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心理专家三招应对高考焦虑


来源:晚报

对此,李丛梅指出,随着高考的逼近,很多考生都会出现焦虑情绪,表现为学习效率低下、心神不宁、失眠等。其根源在于,考生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对考试过于看重,心理负担很大;某些考生自身抗压能力较弱,情绪容易波动。

原标题:心理康复专家谈应对“高考焦虑 考生与家长都要有颗平常心

晚报讯 还有半个月,一年一度的高考就要开始了。对于考生来说,剩下的这些时间,就是最后的冲刺时间。如何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顺利度过这段高考前最重要的时期,也是很多家长和考生都关心的问题。

>>>过于看重高考 心理负担增加

“孩子晚上睡得很浅,外面一有动静,他就会醒,之后要很长时间才能入睡。”一位北中考生的家长向滨州市人民医院心理康复科主任李丛梅医师求助说。

对此,李丛梅指出,随着高考的逼近,很多考生都会出现焦虑情绪,表现为学习效率低下、心神不宁、失眠等。

导致焦虑的原因大概有三种,一是有些考生担心自己复习得不够好引发焦虑;二是有些学生总怕一不小心就考不上心仪大学而焦虑;三是很多学生都担心自己会发挥失常而引发焦虑。

其根源在于,考生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对考试过于看重,心理负担很大;某些考生自身抗压能力较弱,情绪容易波动。

>>>家长盲目鼓励 转嫁无形压力

近年来,“高考焦虑”已经由之前的考生,已经扩大到了家长和教师等层面。

李丛梅指出,家长的焦虑更多是来源于自身经验。他们认为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威胁着自己子女的生存。选择哪所学校、哪个专业、今后会有什么样的职业、收入等,让高考显得至关重要,这让家长们的“高考焦虑”一再加重。

同时,家长们也肩负着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社交活动中,谁家的孩子考进哪所学校了,学的是什么热门专业等等,都是最普遍的话题。

再比如,家长把家中的电视电脑全关了,甚至连说话声音都很小,这些看似是为了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复习环境,实际上反而给孩子制造了无形的压力,孩子会觉得如果考得不好就会辜负了父母的期望。

>>> 建议一:淡化高考目标

轻度考试焦虑在某种意义上还会促进考生发挥自己的潜力,但是如果把高考看得过重,使得焦虑超过一定限度的话,则会产生精力难以集中、出现失眠等问题。

如何缓解这些焦虑情绪呢?李丛梅建议考生,淡化目标,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考生可从相反的方向想想,比如,如果目标无法实现,还有什么其他的选择,借此淡化目标带来的压迫感和强烈的欲望。

“保持平常心,应该是最好的应对办法。”李丛梅说,考生的平常心就是要正确看待高考。

高考确实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但不是成才的惟一道路。可以把它作为检验“寒窗苦读”的一次机会,只要发挥了正常水平就是胜利。

>>>建议二:保持原有规律

“越是特殊时期,越是不能搞特殊。”李丛梅认为,考生在考试前和考试中出现考试焦虑情绪,有些紧张、着急在所难免。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要任意改变原来的学习生活规律。

“平时可以多做深呼吸调节一下。”李丛梅建议这些考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不要把每天都安排得太满,要给自己一个喘息的时间,平衡学习和休息的时间,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克服浮躁情绪。

>>>建议三:家长关怀适度

家长应如何陪孩子度过考前冲刺期呢?李丛梅建议,家长可以关心孩子,但没必要刻意关怀。而且要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来表达,不要太极端。只要像平时一样照顾好孩子的起居就好,如果太特殊化会让孩子觉得很不自在。

同时建议家长,多跟孩子进行沟通,要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永远是他们坚强的后盾,这能增强孩子的信心。

李丛梅说:“家长也要保持平常心。”过多的鼓励会给孩子制造无形的压力。不要盲目地鼓励孩子,不要让孩子把所有空闲都用于学习,可以带孩子出去走走,适当放松一下。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薇]

标签:家长 考生可 高考焦虑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