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昔日教员回忆女航天员学习训练生活的故事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长春6月16日电题:“她们是祖国的骄傲”——昔日教员回忆女航天员学习训练生活的故事 何悦、孙妍菲 “她们的名字必将载入共和国的航天史册,我为她们感到骄傲!”空军航空大学军教系副教授王贵全无比动容

新华网长春6月16日电题:“她们是祖国的骄傲”——昔日教员回忆女航天员学习训练生活的故事

何悦、孙妍菲

“她们的名字必将载入共和国的航天史册,我为她们感到骄傲!”空军航空大学军教系副教授王贵全无比动容地说。

6月15日,记者来到空军航空大学飞行基础训练基地,探访两位备选女航天员——王亚平、刘洋的军校老师。此时此刻,几位老师正聚在一起,为两位学生高兴、牵挂、祝福。

15年前,王亚平、刘洋作为第七批女飞行学员被选送到空军长春飞行学院(现空军航空大学飞行基础训练基地)学习。这支女飞行学员队总共37名队员,王贵全担任她们的队长。在飞行学院的1年零8个月时间里,这些年轻的女学员在近乎苛刻的学习训练中,不断锤炼锻造自我,完成从一个学员到合格飞行员的转变。

要成为合格的飞行员,她们必须要通过和男学员一样的“魔鬼训练”,具备特殊的身体素质。75岁的老教师龚恩洪曾是第七批女飞行学员的军事教员。他告诉记者,这些女学员们和男学员天天一起训练,一起摸爬滚打,展现出更好的身体协调性和更持久的耐力。

“这些女孩子们刚来的时候都很瘦,毕业的时候已很结实,阴柔之美被军人之美替代体现出来了,实现了美的转换。”龚恩洪说。

要成为一名高素质复合型飞行人才,她们不仅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也很重要。时至今日,空军航空大学飞行基础训练基地还保留着一份珍贵的成绩单,上面记有第七批女飞行学员每一个人的文化课成绩。16门文化课考试,王亚平平均88.5分,刘洋平均90.5分,两个人的成绩都是名列前茅。

两件往事让老师们始终难以忘记。一次学校搞长途拉练,每天行程50多公里,从早晨4点开始一走就是一整天。一路上,女学员们坚持和男学员一样负重,让谁卸下背包都不答应。结果直到终点,她们宁可脚底磨出血泡,也不肯上救援车。

另一件事是在1998年抗洪的时候,学校不让女学员参与一线救援,她们竟然写了37份请战书,要求和男学员一起冲锋在前。很多老师、教员都感动得落泪。

尽管时光流逝,这支优秀过硬的战斗集体还是在第七批女飞行学员队区队长赵秀敏心里留下了许多深深的回忆。“不是谁生来就能当飞行员的。只有以铁一般的意志,经受常人想象不到的磨炼,才能面对这种挑战。今天,全世界都将记住她们的名字。她们以自己的壮举和英姿,赢得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尊敬。”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管晓萌]

标签:训练生活的故事 学习 教员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