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老男孩》:催泪了老去的青春


来源:金羊网

编者按:2010年10月28日,优酷网“11度青春系列电影”的压轴作《老男孩》悄无声息地上线,和前9部10分钟短片一样,这个42分钟的视频也讲述了一个关于“青春”的故事;不同的是,这一部产生的影响,比

编者按:2010年10月28日,优酷网“11度青春系列电影”的压轴作《老男孩》悄无声息地上线,和前9部10分钟短片一样,这个42分钟的视频也讲述了一个关于“青春”的故事;不同的是,这一部产生的影响,比前九部加起来都猛烈:第一天,既有30万人次在线观看了这部短片,上线4天时,该片就登上了豆瓣电影口碑排行榜首位,以超过第二名13个百分点的五星评级遥遥领先于口碑榜亚军作品。如今,看过的人都能和着片尾曲的音乐唱上几句,网上也出现了主题曲的各种翻唱版,而王太利写的歌词更成了无数人的签名。

《老男孩》剧照

告别青葱、步入社会、年龄渐长,但心还依恋过去,这就是《老男孩》。42分钟,不长,却足以让“生得伟大、活得憋屈”的一代人“内牛满面”;在这部以“逝去的青春”、“残酷的现实”、“昔日的梦想”为关键词的镜头叙述中,似乎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老去的影子。“梦想和现实的冲突,青春远去的无奈。”身兼编剧、导演、主演三职的肖央这样总结《老男孩》,“这个时代没给80后那么多机会,我们的梦想和现实距离总是很远,这种集体的委屈感大概就是我想说的吧。”

【影片之中】

直击80后三大关键词

短片前半段,还是学生的肖大宝(肖央饰)和王小帅(王太利饰),一个是唱着《小芳》的学校“小霸王”,一个是跳着太空舞的文艺青年;到影片后半段,时光奔涌,两人一个成了点头哈腰的婚礼主持人,一个成了忍气吞声的理发师,蹉跎度日。迈克尔·杰克逊的死讯震动了两人,他们组成“筷子兄弟”参加“欢乐男生”的选秀,终于登上舞台的两人总算圆了“少年的梦想”。

那段惊鸿一瞥的“青春”

歌词摘录:“那是我日夜思念深深爱着的人啊,到底我该如何表达,她会接受我吗?也许永远都不会跟她说出那句话,注定我要浪迹天涯,怎么能有牵挂?”

当“老男孩”三个大红字在熟悉的背景音乐中出现时,影片就把我们带回了80后的青春骚动期———第八套广播体操的音乐、“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标语、校服、橡皮管、俄罗斯方块游戏机、卡带和随身听、回力鞋、板砖;在某个荒地上斗殴、给同桌凳子上放图钉、跑到厕所扒人裤子……

肖大宝和王小帅就这样我们带回久违的记忆里。他们一个喜欢唱歌,一个喜欢跳舞。似乎所有80后的青春记忆都是这样的:昏暗的教室、松垮垮的校服、一群总和你混在一起的兄弟;追姑娘时拿一把破吉他在楼道里唱歌,把MJ的舞蹈动作分解开来画在本子上学跳舞;被拒绝的那天正好大雨,你觉得整个世界都要被淹没了,无比悲怆……

那个无比残酷的“现实”

歌词摘录:

“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只剩下麻木的我,没有了当年的热血。”

“各自奔前程的身影,匆匆渐行渐远,未来在哪里,谁给我答案?”

当年牛气哄哄的宝哥成了一个婚礼主持,而王小帅则成为一个忍气吞声的理发师。因为在婚礼中玩苹果噎到一位老年新郎,肖大宝被一顿好打,还得拼命赔礼道歉,他的表情足够悲凉足够下贱:“喂,哥。老爷子没事吧?老爷子没事就行。哎您说今天这事儿弄得,赖我赖我真赖我。哎哟谢谢您,谢谢理解,理解万岁。”当肖大宝从新闻中听到MJ之死时,他清楚地意识到,MJ的死是这一代人青春的终结。然而,力透纸背的黑色幽默还没有结束———当年肖大宝的“小喽啰”包子,竟然成了腰缠万贯的制片人;他奔驰车里浓妆艳抹的女人,就是当年肖大宝和王小帅同时爱上的女孩。

那些逐渐褪色的“梦想”

歌词摘录:

“梦想总是遥不可及,是不是应该放弃?花开花落又是一季,春天啊你在哪里?”

“生活像一把无情刻刀,改变了我们模样。未曾绽放就要枯萎吗?我有过梦想。”

评委甲:“你俩一个是婚庆主持一个是理发师对吗?”评委乙:“你们俩知不知道,在所有的选手里面,你们俩的年龄是最大的?”评委丙:“你们觉得你们能红吗?”包子:“我们看他们表演吧。”这个桥段在片子里出现了很多次,评委在叩问筷子组合的同时,也叩问着电脑前每一个网友。

MJ去世让两个“老男孩”重新聚到一起。他们拾起当年的手艺,参加了包子的节目《欢乐男声》,一半是为了前十名的5万奖金,一半是为了当年的梦想。最后一曲唱响,红绸舞动,无数观众落下眼泪,包子也不例外。比赛完了,它没有像那些“商业大片”一样给我们一个hap-py ending(大团圆结局),筷子组合被“潜规则”了,理由是“现代商业不需要他们这样的老龄没有挖掘空间的人”。肖大宝又干起了他的婚庆主持,生意越来越好;王小帅做回了他的理发师,偶尔有几位粉丝举着牌子冲着他微笑。没晋级又怎样呢?至少他们捡起梦想并实现了它,还感动了无数拥有过梦想的80后人。

【影片之外】

且看80后之集体怀旧

年纪最大的80后已经30岁,而年纪最小的80后也已经21岁,80后已经纷纷进入了社会,体味着社会百态。不得不说,一股以“缅怀逝去的青春”为基调的怀旧风潮正笼罩着整个80后群体,“老男孩”心理成了一代人共同的感受。

怀旧商品,大卖特卖

海魂衫、梅花运动服、三道杠、搪瓷水杯、回力胶鞋、雷锋护耳帽……如今,这些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叱咤风云的“老物件”已成为风口浪尖上的潮货。它们已不是过时、老土的代名词,而成为一种全新的时尚。在不少网点,卖家们通过分享80后童年时期的吃穿用玩物品,来推广80后的商品,从阿童木、黑猫警长、机器猫、葫芦娃的玩具,到“大大泡泡糖”、粘牙糖等食品,不一而足,且卖势喜人。

怀旧视频,点击过万

一位网友花费一个多月时间,搜集了许多曾经伴随“80后”成长的事物,譬如动画片《黑猫警长》《铁臂阿童木》,电视片《恐龙特急克塞号》,零食果味跳跳糖、棒棒冰以及铁皮青蛙、弹珠、竹蜻蜓、小兵人、游戏棒、印着香港影星的花花绿绿的贴纸等等……这些小玩意如今被网友制成视频,取名为“80后回忆录”。视频被网友疯传,且引来无数跟帖,许多人都用“感动”来形容自己看过视频内容后的心情:“思念慢慢打开,好想回到那个时候。”

怀旧话剧,一票难求

比“老男孩”更广为人知的80后青春幻想曲ICON(图标)则是“李雷”(Li Lei)和“韩梅梅”(Han Meimei),作为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20世纪90年代初中英语教科书里的两个经典人物,他们成为众多80后文娱创作者的重要灵感来源。2008年,《南方周末》把集体回忆李雷和韩梅梅的现象上升到社会学高度,认为这一倾向属于集体记忆;2009年,同名的中文漫画与流行歌曲相继出现;本月,由蒋小涵、伊洋主演的80后集体怀旧话剧《李雷和韩梅梅》上演,并成为京城80后人群中的文化焦点事件。该剧首轮演出已结束,不少没有买到票的网友很后悔自己错过了这场“青春祭”。近日,主办方放出消息,表示将在12月7日至12日在北京加演6场,以此答谢观众,“我们希望让每个80后都能有机会,分享这出戏中的美好、感动和记忆”。

【影片背后】

谁让80后提前老去?

“现在是一个人还没长大,就要怀旧的时代。”香港亚洲艺术文献中心研究员张朝晖指出。的确,相比起50、60、70后,80后的“怀旧”似乎来得太早,“老男孩”的悲伤似乎有些不可理喻。到底是什么让刚刚进入社会不久的年轻人就像年长退休的老人一样,沉溺于过去的岁月时光呢?

网友: 竞争压力导致逃避情绪

近日,某网站对两千余名网友进行了民意调查,51.2%的人认为“80后”怀旧是因为“现实不太如意,机会太少,竞争压力太大”。调查显示,35.4%的人表示“通过怀旧可以寻回失落的精神家园”,32.3%的人认为怀旧是“对一个行将结束的人生阶段和时代的总结”,还有22.8%的人认为这是由于“80后”心理还未“断奶”,害怕或畏惧走进社会。有网友留言说:“怀旧是人们为了逃避对现实生活的失望,而创造出的一种浪漫的图景。”

专家: 社会剧变产生迷失感

不少专家认为,80后诞生于改革开放显示出成效的社会变革期,社会剧变让这一代人容易产生“迷失感”。正如张朝晖所说,80后之所以现在还没有长大,是因为“中国还没有真正进入现代文明社会”;之所以过早怀旧,是因为“很多人感到了经历社会变迁的阵痛”。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也指出:“人总是喜欢恒定、安全的环境,现在的社会变化太快,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竞争也非常激烈。在这种环境下,唯有童年时的事物才能给‘80后’带来温馨、安定的感觉。”认可这一说法的,还有暨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赵静蓉,她认为:“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对急剧的社会变化无所适从,就会本能地转向过去,回忆过去的自我形象和生存经验,借助想象弥合遭到现实割裂的、破碎的自我。”

主创: 80后撞到冰冷的墙上

谈到《老男孩》引发的怀旧大潮,导演肖央称:“我是1980年出生的,今年正好赶上80后第一批到而立之年。特别是在去年,听到MJ离世的消息,我就觉得自己的青春真的也逝去了。当初筹备这个片子就希望能怀旧,大家都说80后怀旧来得太早,但我们所承受的社会压力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在肖央眼里,80后是一批“生得伟大,活得憋屈”的没有话语权的人:“80后比前两代人更理想主义,更单纯,这是因为我们小时候经历了甜蜜阶段,国家给了我们很多做梦的机会;但长大后,所有的压力都来了,比如学费、医疗费、房价疯涨,这是之前的人没有感受过的。80后从幸福的童年出来后,一下就撞到冰冷的墙上。在这种环境下,很多人就去怀念小时候。《老男孩》其实讲的就是一个小人物在对抗大时代的故事,我觉得这片子引起很多人共鸣,是因为它抒发了很多大家怀念的东西,没有话语权的人集体去怀旧,也是对眼前残酷现实的一种无力抗拒。”

【80后的自言自语】

“不是电影拍得好,而是大家活得累”

“我们是被自己感动了!”那些看《老男孩》看哭的80后网友这样留言。或许这部短片更多的只是一个抛砖引玉的功效,其90%的感动来自于每个人藏在心底的记忆、失落、伤疤,和那一具梦想的残骸。

伤感派

● “MJ走了,张国荣走了,玉女隐退或者变成欲女,《十六岁的花季》与《十七岁不哭》已经不在,睡在上铺的兄弟变成一个闪动的QQ头像,故乡成为了我最思念的城市,扎着马尾辫的姑娘在微博上写尿不湿又涨价了,小伙的六块腹肌消逝在每年要多一个扣眼的皮带上。如今我们开始明白什么是世事无常,什么是沧桑变幻。”

● “奔三的我,突然发现有一种名为怅然若失的情绪好似深秋黄昏的雾霭包裹着自己,周遭越来越快的车水马龙让你变得不知所措。以至于有关梦想的话题,我都不好意思再提起。柴米油盐酱醋茶压下来,我已无暇顾及。”

现实派

● “我们不禁要问,过去那些牛×的人,现在怎么都不牛×了,而那些曾经被我们踩在脚底的傻×们,现在怎么都一个个飞上枝头变凤凰了?古语云: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向来都是轮流转的。学生年代,我们没什么可比的,只能比谁学习好,比谁文艺水平高,比谁把的马子靓。可是这些,对现在的我们又有多少影响呢?那时的我们,不清楚学到的东西到底以后有多少有用,也不知道谁爸是李刚,更不知道我们曾经挚爱过的文艺姑娘在故事的最后都嫁给了大款。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如此之大,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活在当下或许是唯一出路。”

恶搞派

● “观《老男孩》后彻夜难眠,秉烛写下《史记·八零后列传》与同龄者分享之:夫80后者,初从文,未及义务教育之免费,不见高等院校之分配,适值扩招,过五关,斩六将,硕博相继,寒窗数载,二十四乃成,负债十万。觅生计,背井离乡,南下深圳,披星戴月,秉烛达旦,十年无休,蓄十万。楼市暴涨,无栖处,购房金不足首付,遂投股市,翌年缩至万余。遂抑郁成疾,入院一周,倾其所有而医无果,因欠费被逐院门。寻医保,不合大病之规,拒付,无奈带病还。友怜之,赠三鹿奶粉一包,鸡蛋数枚。数日后,卒。”(章琰)

相关专题: 致敬青春  

相关新闻:

标签:老男孩 青春 催泪

人参与 评论
筷子兄弟《老男孩》 http://img.ifeng.com/itvimg/2011/01/31/7bb8de1a-1e28-4a8f-82a2-ab91f3e7384b140.jpg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