渤海军区剧团的优良传统,剧团人以军人的作风、军人的纪律,甚至部队的管理,继续“出人出戏传国粹”。因为渤海区京剧团的作风好、管理严、水平高,加之团结、真诚、敬业,良好的口碑声名远播,很多流动的演员也被吸引过来,阵容进一步壮大,组成了老、中、青结合近百人的演出团队,以较高的演出水平红遍鲁北大地,深受广大观众欢迎。
有“美猴王”之称的著名京剧演员刘俊文是第一个来的。此后陆续来的,还有王富岩(文武兼备、唱念俱佳,深受京剧名家奚啸伯、李少春喜爱并亲传)、孙俊生(著名京剧小生演员)、高少亭(铜锤花脸)、吉小亭(武行头)、孙伯岩、张鸿秋、李玉书(荀慧生弟子)、齐慧秋、吴庆衡等。与剧团优秀演员耿慧君、徐金苓、王玉珍、贾效冬,司鼓王玉太、崔炳昆,操琴王嗣贤、王金岭等组成了强大阵容。
为提高演职员业务水平,1950年代末至60年代,剧团先后组织骨干演员拜名师提高技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荀慧生、姜妙香、张君秋、李多奎、尚小云、方荣翔,著名琴师贾贤英,著名鼓师刘友林分别收耿慧君、孙俊生、徐金苓、王玉珍、贾效冬、胡玉桐,王金岭,崔炳昆为徒,亲授技艺,使剧团整体艺术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此时,演出剧目也进一步丰富,除去《四郎探母》、《龙凤呈祥》、《红鬃烈马》、《闹天宫》等传统戏,还排演了《丰收之后》、《红嫂》、《朝阳沟》、《江姐》、《红色娘子军》、《霓虹灯下的哨兵》、《雷锋》、《王杰》等大型现代戏,剧团能演百余出戏。至此,剧团各派名流汇聚,剧目丰富,成为山东省京剧界“三大头牌”之一。
多元化经营适应市场需求,扛起“老渤海”京剧大旗讴歌现代滨州
19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剧团队伍进一步壮大,演职员达到百余人。先后排演了《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杜鹃山》、《龙江颂》、《磐石湾》、《平原作战》、《甜蜜的事业》等剧目;还以我市杨柳雪为背景创作《春风杨柳》,宋书俊创编了《傲霜梅》、马丙杰创作了《彩霞河畔》等新创剧目;山东省电视台为剧团录制了《天波杨府》、《岳母刺字》、《红娘》、《霍小玉》等戏选场。
为培养京剧人才,解决剧团人员老龄化问题,1998年9月,剧团与滨州市技工学校合办了京剧班,剧团派出10余名教师培养专业人才,又从山东省戏曲学校毕业生中录用和招工,新增了不少演员、演奏员,演出阵容趋向年轻化。
为使年轻一代及早成才,剧团又请出了耿慧君、王成、刘少文、郭维义、王玉梅等艺术家对青年演员进行一对一的口传身教。一些青年演员积极参加全市、全省、全国的赛事,并多次夺得大奖。
为适应市场需求,发展文化产业,实现艺术形式多元化,2004年,剧团先后成立了滨州市打击乐团、舞狮团和大型礼仪庆典中心,广开思路,实现了经营和演出年收入超百万元;平均每年演出250场以上,成为滨州市文艺演出团体的“排头兵”。
剧团根据市场需求,排演了不少有影响的时代大戏,如大型现代京剧《孔繁森》,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大型少儿京剧《北斗星》,以歌颂党的基层干部为主题的大型现代京剧《冬枣红了》,进一步丰富了演出剧目,满足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多元化需求。
在后期的发展中,一代代京剧人通过传、帮、带的授艺方式,让传统京剧艺术再绽新花,一批批青年演员、演奏员脱颖而出,一部部与时俱进的创新大戏搬上舞台,一个个国家级、省级的奖杯捧了回来,一支生机勃勃的崭新阵容扛起了“老渤海”京剧的大旗。
回顾剧团60多年的发展,在战争时期,剧团作为部队文艺团体,演出、支前、救护伤员、文艺辅导、赈灾义演,发挥了宣传武器的战斗作用,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解放后,剧团时刻听从指挥、服从安排,为渤海区人民送去了精神食粮。转业地方后,作为一支纪律严明、训练有素、专业水平较高的文艺团体,延承了“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老渤海”精神,以部队的管理方式育人、治团、演戏,用较高的艺术水准、健康向上的作品塑造人、鼓舞人,为滨州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一支身着戎装的京剧团队随军作战,冒着枪林弹雨为一线战士送去鼓舞士气的精神食粮;演出之余,他们转变角色,抬担架、运粮草、救伤员,为后方伤员、俘虏兵教唱革命歌曲;在自然灾害侵袭之际,他们义卖公演,将全部收入济恤给受灾群众……
他们是演职员又是战士,他们是人民的子弟兵,他们跟随大部队转战南北,他们为革命胜利和地方建设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他们,就是1952年由部队转业到地方的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渤海军区政治部京剧团——今天的滨州市京剧团。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