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暑假来临 安全先行


来源:滨州传媒网

往年暑假期间,学生溺水事故频频发生,给不少家庭带来了永久的伤痛。尤其是暑假期间的青少年儿童,有的会贪图一时快感,去一些明令禁止的户外水域游泳,这对于他们的安全来说绝对是挑战。

原标题:暑假来临 安全先行

资料图

往年暑假期间,学生溺水事故频频发生,给不少家庭带来了永久的伤痛。那么,怎样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暑期环境,学校、家长和教育部门又应采取哪些措施,确保孩子安全过暑假?对此,本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学校:暑假期间要求学生完成“平安作业”

暑假来了,滨州市实验学校给学生们布置了暑假作业,但这个作业和平常有点儿不一样,是一份特殊的“安全作业”。学校德育处主任说:“我们安排学生登录全国安全教育网,要求他们暑假期间在网上完成‘平安作业’。”

据了解,“平安作业”是教育部向全国中小学生推出的一项安全教育内容,目的在于帮助中小学生度过一个平安、健康的暑假。信息发布在全国安全教育网上,内容涵盖了溺水、人身意外、交通安全、网络安全等各个方面。

“我们会在学生离校前,召开安全主题班会,教育学生在暑假期间注意保护自己,平安度过暑假。另外,学校正在拟定《致家长的一封信》,让学生带给家长或其他监护人,提醒家长履行好监护职责。”滨城区第一小学陈老师说。

家长:尽可能照顾好孩子,不让孩子“落单”

孩子放假在家,但家长们还要继续上班,这就造成了孩子无人照顾,有的家长为孩子报了补习班,有的家长把孩子托付给老人照料。“孩子明年上小学,平时有爷爷奶奶看着,也不让他单独出去。我打算给他报个学前辅导班,既能学知识,也有人看管。尽量不让孩子‘落单’。”李女士说。

市民贺先生的女儿今年读高二,虽然不小了,但家长对她仍是叮咛了又叮咛。“孩子自己在家我不放心,总是叮嘱她不要乱接电源线,出去尽量和同学一起,过马路时要注意来回车辆。”贺先生告诉记者。

教育局:加强安全教育,强化家长责任意识

为了给学生们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暑期环境,市教育局采取了多项措施,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家长的监管责任感。

“通过讲解案例、展示安全图片,让学生了解私自下水游泳玩耍的危险性,掌握预防溺水知识和遇险逃生、自救互救技能。”市教育局人员告诉记者。

据了解,今年市教育局安排各学校召开防溺水专题家长会,告知家长切实承担起学生脱离学校监管后的看护责任,使预防溺水意识深入人心。并给每位学生家长发放《致全市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强化家长责任意识。同时,对外出打工、长期不在孩子身边的家长,学校通过电话、短信、邮件等形式,将有关要求认真传达,确保通知到每位家长。

此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提请有关部门和乡镇政府、村(居)委会在重点水域和危险路段采取措施,及时设立安全隔离带、防护栏、安全警示牌和巡防人员等安保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户外野泳危险多

本报通讯员刘燕

在烈日炎炎的夏日里,到户外游泳不失为一种休闲、消暑、健身的运动。但是享受欢乐之余,也要特别注意其中潜藏的危机,事前多一分准备和考量,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不幸和遗憾。

尤其是暑假期间的青少年儿童,有的会贪图一时快感,去一些明令禁止的户外水域游泳,这对于他们的安全来说绝对是挑战。

户外游泳是非常不安全的,很多地方都有禁止游泳的提醒牌,但市民往往会忽略。

在众多孩童溺水事件中,很多孩子看到同伴出现险情,会直接跳下去救人。殊不知,在水中挣扎的人往往蛮力很大,救人者不但救不了别人,反而有可能搭上自己的性命。

对于同伴溺水,并不提倡少年儿童下水施救,而要在岸上呼救、报警,抛木板或救生圈等相救,一定要请大人帮忙。据专家介绍,对于溺水者来说,自救方法包括:憋住气,用手捏着鼻子避免呛水;及时甩掉鞋子,扔掉口袋里的重物;边拍水边呼救;如有人相救,自己要尽量放松,不可紧紧抱住对方。

对于救助者来说,若有救助器材,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若没有救护器材,要看清溺水者的位置。接近溺水者时,要转动他的身体,使其背向自己,然后拖运,否则会危害到自身安全。救上岸后,让溺水者平躺,头偏向一侧,协助其将口、鼻内的泥沙和水吐出来,并及时打120求救。

警方提醒,孩子游泳时,一定要有水性较好的亲友保护,要选择游泳馆,一定带上救生圈,千万别到野外水塘或海边游泳。有条件的市民应该到配备救生员、安全措施较为完善的游泳池游泳,一旦在游泳时出现溺水情况,救生员的及时救助尤为必要。另外,无论是否会游泳,救生圈和一些自救常识还是需要配备的。家长、学校等在平时要教会孩子遇险情的自救和求救方法。

对于成年人来讲,空腹、酒后、饭后忌游泳。酒后为了贪图凉快下水游泳,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方式,因为酒后,酒精会刺激大脑,导致人的意识模糊,行动无法自控,如果下水之后,无法控制自己的行动,极有可能引发极其严重的不良后果。饭后立即游泳也不可取,因为饭后立即下水游泳会导致血液大都集中在人体的四肢,而流经胃部及肠道的血液量相对减少,不利于人体消化、吸收。同时,饭后立即游泳,往往会因为水对胃部的压力引发胃痛、胃痉挛。

因此,不管是游泳初学者还是经常游泳的人士,进行野外游泳,最好有人陪同并带上游泳圈。

暑期防溺水,孩子要注意

不要在无家长的带领下私自下水游泳;

不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戏水;

注意安全警示,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无安全保障的水域游泳;

不到河边、水沟、水渠、水塘等有水的地方玩耍或钓鱼(捕鱼);

不提倡未成年人下水营救溺水者,要报警或者呼叫大人求救。

本报记者 马燕 本报通讯员 赵学军 陈蓓蕾

暑假快到了,孩子们将像小鸟一样飞出校园。对于他们来说,暑假生活无疑是丰富多彩的,外出旅游、社会实践、培训学习、特色夏令营等等,但在这些快乐的背后,安全因素不容忽视。怎样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安全快乐的暑假?这是学校、家长、教育部门等都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即日起,本报推出暑期系列报道《安全快乐过暑假》栏目,希望能在这个暑期,给学生和家长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郝佰云]

标签:游泳 落单 安全设施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