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张光峰论“为官之道”理应“为官有为”


来源:学习时报

原标题:“为官不易”恰应“为官有为” 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强化干部监管、提倡厉行节约、规范公

领导干部如何做事:既要有畏,更要有为

“为官不易”是历史所趋、党性使然、执政本义。所谓“不易”,前提是懂得敬畏。如同敬畏自然,人类才能得以生存;敬畏真理,社会才会发展进步;敬畏人民,执政基础才能巩固;敬畏权力,才能利为民所谋。面对社会转型期、改革深水区、发展攻坚期,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处理各种矛盾的难度确实很大,给领导干部如何正确作为带来不小的压力和影响,因此,要妥善处理、积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决策长远、科学发展,夯实“为官有为”的工作基础。有人说,规矩多了、约束多了,就会影响官员作为,继而影响经济发展。深化改革、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党的建设、反对“四风”,根本目的是要推动科学发展。今天的发展,不再简单以GDP论英雄,应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大迹无形,小迹有痕”,正确处理好“显绩”和“潜绩”的优劣长短和利弊得失,以做打基础的工作为乐,以当好铺路石为荣,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这些工作,显然沿用过去的老一套已行不通,而对新政策知识又一知半解,不愿虚心学习,工作就难有作为。这种怕学习、怕创新、怕担当的思想观念,恰是“四风”作祟。故意拿发展“说事”,借口规矩约束影响发展,灵魂深处是不想转变作风。

科学考核、奖优罚劣,树立“为官有为”的明确导向。一些干部奉行“为官不为”观点,与缺乏科学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有密切关系。只有建立统筹兼顾、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和工作机制,形成“有为有位、无为无位”的提拔、问责制度,多方式、多层面、多视角考核干部的工作作为,才能让群众公认、素质过硬、实绩突出的干部脱颖而出。对于不思干事、推诿扯皮、庸懒散差的干部,要通过政策规定、组织手段坚决进行调整。对于贪污腐败的“问题干部”,要依法惩治。鼓励干部大胆干事,从制度设计上建立起“为官敢为、为官乐为”的政策机制,与蛮干乱为划出明确界线,制定出一系列合法合规合理的考评制度,让敢担当、办实事的干部打消顾虑、轻装上阵,真正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工作局面。

弃官本位、树民本位,梳理“为官有为”的人生哲学。做官为什么?有什么样的目的,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官本位往往表现为贪财求名。贪本位者,千里来做官、只为财和权;当官不发财,请我也不来;为官一任,贪腐一方。名本位者,只想官大排场大,看重虚名、热衷形象,造成劳民伤财甚至群体性事件也不顾惜。只有抛弃官本位,回归民本位,站在人民的立场,厘清价值观念、人生哲理,才能眼往下看、脚往下走,说群众能听懂的话、做群众能支持的事,成为群众尊重信赖的人。

上下协力、衔接带动,形成“为官有为”的从政环境。改革的起源和路径往往决定着改革成败,“为官不为”问题表现在下面,根子却在上面。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从上级部门改起,从领导干部做起,才能将官场风气的正能量层层传递下去。让跑部进京者无路、跑官要官者没门,说实话、报实情、办实事、重实效的干部受到上下一致认同。否则,下转上不转、下变上不变,甚至换汤不换药、明禁暗不禁,缺乏上下衔接的浓厚社会氛围,就不能获得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解信任,让“官员有为”成为一句空话。

科学决策、稳定连续,健全“为官有为”的长效机制。中国是世界上官员层级最多、队伍最大、素质差别最严重的国家。中央政策方针相对单一,地方情况千差万别、差异很大,不能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搞“一刀切”往往会造成地方选择性执行的弊端。比如: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曲解政策、断章取义;软托硬抗、装聋作哑;甚至还有以“土政策”代替中央政策等情况,造成改革的滥觞、梗阻。从这一角度说,十八大以来的一系制度规定做到了顶层设计科学、地方差异区分,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稳定连续,才让有些干部感到“为官不易”,这恰恰是改革执行到位,触及深层利益,收到成效的表现。(作者系中共山东省滨州市委书记 张光峰)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郝佰云]

标签:有为 不易 干部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