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赵太侔:劳苦功高 两度担任校长扩山大规模


来源:人民网

同年冬,国立山东大学(前身国立青岛大学)在青岛筹建,赵太侔被聘为筹委会委员,  1928年6月,他去山东泰安创办民众剧场,继续从事戏剧教育。抗战胜利后,1946年2月教育部批准国立山东大学仍在青岛复校,任命赵太侔为校长,再次主持学校工作。

同时,赵太侔严抓学校学风。1934年4月,教育部派员到各国立大学视察,对国立山东大学教学中的严谨,研究中的创新,建设学校中的勤俭节约,培养人才中的质量等甚为满意,并发出表扬训令,使国立山东大学在全国范围内获得良好声誉。

抗战胜利后,1946年2月教育部批准国立山东大学仍在青岛复校,任命赵太侔为校长,再次主持学校工作。复校后,赵太侔收回校舍,设立文、理、工、农、医5个学院共16个学系,以广育人才,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使复校后的学校有了很大发展。

抗战胜利初,各大学均处于恢复阶段,纷纷争聘教师。赵太侔接任校长后,礼贤纳士,登门聘请。当时应聘的有:朱光潜、老舍、游国恩、王统照、陆侃如、丁山、萧涤非、丁西林、童第周、朱树屏、杨宗翰等等。

赵太侔在两任山东大学校长中,对学生的爱国主义运动不甚理解,认为学生只有读书成才,将来才能救国,所以采取说服、劝服的办法。但是,他对学生又寄以无限的希望,十分关心和爱护。1934年8月,物理系学生俞启威(即黄敬,中共地下党员),被青岛当局逮捕,押解济南。赵太侔闻讯,赶赴济南,亲领俞启威返回青岛,送给旅费,密嘱速速远走。

1947年到1948年,赵太侔对在爱国民主运动中两次被逮捕的200多名学生,采取营救措施。亲自修改营救学生的文稿,通过校务委员会作出决议,被关押学生一律不作旷课论,保留他们的学籍。

【赵太侔与近代戏剧】

赵太侔精于舞台设计。他首先用布幕取代了硬片布景,还使用了有色灯光,并设计改建的舞台,这在当时皆属先进。在艺专工作的一年内,戏剧系举行了一次北京最早摆脱文明戏影响的话剧演出,他任舞台设计和《一只马蜂》的导演。翌年又在《晨报》上创办《剧刊》,并发表了《国剧》、《光影》和《布景》三篇文章。

同时,他倡导话剧超脱人生、纯艺术化,主张保存旧剧。

1928年6月,他去山东泰安创办民众剧场,继续从事戏剧教育。翌年6月,剧场迁济南,更名山东实验剧院,他任院长,至1930年秋停办。后脱离戏剧工作,曾任山东大学校长。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山东大学、山东海洋学院执教。

赵太侔精于舞台设计。他首先用布幕取代了硬片布景,还使用了有色灯光,并设计改建的舞台,这在当时皆属先进。

相关专题: 山大换帅专题  

相关新闻:

标签:赵太侔 校长 任之恭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