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国际风筝会
2013年04月19日 14:06
来源:凤凰网山东整理
潍坊风筝 一、风筝传说 风筝,古时称为“鹞”,北方谓“鸢”。大多数的人认为风筝起源于中国,而后广传于全世界,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实际上,中国最早出现的风筝是用木材作的。春秋战国时,东周哲人
潍坊风筝
一、风筝传说
风筝,古时称为“鹞”,北方谓“鸢”。大多数的人认为风筝起源于中国,而后广传于全世界,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实际上,中国最早出现的风筝是用木材作的。春秋战国时,东周哲人墨翟(公元前478-392年),曾“费时三年,以木制木鸢,飞升天空...”。墨子在鲁山(今山东潍坊境内),“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这是说墨子研究试制了三年,终于用木板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或“木鸢”)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风筝。(约纪元前300年左右),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年。
墨子,姓墨,名翟,鲁之小邾国人(现在滕州市境内),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教育家、军事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一位学贯文理,注重实践,百科全书式的平民圣人。他的童年是生活在被誉为“科技之乡”的小邾国。他天资聪慧,遇到不懂不明白的地方总是提出为什么。
有一天,聪明、讨气、顽皮的小墨翟和伙伴们在自家的门口做游戏,捉迷藏。孩子们又是打,又是闹,又是跑,又是跳,你追我,我追你,玩的不亦乐乎。这时,不知从哪儿飞来一只老鹰,它拍着庞大的翅膀,目光狰狞,那弯弯的最不时发出刺耳的鸣叫声,忽高忽低,在天空盘旋,神气威武极了。这是什么东西?我们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大的鸟!看到这位“天外来客”,有的孩子不知所措,有的捂着头,护着脸,纷纷往家跑。而小墨翟好奇极了,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他昂着头,眨着机灵的大眼睛,口中自语道:“太美妙了!”老鹰在空中自由地飞,如果人能造一只会飞的鸟,那该多好啊!于是他萌生出一个别人想也不敢想的念头:我来造一只会飞的鸟。有心计的小墨翟牢牢记住了老鹰的外部特征和飞翔时的样子。
回到家,小墨翟把想法告诉了父亲,因为他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巧木匠。听到儿子的想法,父子一拍即合,很快行动起来。
他们分别找来了木片、绳线等材料精心制作一只鹰,不知为什么就是飞不起来。小墨翟很着急,父子俩经过数十次的失败,终于成功了。小墨翟看着自己造的“鸟”飞起来,他欢呼着,喊来了他的小伙伴一起分享他的快乐、他的成功。
这时整个村子像开水一样沸腾了,村民们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人自己造的“鸟”飞起来,大家七嘴八舌直夸小墨翟是个神奇的孩子。
就这样,人类第一只风筝诞生了,墨子这一开创性的发明,为他以后能成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奠定了基础。
二、风筝制作
风筝制作要经过设计图样、扎骨架、裱糊,拴提线等工序。 扎风筝首先要设计图样。内容多是人们喜爱的鸟兽鱼虫、花草文字和人物,并且给予喜庆涵义。骨架设计在结构合理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竹条根数,以减轻骨架重量。一般风筝须左右对称或基本对称。
先把竹子劈成2、3厘米宽的竹片,再用刀或木工刨子削去竹瓤,只用3、4毫米厚的竹皮。并把竹皮表面的一层腊皮刮去。一般风筝骨架的主要竹条如翅条等,截面以3、4毫米见方为宜,其它次要部分竹条可稍细些。左右或上下对称部分要先用两倍宽的竹条烤制,再劈成同样宽的两片使用。注意劈开的两片粗细、重量要相等、强度也要基本一致。翅条梢部分要逐渐削薄,有些弯度大的竹条要尽量削薄并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再烤制。
平面风筝裱糊较简单。裱糊前,把画面用电熨斗熨平,然后反放在桌面上辅好,再把骨架均匀地涂上乳胶摁在画面上粘牢。余出部分涂胶后,剪些缺口,将外轮廓竹条包好。也可以每边只留三、四个加固片包贴竹条,其它余料用刀片裁去。立体部分多用分块粘贴的办法,耐心细致地裱糊。裱糊风筝面要松紧适当,太松欠美观,受风也不均匀,影响放飞效果;太紧又易使骨架变形。
栓提线是风筝能否飞得好的关键。一般制作精细的风筝可拴两根提线,总长为两拴线点距离的四,五倍。上线稍短,与风筝平面垂直;下线略长,与风筝面成60度左右角。确定好角度后在提线顶端结个扣儿。上提钱内角略大,风筝就飞得高;角度稍小,就飞得远。也有不少风筝拴三根提线,角度与两根提线基本相同。拴法多是上二下一,上线拴两肩,下线拴裆。提线拴好后,要抓着提线提起风筝,把两边调整平衡。
相关专题: 山东节庆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