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济南千佛山庙会


来源:凤凰网山东

千佛山古称历山,亦名舜耕山。千佛山是泰山的余脉,海拔285米,占地166.1公顷,距市中心2.5公里,位于济南市中心南部。与趵突泉、大明湖并称济南三大景观。 千佛山大佛 每逢重阳节这天,人们都

千佛山古称历山,亦名舜耕山。千佛山是泰山的余脉,海拔285米,占地166.1公顷,距市中心2.5公里,位于济南市中心南部。与趵突泉、大明湖并称济南三大景观。

千佛山大佛

每逢重阳节这天,人们都要到千佛山登高。自元代开始,这一天又被定为千佛山庙会,所以就更为热闹。过去,九月初九这一天一早,济南各阶层人士赶来登山,时值深秋,天高气爽,山前山后,盛开的野菊烂漫似锦,清香扑鼻。因此,站在“赏菊岩”上观赏菊花,遂成登山的一大乐事,除赏菊外,济南人还有吃菊花的习俗,将白色的菊花瓣采下,蘸上面粉油炸食之;或者配上肉类做成菊花火锅,配之以菊花浸泡的美酒,在山上野餐,真是别具风味,清香无比。诗人朱照曾在《重阳节同人挈酒历山登高诗》中写道:“闲招三两友,把酒醉南山。静喜高松下,香偎野菊间。”这首诗,正是古人重阳登千佛山的生动写照。

庙会历史

元代成宗,定三月三、九月九于各州县通过祀三皇——伏羲、燧人、神农。此间,寺内僧人举办佛事活动,香烟缭绕,经声佛号,钟馨扬韵。是日,达官贵人,善男信女,咸来焚香叩拜,然后游山赏景,平民百姓也来虔诚祷告,乞求神灵庇佑。为应祭祀需要,商贾便带着应时的商品进山来。从此,千佛山也就由单纯的文人登高,变成了各阶层汇集的庙会了,这种风俗已沿袭了好几个朝代。

昔日,庙会时间很长,会上扎有彩棚,唱大戏三天。另有马戏班、变魔术、耍猴等。摆摊叫卖的,布满山会。卖品多为香烛、火纸、土产山货等零用品。庙会期间,封建迷信极盛,来寺院进香者纷然。还有送佛衣的,送帐子的,送绣花鞋的,许愿的,拴布娃娃的等。

此时,仍有做菊糕、携菊酒的习俗。济南各界人士,中外观光游客,聚饮千佛山,商界也放假一日,以尽游兴。这天,车水马龙,道路为之拥塞,为解决登山困难,还备有山桥,可登至山顶。

风俗习惯

登山、吃枣糕

由于济南地势是南高北低,从城里到千佛山是步步上坡,过去庙会期间,许多“赶脚”的农民多在南圩子门外等待游客雇驴上山。讲好脚价后,游客上驴,脚夫一手牵着驴,一边吆喝着奔千佛山而去。也有年轻好胜的游客不用脚夫跟随,蹁腿上驴,一拍驴腚,小毛驴就朝山路走去。到了山根儿前,客人下驴,把缰绳往驴脖上一搭,毛驴会自动回到主人身边,准备再送下一位客人。

当时民风淳朴,从未发生过丢驴的事情。那时山根下还有许多“山轿子”供那些达官贵人或妇孺老弱香客登山用。山轿子状似老式的靠背椅子,椅下穿两根木杠或粗竹竿,一前一后两名轿夫抬着。之所以称“轿”,是在座位顶上以细竹竿为架,顶上覆一白布棚以作遮阳之用。抬轿人多为附近村庄的青年农民,庙会期间挣点辛苦钱补贴家用。

除登山外,还要蒸枣糕吃。街上出售枣糕,多用糯米和枣或小豆和枣做成,蒸熟后在街上现切现卖。居民家中做的枣糕,用一层面一层枣叠垒成塔形,盖着用面杆成的菊花形顶,蒸而食之,名为菊花枣糕。

为什么重阳节这天要吃枣糕呢?因为“糕”、“高”同音,吃枣糕即有登高之意。至于为什么这一天要登高,据粱朝吴均《续齐谐记》载:东汉时有一个叫费长房的人,神通广大,能呼风唤雨,遣神捉鬼。有一天,他对徒弟桓景说:“九月九日你家里将有灾祸降临,须早作准备。”桓景问:“用什么办法可以免除这灾祸?”长房告诉他:“这天,你全家人各做一个红色布袋,装上茱萸,挂在胳膊上,再带些菊花酒到高山上去饮,即可避免这场灾祸。”桓景听了师傅的话,在九月九日这天,全家人到山上度过了一天,晚上回家,才安全无事。从此,“重九登高,效桓景之避灾”遂相沿成习。

今日庙会

解放后,千佛山庙会依然存在,而且规模愈来愈大,登山赏菊雅趣愈来愈浓。一进农历九月,登高者便纷至沓来,在临近重阳节的前几天,有的就从全国各地,拉着当地的特产,赶来这里“安营扎寨”。其商品之丰,人数之多,实为惊人。

往届庙会资料图

每年,进入夏历九月不久,就有从全省一些地方,甚至全国一些地方来的艺人会聚此地,有马戏团、杂技团、地方剧团、变戏法的、练武术的、说山东快书的、玩猴的、耍狗熊的等等等等,应有尽有。他们各圈地搭席棚围起来,留一出入口,卖门票收钱。规模大小不同,席棚也就有大有小,总数至少有几十座。在夜里有“夜深千帐灯”的气派,方圆几十里,颇有点动人的气势。再加上临时赶来的,卖米粉、炸丸子和豆腐脑等的担子,卖花生和糖果的摊子,特别显眼的柿子摊——柿子是南山特产,个大色黄,非常吸引人——这一切混合起来,形成了一种人声嘈杂、歌吹沸天的气势,仿佛能南摇千佛山,北震大明湖,声撼济南城了。

千佛山庙会期间,通往上山的路上,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既有踏青游玩的青年男女,也有虔诚的信佛者去兴国禅寺晋香礼佛,更有的偕妻携儿全家出动。沿途卖山货杂品、香烛元宝和日用百货的摊位鳞次栉比;卖烧饼、包子、馄饨的饭棚,高声吆喝着招徕顾客;民间工艺品、吹糖人的、捏面人的、卖冰糖葫芦的、卖儿童玩具的……琳琅满目;唱戏的、说书的、拉洋片的、玩呜嘟嘟的,更使人流连忘返。逛千佛山庙会,成了济南人的一大乐事。

近年来,千佛山庙会更是盛况空前。尽管人们登高已不再是为了避灾除害,饮菊花酒、吃菊花火锅的习俗也不多见,但来登山的人们照旧络绎不绝。人们在浏览或挑选着琳琅满目的土特产品时,总要登上山顶,纵目远眺,观赏着大好河山和如诗如画的济南新貌,不禁会浮想联翩,感受到一种美的享受。

庙会承载民俗文化

往届庙会资料图

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李万鹏认为,济南是历史文化名城,千佛山庙会是城市传统和群众需要形成的一个文化现象,它不同于一般平常的生活方式,也与平时的生活节奏不一样。

民俗专家任宝祯表示,济南原来有十几个庙会,现在只剩下千佛山这一个了,千佛山庙会应作为济南的历史文化保留下来,不要让传统的山会只存在记忆里。卖山货、卖柿子这些都是正常的,山会都会有这些东西。

山东大学教授、省民俗学会秘书长张士闪告诉记者,城市现代生活的发展与传统的兼容,对于城市传统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文化智慧的重要标志之一。千佛山庙会是重阳节的典范,参与山会就能体验到重阳节的传统风俗。庙会成为济南人的骄傲,成为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交流空间与储存器。(凤凰网山东整理)

相关专题: 山东节庆  

相关新闻:

标签:千佛山 济南 菊花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