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阳信鼓书艺人的"职业化"生存


来源:滨州日报

2009年,在县文广新局的支持下,阳信县文化馆把全县说唱西河大鼓、渤海大鼓、毛竹板书、木板大鼓和鲁北大鼓的代表性老艺人组织起来,成立了阳信县鼓书院,由县文化馆馆长任鼓书院院长。

资料图

原标题:阳信鼓书艺人的“职业化”生存

本报记者管林忠田中岳阮琛琛本报通讯员李雅芹林世军

在阳信县有这样一辆车,它穿梭于各个乡镇、村落之间。随便于村内一处停下来,把后面的车斗打开,经过简单的搭建就可以形成一个舞台,弦子拉响,村里的老人、孩子闻声就会聚拢过来,乐滋滋地享受这免费送上门的“古韵快餐”。

阳信县说书艺人多,并且一些老艺人在周边地区很有名气。但受市场经济及现代媒体的冲击,他们的说唱虽“叫好”却不“叫座”,说书不能当饭吃,很多老艺人生活陷入困顿,纷纷转行,传承几代的老艺术面临失传。

2009年,在县文广新局的支持下,阳信县文化馆把全县说唱西河大鼓、渤海大鼓、毛竹板书、木板大鼓和鲁北大鼓的代表性老艺人组织起来,成立了阳信县鼓书院,由县文化馆馆长任鼓书院院长。县文化馆在县城为老艺人们统一提供吃、住场所,统一提供食宿、车辆和演出服装,并支付适当说书报酬。老艺人们则常年开展免费送曲艺下乡活动。

“我已经说学了一辈子了,干别的也不会。现在是真心爱好,有个舞台就好。”西河大鼓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秀兰说,老艺人变成了“职业”说书人,不仅使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重新焕发生机,更活跃了农村文化市场,丰富了农村老人的文化生活。每次演出结束后,农村的老人们都恋恋不舍,要求他们再说两段。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郝佰云]

标签:鼓书 木板大鼓 鼓书艺人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