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坚持民生为本 建设幸福商河


来源:济南日报

一边是财政小县,去年地方财政收入只有5.3亿元;一边却是发展民生事业的大气魄,仅在城乡供水一体化上就投入3.7亿元。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商河在民生事业上取得的长足发展。 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期

一边是财政小县,去年地方财政收入只有5.3亿元;一边却是发展民生事业的大气魄,仅在城乡供水一体化上就投入3.7亿元。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商河在民生事业上取得的长足发展。

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期盼,商河着力打造的城乡供水、环卫、教育、卫生四个一体化,已经结出了累累硕果:全县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农村自来水入村率、入户率分别达到100%和95.8%,小学、初中在校生巩固率分别达到100%、99%,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新农保参保率达到98.4%……连续五年在全市群众满意度调查中荣膺榜首,这背后正是民生普惠的坚实基础。

城乡供水一体化 全省领先

“我们现在喝的黄河水的质量,比市区的都好!”经国家城市供水监测网济南监测站检验,商河县处理后的黄河水106项指标,全部一次性达到国家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这让过去一直喝咸水的商河人民格外骄傲。“以前再好的茶,用水一泡,一点香味也没有了。现在再孬的茶,用水一泡,也喷香喷香的。”自小就喝又苦又咸地下水长大、82岁的庞吉德喝着自来水高兴地告诉记者。一只小小的水龙头,甜了百姓,暖了人心。随着以黄河水为水源的清源湖水库和两处净水厂建设完毕,南部7乡镇35万农民喝上与城里人“同源、同网、同质、同价”的黄河水;去年3月,商河县财政投资1.95亿元,动工兴建丰源湖水库,并配套建设丰源净水厂,整个工程将在今年底竣工,届时,剩余的18万农村群众也将享受到同样的“待遇”。省水利厅负责同志对此评价说,对于一个去年地方财政收入只有5.3亿元的商河来说,3.7亿元的供水财政投入着实显现了全县对民生的重视。财政穷县商河,已经在城乡供水一体化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

教育成就独特“商河现象”

商河在民生事业上创造的“奇迹”还有很多。

几年前,当你问一个初中生想去哪里上高中时,答案多种多样,却没有几个人的答案是商河县的高中。“年年有变化,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样。”

这是商河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教育发展规划,自2007年以来,商河县累计投入近5亿元用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全县更是史无前例地投入超2亿元,全面改造提升城乡教育教学条件。其中,计划投资6000万元在县城南部新建一所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的九年一贯制学校。项目完成后,将有效缓解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数少、规模小、布局不合理的现状,优化办学布局。

目前,全县学前一年、三年幼儿园入园率分别达到97%、80%,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59697人,小学、初中在校生巩固率分别达到100%、99%,教育工作成就了独具特色的“商河现象”。

城乡环卫实现“全覆盖”

几年的时间里,商河县各个县镇街道的卫生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龙桑寺镇刘集村支部书记刘官君介绍说:“村里按照每15户设1个垃圾桶、每100户设1名保洁员的要求,共配置16个垃圾桶和3个保洁员。村里和城里一样干净整洁,现在村民的卫生意识明显提高,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商河县将城乡环卫一体化作为整治城乡环境的突破口,投入5000余万元建成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12个乡镇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并在各村设置垃圾箱11460个,构建起全县963个村(居)农村生活垃圾与城市生活垃圾同步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格局。12个乡镇(街道)全部被命名为济南市第一批城乡环卫一体化达标乡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1%,率先在全市建立了“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新模式,实现了城乡环卫“全覆盖”、保洁“无盲区”。

10分钟医疗圈”保群众健康

今年,3所崭新的社区卫生服务室分别在郑路镇乔李石社区、贾庄镇唐悦社区和玉皇庙镇玉南社区建起,社区群众最多步行10分钟就能到达卫生服务室,这正是商河县精心打造的“10分钟医疗圈”。“几年前,乡镇卫生院破败不堪,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卫生院迅速复活并充分发挥服务功能,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县卫生局局长吕兴福说。卫生服务室已被纳入全县新农合报销定点医疗机构,农民群众在卫生院看病,享受住院80%、门诊50%的报销比例,且即时结报,社区居民的医疗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近年来,商河县相继投入2.7亿元,高标准建设完成了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病房楼,完成了12处乡镇卫生院、256所村级标准化卫生室改造建设,三级卫生服务体系硬件设施全部到位。 (本报记者 张龙)

相关专题: 济南商河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管晓萌]

标签:商河 民生 建设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