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争做北茶领头羊 沙土地种出24亿“大买卖”
2014年09月16日 15:39
来源:山东商报
上世纪50年代,日照巨峰镇的薄家口村是一片黄色的沙土地;种小麦不长小麦,种水稻不长水稻;贫穷曾逼迫年轻的壮汉外出打工;被当地人称为“簸箕口”。茶叶种植户靠着卖鲜叶挣钱,采摘人靠采摘挣钱,茶厂靠炒茶挣钱,收购商靠卖茶挣钱……不过这只是消费者熟悉的茶产业链中的景色。
原标题:日照争做北茶领头羊 沙土地种出24亿“大买卖”
上世纪50年代,日照巨峰镇的薄家口村是一片黄色的沙土地;种小麦不长小麦,种水稻不长水稻;贫穷曾逼迫年轻的壮汉外出打工;被当地人称为“簸箕口”。如今,曾经的“簸箕口”,寸土寸金,成了典型的富人村,外村的姑娘争相往这里嫁,人均年收入几十万元,50年间,这里发生了什么?
日照,鲁茶产地之首。查阅相关资料不难发现,这个在山东、全国茶叶市场都有着举足轻重位置的城市,却在南茶北引的历史中未留下太多印记。如今,这座城市的黄土地上,绿油油的茶叶,盛开着年产值24亿的骄傲,薄家口不过是众多以茶为生村庄的缩影。
昔日穷山僻壤
如今的“黄金村”
清明节,日照巨峰镇上的大棚茶刚刚开始采摘,每个村子都十分热闹,随处可见背着茶筐的采摘人和卖茶人,当问起这些茶从哪里来时,村民会热心的告诉你,“簸箕口”。“簸箕口”?就是承装垃圾的容器?没错,随便问一个日照当地人,都知道“簸箕口”村,而且都知道这个村的具体位置,那可是有名的产茶大村。
到了地方,在村头碑匾上记者看到,原来当地人口中的“簸箕口”,其实是“薄家口”这三个字。
“别看现在是一望无际的茶园,50年前的这里是一片荒地。”当地村民老李告诉记者,因为沙土土质的关系,薄家口曾是一片荒凉的山丘,种什么都没有收成,那时候当地流传这么一句话,“簸箕口”一竿子下去一亩地打不下一筐子花生,这种局面直到南茶北引才被打破。
1966年南茶北引后的十年,薄家口也试种成功了自己的茶叶,不过在之后长达30年的时间里,村民一直是自种自采,每家都有口小锅,自己炒。炒好的茶叶,用蛇皮袋一背就去赶大集,卖不了就自己喝。直到1996年,村民薄怀江实验茶叶冬暖式大棚成功。1997年,村民薄自高带领一班人搞起了33个茶叶大棚,日照市面上第一次出现了“冬茶”,当年收入就超过20万元。
“黄棕土”养育了茶树遍地茶厂创造出了财富
薄家口的翻身仗只是日照巨峰镇的缩影,在这里的杨家庄、坪子村、东赵家庄等太多的村庄因茶改变了命运。走访中记者发现,巨峰镇与人们遍地是茶叶的想象有很大不同,这里不少村子与常见的村庄无异,依旧以小麦等种庄稼为主,即使有少数几家农户种茶,不过只有百余亩,种出来的茶也多是自己喝,并不流入市场。
“跟种庄稼一样,茶叶也有适合自己的土质。这里的土地就跟前面几个村庄有明显不同,这也是日照成为产茶大市的秘密。”随手抓起一把薄家口的土,当地英和茶厂负责人丁为英向记者介绍,巨峰镇临山一带的村庄,土壤都属于黄棕壤土,正是这种土质决定了不长庄稼的残酷,却养育出了茶树。当日照南茶北引的开创者牟善平将茶叶引进日照,就改变了巨峰镇的命运,依附茶叶为营的茶厂在巨峰镇遍地开花,即使不种茶的村子里也能找到大大小小十几家茶厂的影子,据了解,日照茶的势头旺,不管在哪开茶厂都有钱挣也就让茶厂没了地域的限制。粗略计算,目前日照市大大小小茶厂已经达到了400余家,其中不少是外地面孔前来掘金。
从不知道为啥种茶到24亿的年产值
“我与杨家庄的茶同龄,是我父亲在村里干大队书记时,由他提倡种茶的。”当地贡青茶厂的负责人周文泰骄傲的告诉记者,杨家庄是日照种茶起步最早的村庄,试种阶段就达到了1000多亩,不过那时已经记事的他印象中,开始农户根本不认茶,不知道这些绿油油的叶子是干什么的,但为了响应号召还是纷纷种上了茶。因为跟日照土壤和气候对口,到了上世纪80年代,日照绿茶的产量已经占到山东市场80%以上。“当时南方茶成功攻占了北方茶叶市场,南方茶商一个个荷包鼓鼓。”周文泰说,这消息很快传到了日照,茶,巨峰镇有的是,南方茶赚钱,北方茶为何不可?日照用五六年时间挤进了山东茶叶市场,用十余年走向了全国。
因名声大,当地收购价高高在上也是当地茶经济快速发展的助推器。例如,如果某产地茶叶收购价在150元—300元,那么日照茶的收购价将不低于500元。所以,日照茶农也是全省收入最高的。“一亩地大约一年产茶一百斤左右。”聊起自己的收入,杨家庄一位杨姓茶农兴奋地告诉记者,以去年为例,每亩地平均收入2万余元,算起来,他家一年入账三十万元左右。
目前日照茶的总种植面积15万亩,投产12万亩,年产量山东占有率保持着50%以上的地位。而按照当地茶农每亩地2万的年收入计算,日照茶的年产值足足24亿,已被列入山东地理标志品牌。
便利的物流运输让日照茶全国开花
日照,多条高速路交错的枢纽宝地,多条公路和铁路穿境而过,再加上靠近临沂这个物流运输大城,便利的交通,低廉的成本,为日照的茶叶产业添色不少。
“巨峰镇每年产出的大量茶叶,靠着当地遍地开花的茶厂制成茶叶,再靠着茶企走出去,这里便利的交通功不可没。”据周文泰介绍,目前日兰高速、日东高速在日照穿境而过,而G2京沪高速也在不远处有交汇点,再加上327国道、222省道以及兖州到日照的兖石铁路线,都是日照巨峰镇与外界交流的主要手段,再加上紧邻临沂,这个全国最低价格的物流城市助阵,更加缩减了茶叶运输成本,同时促进了外地资源源源不断的流入。
便利的交通成了身处丘陵地带巨峰镇打造茶叶集散地的优势,与此同时,日照当地对于茶叶项目的重视不容小觑,旅游资源开发进一步带动了茶经济的快速发展,标志性的茶建筑则让路人过目难忘,与此同时,海曲路与日照路交汇处西的大型茶叶批发市场的建成加强了与外界的信息交流,正是依托人流、物流、信息流,日照茶很快走出了日照,走出了山东。
泰山女儿茶:
依托名气抢市场
泰山脚下,那一片片茶园,那一片片绿叶有个美丽的名字,女儿茶。依托泰山山脉种植的她,历史悠久却遭遇过断代,自南茶北引复苏一度叱咤风云,如今却又在市场难觅踪影……
大棚种植抵御不适天气
如今,泰山脚下的村庄几乎都或多或少的种上了茶树,其中蚕子峪是进山的必经村庄之一,也是打头阵的村庄,当地人告诉记者,从这里开始一直到泰山山腰,都是女儿茶的种植区。四月初的泰山脚下的茶树种植区,都是一片片的小拱棚,上面搭着厚重的保温塑料,这正是女儿茶的独特所在。
泰安,在地理位置来看,并不适合种茶,不过相反,托特殊地理位置的福,高纬度决定了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产出来的茶叶虽然量小,却营养丰富,再加上“泰山”名气的助阵,当地运用拱棚技术,就这么把女儿茶种起来了。
泰山名气助推市场
采访中,村里人向记者介绍,茶叶价格火起来后,当时种茶树的人还很少,产量小所以收购价贵,2000年,泰山女儿茶的总种植面积不过1000亩地,从山东省茶叶协会获悉,包括新种植未有产值茶园在内,女儿茶总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1.7万亩,短短13年间,女儿茶以每年1.7倍的种植面积递增。
从省茶叶协会给出的数据来看,当前泰山女儿茶山东市场占有率仅有3%,对此,协会薛主任分析道,该茶在茶叶市场的地位和前景不容小觑,但从产量来看,女儿茶依旧无法满足泰安当地需求,也就难以走出泰安,即使北方较大的济南茶叶批发市场近在咫尺,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收购价大降茶农心不安
四月初,女儿茶却已经采摘了两茬,为了在旺季多挣点钱,茶农王继增跟村民从晌午出来就一直呆在地里。
老王是典型跟风种植茶叶的农户,自己的20多亩地,在2009年的春天还是一片绿油油的小麦,看到别人都种茶发家致富了,急于见利的他直接引进了第二年就可以产茶的茶树苗。
“去年大棚茶刚开始采摘的时候,一斤收购价要125元,现在收购价降到了55元。”采访中,老王告诉记者,茶叶的收购价行情是一年不如一年,今年大棚茶开始采摘时,最初收购价格虽然是105元/斤,但在两个星期间,经历了66元/斤,并降到了现在的55元/斤。近年来,泰山女儿茶的收购价确实经历了一波“过山车”行情,这个价格还不如种小麦划算,“照这种状况下去,只能砍了茶树重新种小麦了。”
另一只眼
小小绿叶
催生一条产业链
春季,是巨峰镇最繁忙的时候,几乎家家户户老少每一个成员都有事情做,记者到达的时间正值日照大棚茶的初采期,走进大棚,高达35摄氏度的气温,茶棚里的农户们正专心致志的采摘,丝毫未受气温影响。据介绍,一天下来,这些采摘人的收入在七八十元左右,好的时候能挣100元,所以,几乎家家都是全员上阵。
茶叶种植户靠着卖鲜叶挣钱,采摘人靠采摘挣钱,茶厂靠炒茶挣钱,收购商靠卖茶挣钱……不过这只是消费者熟悉的茶产业链中的景色。当一位师傅拿着轰轰响的手持切割机出现在茶园时,身边的农户告诉记者,这位师傅既不种茶也不采茶,他是靠修剪茶树挣钱的,一个月就能有万儿八千的收入。
跟修剪枝叶师傅的交流中记者得知,因为切割机需要烧油,再加上是技术活,种植户多是聘请专门的师傅上门,一年四季也只有春季需要将受冻的茶头修剪掉,按亩或茶园面积收费,春季过完,他们也就没有活了,去外地打工,或去茶厂帮工,他们还有自己的事情做,而这一季的收入成了一年中不菲的“外快”。
除此之外,在日照遍地茶厂的背后,是遍地的包装加工厂和在生产线上奔波的包装工,等待运输的庞大物流团队……这正是,一片小小的绿色演绎的一段神奇产业之旅。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