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正谊中学与鞠思敏的“平民教育观”


来源:人民网

正谊中学(摄于1929年6月) □周琦 济南大明湖南岸、鹊华桥以东有一条不长也不宽的街,闫公祠街,后人为纪念创办私立正谊中学的齐鲁四大教育家之一的鞠思敏先生,将闫公祠街改为思敏街。正谊中学创建

正谊中学(摄于1929年6月)

□周琦

济南大明湖南岸、鹊华桥以东有一条不长也不宽的街,闫公祠街,后人为纪念创办私立正谊中学的齐鲁四大教育家之一的鞠思敏先生,将闫公祠街改为思敏街。正谊中学创建于1913年,一度是济南规模最大的私立中学,创始人之一及第一任校长就是大名鼎鼎的鞠思敏先生。从这所学校相继走出了季羡林、王幼平、孙思白、王统照等著名人士。百年风雨沧桑,原有的正谊中学后改为济南十七中,现今改为济南艺术学校。

选择校址

乱中取静

济南解放前,我在鹊华小学读书,每日四次经过正谊中学门口。当时的正谊中学很有气派,坐北朝南,大门前有一块开阔地,两边是绿色半截铁栅栏,左右两边有一对高大威严的石雕狮子把门。宽敞庄严的两扇红漆大门上,有铁钉和两个大铁链,门楣上悬挂着著名书法家于佑任先生题写的“正谊中学”四个大字。

校园内四合院连环相套,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曾有人称为“小燕园”。站在北楼望去,大明湖内历下亭、北极庙、铁公祠等景致尽收眼底,说明鞠先生在教育事业上的用心良苦,选择校址可谓是乱中取静。

那时每逢路过正谊中学,我就暗下决心,将来也要考正谊中学。解放前正谊中学只收男生不收女生,解放后男女兼收,我在1949年如愿以偿考取了正谊,可惜只读了半月的书,后又考到了公办有助学金的学校。那时我常听父兄们讲鞠先生热心办学、平易近人的事迹,可惜在我入学时先生早已逝世,但他的精神对我们却有着深远的影响。

创建之初

教员讲课不领工资

鞠思敏先生生于1872年,荣成人。他出身于旧知识分子家庭,1904年,他被保送到山东师范学堂就读。

鞠先生痛恨满清政府的政治腐败,力求革新。1906年,在革命者刘冠三的介绍下,加入了“同盟会”,参与梁启超主办的《新民从报》、严复办的《国闻报》、刘冠三创办的《白话报》,宣传革命思想。

1911年,鞠先生任山东师范学堂校长,兼任新设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1913年,为实现多年来兴办私立中学的理想,鞠思敏召集王祝晨、王讷、刘冠三、于丹波等商讨成立私立中学,经过多次选址,发现济南大明湖南岸鹊华桥以东的闫公祠街有一座破烂不堪的闫公祠,决定在其废址上建一所花园式的学府。鞠先生邀集王祝晨、王讷、于丹波、祁锡禹、吴天等为任课教师,发动亲友、动员社会力量筹措资金,任课教师讲课不领工资。

在建校之初,鞠先生曾与同学自费到教育先进的江苏、浙江、京、津、日本等地考察,并学习蔡元培、李叔同、陶行知等人的教育革命策略,与王祝晨、于丹波、范明枢共同倡导新学,探讨新的教育思想,当年被誉为“齐鲁四大教育家”。1913年9月8日,济南私立正谊中学举行开学典礼,引来各路学子报名。而学校的名字来自董仲舒的名句“正其谊而不谋其利,名其道而不谋其功”。

为了减少学校的费用开支,鞠校长在百忙中还兼任学校的勤杂工,打铃、扫地、送报纸,安排勤杂事务,每周一次的周会,全校师生会聆听鞠先生讲述爱国爱民、民族独立的道理。

鞠思敏先生刚直不阿,疾恶如仇。1929年8月,任山东省第一乡村师范学校首任校长及正谊中学董事长。1932年夏,因保护进步学生,当局下令撤销了他的乡师校长职务。后来,国民党反动派、日本帝国主义为装饰门面,对鞠先生采取劝说、威胁、利诱等手段,请先生出山为之服务。老先生大义凛然,不为所动,干脆隐居县东巷,依靠女儿鞠文佼薪水清贫度日。

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时,鞠思敏却病入膏肓,于1944年8月7日含恨辞世。出殡之日,亲朋好友、正谊中学师生和济南市民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到送葬的行列中,我父母带领兄弟姐妹也在其中,送葬队伍长达数里。

季羡林先生

数次深情回忆母校

从正谊中学相继走出了季羡林、王幼平、孙思白、王统照等著名人士。

正谊早年学生、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在《回忆正谊中学》一文中说:“在过去的济南,正谊中学最多只能算是一所三流学校,绰号‘破正谊’,与‘烂育英’凑成一对,成为难兄难弟。但是,正谊三年毕竟是我生命中一个阶段,即使不是重要的阶段,也总能算是一个有意义的阶段。”

而他在《怀思敏先生》一文中称赞鞠思敏先生是“我永远难忘的人”,他写道:“我在正谊也不是一个勤奋用功的学生,上课之余,多半到校后面大明湖去钓蛙、捉虾……对学习根本就不放在心上。但是鞠思敏先生却给了我极其深刻的印象。他个子魁梧,步履稳重,表情严肃,却又可亲。他当时并不教课,只是在上朝会时,亲自对全校学生讲话。他讲的也无非是处世待人的道理,没有什么惊人之论。但是从他嘴里讲出来,那缓慢而低沉的声音,认真而诚恳的态度,真正打动了我们的心。以后在长达几十年中,我每每回忆这种朝会,每一回忆,心里就油然升起幸福之感。”

实践

“平民教育观”

“正谊中学100年的历史,经历了从私立中学到公立普通中学,再到职业中专的转变。这在济南教育史上不多见。”曾有教育专家如此评价。

1916年,当局把闫公祠地产划拨给正谊中学,后又得到社会各界捐款,陆续建起了办公、教学楼。正谊中学对招生采取宽进严出的政策,在当时可谓与众不同。该校招生时间是最晚的,主要是等别的学校招生完毕后,正谊中学再录取。当时社会上流行一句顺口溜:“破正谊,烂育英,优等生在一、二、三中。”对学生的教育,鞠先生努力实践孔子的“平民教育观”,不主张开除学生,以柔治学,惩戒分明,学生有违规行为或经常搞恶作剧的,他都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式教育,但从不开除学生。

鞠思敏对教师兼容并包,不干涉其政治信仰,对进步学生的革命言行大加支持,引导他们学习新思想,努力改变山东教育落后的局面。之后,正谊中学名声渐起,招生数量越来越多,教学质量甚佳,在校生曾达1700余人,规模居济南各校之首,是济南最大的私立中学。鞠先生在创办正谊中学的同时创办正谊两所附小,还计划成立济南私立正谊大学,终因战局未能实现。

1956年私立正谊中学改为公立,改称济南第十七中学,学校教职工全部享受公办中学同等待遇。也许是正谊中学在创建之初就主张“有教无类”的缘故,更名为济南第十七中学的正谊中学开始着力发展职业教育,1985年正谊学校改名为济南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成为济南市乃至山东省第一所职业中等专科学校。1998年4月,经省教委批准,学校挂牌成立济南艺术中学,成为济南惟一的一所国办艺术教育普通高中。2005年,又和一职专、济南艺术中学合并,成立了现在的济南艺术学校。

相关专题: 山东金牌高中  

相关新闻:

标签:正谊中学 鞠思敏 教育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