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关于《陆犯焉识》的故事


来源:新华阅读

·幕后的解读  张艺谋似乎十分钟情于严歌苓的小说,2011年的《金陵十三钗》改编自同名原著小说,备受期待的《归来》则改变自《陆犯焉识》。

为艺谋

·幕后的解读

张艺谋似乎十分钟情于严歌苓的小说,2011年的《金陵十三钗》改编自同名原著小说,备受期待的《归来》则改变自《陆犯焉识》。

严歌苓的《陆犯焉识》出版于2011年10月,一经出版,就引起读书界的广泛关注。这部以其祖父为原型的小说,通过其祖父的人生经历,极其细腻地展示了一个时代的沧桑变化,被称作是严歌苓的“颠覆性转型之作”。

日前严歌苓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她本人非常满意张艺谋的改编,形容那像“一滴水见太阳”,甚至自曝,虽然故事烂熟于心,“但看到电影剧本时还是哭得要命”。《陆犯焉识》是怎样一部小说?究竟在表达什么?《归来》又做了哪些改编?

《陆犯焉识》中,严歌苓写的是知识分子的命运

初见《陆犯焉识》这个书名,读者或许有些不解,2011年《陆犯焉识》出版的时候,记者曾专访严歌苓,她很形象地解释了书名的由来。原来,在文革时期,“犯罪分子”的人像会被张贴在墙上,所谓陆犯焉识,就是有个姓陆名叫焉识的罪犯。

陆焉识当然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罪犯,他是一个被打成“右派”的知识分子。有人评价《陆犯焉识》“小说以深远的济世情怀,将知识分子陆焉识的命运铺展在中国近当代政治这块庞大而坚硬的底布上,检视了残酷岁月里生命可能达到的高度。”小说40万字的长篇篇幅详细描述了陆焉识悲剧的人生。

虽然陆焉识只是个虚构的人物,但严歌苓曾告诉记者,陆焉识其实有着不少她祖父的影子。小说最真实的部分来源于她祖父的经历,“他是一个神童,十六岁上大学,二十五岁读博士,之后有着长达20年的大西北监狱生涯。”严歌苓旅美后,才了解到其祖父在美国的生活,到过他当年就读的大学,找到他一部关于改革开放的博士论文,洋洋洒洒竟有三四百页之多,并且还是用英语写成。其祖父监狱生活的部分,来自一位长辈的叙述,他给严歌苓讲了很多故事,并且提供了他的笔记。这些笔记记录了很多在大西北荒原的趣事,比如怎么住,吃什么等等。其中还不乏“狼口脱险”这样的惊险情节。

“主人公陆焉识有我祖父的影子,那就非写不可,谁让我有这样一个祖父呢?谁让我有这样一个家庭呢?”严歌苓说。随着自己年纪越来越大,严歌苓常常对于自己生命的起源产生很多想法,血缘有时候是一种非常野蛮的力量,控制着人的行为、思考、生命、性格,这些加起来,就决定了一个人会走怎样的路,会成为怎样的人,会怎样行事。严歌苓为什么会成为严歌苓,这就是她为什么会对祖父好奇的因由。

通常来说,女性作家都喜欢描写爱情,严歌苓尤擅之。《陆犯焉识》完全可以说是,以那个苦难时代为背景的爱情小说。发生在陆焉识身上的爱情故事,很像严歌苓的另一本著作《扶桑》。“他把妻子当成一个监狱,当成一把锁。后来他真正失去了自由,成了犯人,再回想过去,才幡然悔悟。等他被释放了,回到家中之后,他又觉得自己失去了自由。他总是在自己的精神里陷入监狱。”

《陆犯焉识》是怎样一部小说?曲折的爱情?多舛的人生?一个时代的侧影?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严歌苓说她很像自己的祖父,性格温顺,但内心非常倔强,外在和内里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格,长期在角逐、挣扎。严歌苓认为《陆犯焉识》其实是一部关于心灵自由的小说,是一部关于知识分子命运和精神世界的小说。

《归来》里,张艺谋拍了个简约的爱情故事

《陆犯焉识》有40万字,而电影《归来》只有仅仅111分钟,与其说电影改编自原著,不如说电影是原著的删减版,实际上《归来》只选取了小说最后30页的内容。

对于影片的文革背景,《归来》没有回避,但也没做过多纠缠。主人公陆焉识扭曲的命运并不是影片描写重点,张艺谋这次讲的是一个爱情故事。

原著小说时间跨度相当长,男主角陆焉识与女主角冯婉喻相识于民国,并且共同生活了很长时间。之后,苦难的时代来临,陆焉识被残酷地“改造”,继而发配大西北。

而电影《归来》展现的则是被打成反革命的陆焉识在大西北劳改20年之后,回到家中,妻子冯婉瑜却因失忆而认不出他的故事。原著中陆焉识被打倒的原因以及苦难年代的残酷遭遇、儿媳等人物的故事等牵扯的时代背景和刺痛人心的情节,在电影中却不曾涉及。电影如此删减,引起“原著党”不满,甚至是一些影评人的质疑。

但严歌苓倒是十分宽容,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她还公开表达了她的满意态度,形容电影是原著的抽象化,就像“一滴水见太阳”。甚至自曝,虽然故事早已烂熟于心,“但看到电影剧本时还是哭得要命”。严歌苓还认为,电影改编小说,肯定是导演根据小说得到的灵感重新创作的故事,往往坚持还原原著的电影都不怎么成功。

有评论说张艺谋《归来》是他今年文艺电影中做减法最为极致的一部,人物背景、情节冲突交待极少,这种拍法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煽情的出现,难怪电影局对《归来》给出的评价说:“影片带来深沉的震撼,是生活减法的极致。”

不过减法到极致的《归来》实际上对演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因此,11日多地点映场《归来》之后,有一种评论说,巩俐、陈道明两位戏骨是《归来》成为极简派爱情电影得以成立的最大原因。虽然跟小说中的描写相比,两人的故事已经少了很多,但两位演员的精准表演足以令人相信片中这对患难夫妻相爱极深。

而最让严歌苓感动的是,女主角冯婉喻出场时便已经失忆,往昔所有美好只通过镜头展现给观众,冯婉喻早已忘却了,“你会想,如果她能回忆起往昔,那该是有多好。”

电影的改编选择了情感核心

《陆犯焉识》使用大量的史实作为写作背景,涵盖丰富,而陆焉识又是一个命途多舛的知识分子,则引发了人们对于那个年代不公正的痛恨和批判。实际上,严歌苓写作《陆犯焉识》的初衷,并无意揭示苦难和不公。

《陆犯焉识》被视作严歌苓“颠覆性转型之作”,语言风格轻松幽默,颠覆的是叙述方式。严歌苓曾告诉记者,她在书中使用了一种“非常主观且自由”的写法。该书其实并不是祖父的故事,而是通过孙女,也就是“我”精神上的消化系统进行消化后,告诉读者的祖父的故事,而“我”用了一种打趣的方式来同情他们。

严歌苓说,现在的人,包括她自己,对接受一段正儿八经的苦难是比较抗拒的。这个故事固然沉重,但她不愿意讲起来还那么沉重。

另外,严歌苓认为,如果按照原著展开的更深一些、故事延伸的更长一些,拍个上下集或者拍个三集,把小说所有内容都拍了,就无可回避原著的大主题—知识分子情感的自由,心灵的自由,“这不是一个电影可以完成的。”严歌苓说。

谈及目前已经看过影片的媒体对该片的集中讨论—电影是否对原著的删减过多,原本可以拍成史诗,最终却只是一出折子戏?严歌苓力挺张艺谋,在她看来,给出这种评价的人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长篇的含量本身意义就非常多元,一个导演不能有这么多元的意义放在电影里,会把一个电影搞乱了。电影要很单纯,故事情感都要很单纯。”严歌苓说。很多网友也持相似意见,“苦难、悲痛都已经被拍烂了,我们不要史诗,要单纯”。

文艺界一直有一种“过度解读”的趋势,但凡是名家创作,都要试图找寻其中蕴含的深刻意义。早在《陆犯焉识》出版之时,就被评论为“政治和人生的交响曲”,“陆焉识的人生见证了那个大时代的政治背景”等等。严歌苓一样的不以为然,她告诉记者,自己并不想去写什么大时代,“我不是一个男作家,我对什么时代大背景不是很感兴趣,但也没有办法,写我祖父曲折的一生,必须要写那一代人不可摆脱的大环境,一个政治的大环境。只能说,我写的人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大环境。”写血脉相连的祖父是真,写大时代只是顺带。

而电影《归来》其实也是这样,表现单纯爱情是真,反映大时代只是顺带。

严歌苓说,其实人活到最后是活一份情感,情感是对你所有价值的一种承认。一个人能够跟你相守到底,就是对你价值观的认同,只有对整个人全盘接受才能够跟他相守到底。那么电影用情感来囊括一切,应该说是最最准确的。

小说最后,陆焉识经过了一场浩劫终于真正爱上了冯婉喻,那种唏嘘,那种哀叹,而这正是《归来》要诠释的。

难怪,当《归来》点映后,有人说不习惯影片节奏缓慢、平淡叙事,张艺谋立即反驳说:“你的观影习惯不能只停在一个层面上,看电影没耐心,因为看太多商业片,被好莱坞控制了。我觉得这部电影的情节不需要再激烈,我当然有办法让它更激烈,但它不是那种类型的电影,它就是要娓娓道来。”

不离不弃的陪伴,《归来》当然需要娓娓道来。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薇]

标签:陆犯焉识 归来 原著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