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博兴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扶贫规划


来源:滨州日报

通过实施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开发项目,博兴县2011年5个贫困村内186户贫困户、642名贫困人口,2012年9个贫困村内436户贫困户、1368名贫困人口,2013年5个贫困村内147户贫困户、475名贫困人口,2014年11个贫困村内655户贫困户、2260名贫困人口,全部完成年度脱贫任务。

原标题:博兴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扶贫规划

——全县30个省重点扶贫村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本报记者 孙文杰 本报通讯员 郝德力 李磊磊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严格使用到户,稳步完成“十二五”规划各年度脱贫任务

博兴县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制定《博兴县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11—2020)》和“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成立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层层签订责任状,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及年度工作计划。

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十二五”期间,博兴县共有乔庄、庞家两镇省级扶贫重点村30个、4612户、14392人,其中贫困户1424户,贫困人口4745人。该县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瞄准扶贫对象,严格落实县财政配套资金,实现贫困人口全覆盖。

2011年以来,博兴县引导扶持30个省级扶贫重点贫困村投资2576.8417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005万元,群众自筹1571.8417万元。2011年,乔庄镇王旺庄村、东三新村、落车李村,庞家镇兴马村、栾王村5个重点贫困村共投资373.8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220万元,群众自筹153.8万元;2012年,乔庄镇谭家村,庞家镇高庙李、邢家、永革、赤李、八甲、郝家、太平、王图9个重点贫困村共投资473.77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315万元,群众自筹158.77万元;2013年,乔庄镇东冯村、闫庙村、庞家镇韦家村、栾李村、范王村5个重点贫困村共投资280.45万元,其中省财政投资150万元,群众自筹130.45万元;2014年,财政专项扶贫开发项目共涉及乔庄镇蔡寨村、陈家荒村、聂家村、三岔东村、姓黄村、魏家庄村、七合村、王院村、后徐陈村和庞家镇九甲村、祁家村,共11个省级重点贫困村,总投资1448.8217万元,其中省财政投资290万元,县财政配套30万元,群众自筹1128.8217万元。

通过实施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开发项目,博兴县2011年5个贫困村内186户贫困户、642名贫困人口,2012年9个贫困村内436户贫困户、1368名贫困人口,2013年5个贫困村内147户贫困户、475名贫困人口,2014年11个贫困村内655户贫困户、2260名贫困人口,全部完成年度脱贫任务。

博兴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精神,不断增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全县逐步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的新格局,取得了年度脱贫任务稳步完成,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日益好转的良好成效, 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扶贫规划。

积极开展整村产业扶贫和互助资金试点,扶贫产业形成规模,贫困户收入不断增加

贫困户缺资金、缺项目、缺技术,博兴县通过实施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和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本着产业项目优先扶持贫困户,互助资金优先借给贫困户的原则,重点对贫困户进行帮扶,从资金上予以扶持,技术上予以指导,项目上予以全覆盖。

该县根据各个贫困村的资源优势、产业特点、群众需求等,为各村选择了不同的产业开发项目,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共发展淡水养虾、樱桃谷鸭养殖、绿色无公害韭菜种植、苗木繁育、畜牧养殖、高效良种种植基地建设、高效优质绿色水稻基地建设、双孢菇食用菌大棚种植示范项目等8个产业项目,扶贫产业开发初具规模。

经过近年来的扶贫开发,该县乔庄、庞家两镇已初步形成了淡水养殖、肉鸭养殖和蔬菜生产三大主导产业,培植壮大了华康食品有限公司和龙升食品有限公司两家国家级、省级扶贫龙头企业。目前,淡水养殖面积已达到30000亩,虾池5800个,年产南美白对虾8700吨;肉鸭养殖大棚达到3000个,年出栏肉鸭3000万只;高效优质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000亩。乔庄镇成为名副其实的山东省淡水养殖第一镇,庞家镇已成为鲁北养鸭第一镇。

整村推进产业扶贫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农民收入显著增加,其中,项目村人均增收2000元,贫困户人均增收3000元,有的贫困户在项目带动下,当年就能实现脱贫致富。如乔庄镇王旺庄村低保贫困户张惠民的2个虾池,年收入1.8万元左右;低收入户张小坡两个虾池年收入近5万元,落车李村贫困户张明月年养鸭5-6批,年效益3万元以上。庞家镇兴马村每个韭菜拱棚年盈利6000-7000元。

博兴积极开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自2011年以来,连续三年获省绩效考评优秀等次。目前,该县已有12个省级、5个国家级贫困村参与试点工作,试点工作资金规模达到389.148万元,其中财政资金311万元,入社农户缴纳51.57万元,公积金转增本金26.578万元,入社社员总数达到1482个,贫困户入社率为94.12%,平均扶持率66.35%。

互助资金用于贫困群众发展生产类项目借款,由互助社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各扶贫互助社互助资金回收率都达到100%。在互助资金的带动下,农村合作银行每年为试点村提供贷款1000万元以上。借款农户将借款资金主要用于南美白对虾和樱桃谷鸭养殖,实现了户均增收8195.23元。

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格局,贫困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博兴在全县逐步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新格局,在项目区内进行的与产业开发紧密相关的小型水利、生产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地改善了当地农民群众的生产条件;“千名干部下基层”、“百家企业乡村行”和“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有效提升了贫困村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改善了村民生活环境。

目前,博兴县“十二五”规划中30个重点贫困村全部实现了有线电视、程控电话、移动通讯全覆盖;广大人民群众行路、饮水、用能、通讯、就医、上学、养老等难点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五通”任务已全面完成;“十有”问题有序解决,其中有良好生态环境、有就业保障、有旱涝保收田、有增收致富项目完成率为100%,村办公室、卫生室、文化活动室、健身场所建设进展较快,学前教育入学率列全市第三。

该县积极发动县直部门、各企事业单位与贫困村结对帮扶,通过多方筹资大力扶持贫困村加大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活动开展以来,已投入资金8300万元,带动村自筹资金7600万元,较好解决了450余个群众反映强烈的吃水难、行路难等民生问题,42个后进村得到转化,24个民生问题突出村的问题全部解决,47个村实施道路硬化工程,10个村实施饮水改造工程, 37个村整修了电网、安装了变压器,28个村修建办公场所,19个村修建健身广场,流转土地6258亩发展现代农业。

扶贫开发工作使贫困村的生态环境逐步好转,为广大村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2011年,该县30个重点贫困村中有6个村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县级生态文明村”,1个被评为“市级生态文明村”;2012年,8个被评为“县级生态文明村”,2个被评为“市级生态文明村”;2013年,5个被评为“县级生态文明村”。2014年底,30个省重点贫困村都已成功创建“市级生态文明村”。

坚持公开、透明扶贫工作方针,项目建设全程接受监督,切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

博兴县坚持公开、透明的扶贫工作方针,实行严格的县级财政报账制度,在各项工作中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确保各项扶贫政策落到实处,确保项目资金到村、到户、到施工单位,切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

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扶贫办和乔庄、庞家两个扶贫重点镇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扶贫项目建设的产业布局、项目选择以及与龙头企业对接等相关问题,对符合条件已经纳入全省“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的30个村,逐村分析,优先选择村班子战斗力强、群众基础好、经济基础薄弱、具备产业开发能力的5个村,先行搞好“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开发项目。

该县通过《今日博兴》、县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及各村村务公开栏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公示,县、镇工作人员采取层层召开村干部会和党员大会、村民大会,广泛利用村广播喇叭、印发和张贴宣传材料、发放入户明白纸、张贴标语、政务公开宣传栏、登门入户宣传等形式,让大家充分了解项目的建设内容、标准要求、资金使用分配方式和工期等,广泛征求贫困户意见,提高村民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博兴县认真执行《山东省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实施细则》,对扶贫资金项目设立专账专户,实行专人负责,单项列支,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同时,县级配套年初列入预算,足额到位。健全的项目建设以及报账制度,杜绝了资金挤占、挪用和“跑冒滴漏”问题,充分调动起群众筹资参与的积极性。

该县对项目基础设施的土建、电力设施等建设工程,首先由村委通过招投标形式选择确定施工单位,然后村委与施工单位根据项目要求签订施工合同;项目完工后,由县扶贫办组织财政、水利、水产等有关专家组成验收组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项目,由施工单位直接到县财政局报账,资金直接打入施工单位账户。对于扶贫到户的补助资金,安排专人核实,验收合格后,直接由县财政局按方案拨付到各户“惠农一卡通”账户,确保贫困户及时足额地获得资金扶持。

为确保项目建设的标准质量和进度,博兴县扶贫办与县财政局每月召开一个次项目建设调度会,不定期抽调水利、水产、畜牧、林业等有关专家对项目的建设内容、标准质量、工程进度、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确保项目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充分发挥了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郝佰云]

标签:贫困户 贫困村 扶贫开发工作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