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权威专家解读“史上最难就业季”


来源:中财网

近来,毕业生“就业难”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与此同时,许多企业却被“招工难”问题所困扰。一边是人才过剩,一边是招不到人,两难并存,原因何在?若往回看,“就业难”已存在多年,缘何一直未能解决?“就业难

就业难题长期难以解决,障碍在哪里?

主持人:就业难问题出现后,国家采取了许多积极措施来解决,但实际效果还不够理想,是什么原因导致就业问题如此难以解决?主要障碍有哪些?

周天勇:从家庭和个人层面讲,过去家庭对子女的期盼是,学而优则仕,光宗耀祖。目前,当公务员,吃事业体制饭,进入国有企业,或者到外资企业和大的较为正规的民营企业,收入和社会保障比较安稳,是绝大部分年轻人理想中的择业目标。

从就业的指导理论层面讲,往往就业困难时,总是提出到西部去就业,到农村去就业,到基层去就业。这种就业理论,忽视了个人创业的积极性,而且越是没有就业机会的地方,越是认为有机会,越让青年人到那里去就业,进而导致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

从基层本应实施扩大就业的层面看,一是地方领导重视GDP,特别是财政收入规模的增长和规模战略,其贡献明显的是大工业项目、大资本密集型企业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就业贡献相对较小。二是重视城市建设面貌与市容,这对小微企业就业和非正规就业影响特别大。三是在党政一把手的选择、任用和罢免上,来自需要就业层面民众的影响力微乎其微。四是创业动力不足。我国大学生毕业三年内创业的只有2%左右,而发达国家为20%。

在体制和政策层面上,促进发展小微企业的体制不顺、政策不到位,结果使企业,特别是小企业数量与人口相比,比发达国家水平低得多。从经济理论和各国经验看,一个国家就业的65%至75%,是在小企业就业。虽然我国这几年发展小企业方面体制和政策改进很大,但障碍和困难依然较多。

阅读延伸三

大力促进就业公平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大力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用人单位招用人员、职业中介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不得对求职者设置性别、民族等条件,招聘高校毕业生,不得以毕业院校、年龄、户籍等作为限制性要求。规范签约行为,任何高校不得将毕业证书发放与高校毕业生签约挂钩。

——国务院《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解决两难问题,既需顶层设计,又需增强就业能力

主持人:近日,习近平同志到天津调研时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世界性难题,要从全局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在国家和地方政府层面,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就业问题?

周天勇:我们认识到就业形势和问题的成因后,促进创业和就业,需要切实从战略上进行调整,体制上进行改革,政策上认真设计,法律上放活和促进。

在党和国家层面上,应当将建设创业型国家,发展小企业,上升为最高级别的国家战略。将宏观调控的目标依次调整为:就业、增长和物价水平;将地方主要领导政绩考核指标的排序依次列为:就业、环境、经济增长。

除了宏观战略定位和综合体制的改革外,还需要进行各部门的体制改革,以及出台协调和有合力的促进政策,并且颁布一部真正有用的创业和中小企业促进法。

苏海南:首先,要加快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促进低端产业稳步更新换代,在国际产业链条上提升位置。另一方面,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创造更多的白领、灰领岗位,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从根基上缓解就业难,同时也为缓解招工难创造基本条件。

其次,要下决心调整我国劳动力素质结构,逐步实现我国劳动力素质结构形成橄榄形状。为此,一方面要改革教育体制,加强产学研的结合,使教育更好地与市场需求相对接,培养的大学生大部分都具备用人单位所需要的能力,大幅度提升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从而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另一方面大力加强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加强对40、50人员和农民工的免费培训、职业教育,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大大缓解他们的就业难;与此同时,还要更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加强终身教育,全面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水平,为大幅度提升劳动者队伍的素质水平夯实基础。

主持人:具体到劳动者个人,应从哪些方面入手,找到适合的工作?

张车伟:对于新进入劳动力市场者来说,扩大劳动有效供给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如何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增强就业能力。鉴于目前新进入劳动力市场者面临着截然不同的就业形势,就业能力对不同人来说意味着不同的含义。

对于高中及以下教育程度毕业生或者农民工来说,由于他们一般选择“生产性”岗位就业,现实的情况是大量就业岗位等待人去填充,很多人难以就业的原因往往是因为素质低或缺乏技能,对于这些人来说,提高素质和技能,从而造就更多的合格劳动者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对于高中以上毕业生或者说大学毕业生来说,就业形势完全不同,除了提高素质和技能水平外,还必须把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放在重要地位,不仅要培养更多的合格大学生,还应该鼓励大学生自己创业。

阅读延伸四

扩大就业须倚重服务业

从投入产出效果看,每投资100万元可提供的就业岗位,重工业是400个,轻工业是700个,第三产业是1000个,说明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极大。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表明,接近30%的就业人口,可能是工业吸纳就业的合理能力,而中国工业目前的就业人口正好和这个水平接近,无法再接纳大规模的劳动力。扩大就业必须倚重服务业。对于大龄下岗人员、残疾登记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可通过政府向社会购买公益性岗位的方式保障其就业。积极开发城市环保、绿化、卫生、交通、便民服务等公益性岗位,并优先安置符合岗位要求的困难人员就业。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

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

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这方面需要广开渠道。比如可以设想实施大规模的社区服务志愿活动。我国目前有60多万个以行政村为单位的农村社区,8万多个以居委会为单位的城镇社区,专业化的社区工作需要有相当文化水平的人去从事。如果能够动员暂时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工作,同时给予他们恰当的生活待遇,我想是利国利民利己的。当然,要有与之配套的措施,比如在国有部门录用人员时,要对从事两年以上志愿工作的大学生优先录取;在干部选拔中,要注意从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志愿工作者中选拔,等等。总之,放开渠道就是从各方面想办法吸纳大学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李培林

推动结构调整,扩大就业

经济增速的高低,对就业的影响不可小觑。统计表明,在增长模式、就业结构保持一定的情况下,就业和经济增长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以近几年为例,尽管就业弹性系数在下降,但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仍能带动近百万个就业岗位。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中扩大就业,更加注重发展实体经济,鼓励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在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中扩大就业,创造更多城乡就业机会。

相关专题: 2013山东史上最难就业季  

相关新闻:

标签:就业 专家 解读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