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36年的记忆 那些年我们一起经历的高考岁月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1977年大文大理分科,1978年,明确文科考政治、语文、数学、历史、地理、外语;理科考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外语,外语作为参考。■2003年,北京、上海两地试行高考自主命题后,2004年重庆市开始实施普通高考自主命题,目前全国高考考场上共有多个不同版本的高考试卷。

自1977年恢复高考到今年,已是36个年头。36年之中,考试时间、考试科目、赶考的方式,乃至参考的年龄都几多变迁,不变的是一代又一代孜孜以求的大学梦和各自的精彩!在今年高考大幕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追忆上世纪70年代至今所历经的轰轰烈烈的高考,追忆我们那承载着太多梦想的青春岁月!

上世纪70年代:自学5个月走10公里赶考

今年65岁的熊子明是涪陵5中的一名高级教师,说起三十多年前的高考,他还记忆犹新。

1977年10月,他听到广播里恢复高考的消息,一下子呆了:“简直不敢相信!”可两个月的准备时间,对于他来说太仓促了。熊子明决定,等下一年。1978年,已经30岁的他是一所民办校的老师,于是自己开始自学,白天要给学生上课,晚上还要在家看书备考。经过5个月的自学,熊子明终于赴考了。

“那时候考点在丰都,离我家有10公里路程,早上基本上没有班车,早上五点多我就出门走路去考场。”熊子明说,步行大概要两个小时,但是一想到要参加高考,脚下就像是安了弹簧一样,一点都不觉得累。

他说,那时候参加考试的人小到十几岁,大到四十几岁,准考证就是一张纸没有照片。考试科目有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和英语。不过英语只是参考科目,都是些基础性的识别字母类的试题,很简单。考场也并不像现在这样监控严格,考生中途还可以出去上厕所,不会有监考老师陪同。那时候的考生都很刻苦认真,基本上没有出现作弊这些事情,因为大家都很珍惜高考的机会。

幸运的是,熊子明一次就通过了高考,考上了当时的涪陵师范高等专科班,也就是现在的长江师范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教师行业直到现在。

熊子明告诉记者,恢复高考后,不少青年在学校如饥似渴地学习,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绝大多数青年都是自发参加考试,交通住宿等问题都是自行解决。

上世纪80年代:干完农活搭三轮车去考场

“我们那时的高考,哪有现在这些孩子的阵势啊,又有老师带队,家长又接送。虽然上世纪80年代的高考已经是人生大事,但家里远远没有现在这样重视。”1984年参加高考的市民董佳慧说,“我们那时要先通过初考才有资格参加高考,初考落榜就没有机会了。”

董女士清晰地记得,当时自己是在高考前一天从江津农村家里赶到县城的,坐的还是邻居要蹬去县城卖米的三轮车,在赶考前一天,她还在地里干了一天农活,累得全身骨头都要散架了。“到了县城以后也没有亲戚可以借宿,她就在旅社住了一夜,第二天参加高考。考场上有两个老师,一前一后监考,其实我觉得也没有多严格。”

“我父母也没有接送或者加餐,在家里该喂猪喂猪,该种田种田,跟平时一样。”董女士表示,在考场外,极少看到送考的家长。虽然那时家里也希望孩子能够考上大学,成为“知识分子”,但是在行动上没有什么特殊的体现,这也有一个原因,在当时,高考的录取率很低,所以落榜并不是什么大事,考上大学的人毕竟还是少数,能考上的就是幸运儿。大家都认为就算考不上大学也有其他出路。“后来成绩出来时,我遗憾地落榜了,不过当时也没有太大的感觉,觉得考不上就去工作嘛。”

“那时,大部分考生赶考的方式都是自行坐车到考点,考生也是住在自己家里,而不少考场用凉水降温,感觉很正常!”董佳慧很是感慨地说:“现在的考生们幸福多了,父母、老师都各方面照顾,去考试还要老师带队或父母接送,我们那时一般都是自己去,而且也没有现在这种交通管制,学校门口还是跟平时基本一个样。”由于夏天天气炎热,而考场又没有安装吊扇,她当时还带了风油精防止中暑。

上世纪90年代:有了统一住宿流行吃补品

“我们那时候,高考考上了,命运几乎就是从此改变了,在我们那个小县城更是如此。想要走到城市去,高考是一大机遇。”出生在永川区朱沱镇的曹照华先生是在1997年参加的高考,他回忆着当时的情形:“高考前,我们教室的小黑板上一直写着‘知识就是力量’的字样,大家也都坚信,高考成功了就意味着整个人生的改变。”

“当时是学校统一包车去考场,所有同学先到学校集合,因为学校担心考生自己搭车去考场会迟到,并且统一安排的住宿。”曹先生说,那时的高考还是在七月份,记得高考当天早上,妈妈给他煮了一碗面,里面加了两个荷包蛋,也不算什么丰盛的营养餐,但那时家里条件一般,加两个鸡蛋已经是父母为高考的加餐了。但是,班上一些家庭条件好的同学都备有太阳神补脑液之类的补品,那时候流行吃这些补品。在考场,一些原本就住在县城的考生家长会陪考,给孩子送水送饭。

一个月后,曹先生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家人都很高兴,当时家里出了个大学生还是件大喜事,不像现在这么普遍,孩子们几乎都会念大学。”但从1996年起,全国37所重点院校试行并轨制收费,意味着念大学要自己出钱读书了。“当时家里虽然高兴,但觉得学费还是有些压力的,有时可能还要找亲戚朋友借点钱。所以上了大学以后,我在课余时间会打一些零工,用现在大学生比较时髦的说法就是‘做兼职’,来帮父母减轻压力,解决一部分自己的生活费。”

“上世纪的90年代初,高考对人生前途的影响不小,所以,很多农村考生只要有一点点条件,都会拼尽全力去挤高考这道独木桥。”曹照华说,1995年到1998年间,考大学的难度没有降低,虽然没有开始大规模扩招,但那时的大学生似乎失去了一定的神圣光环,已经不像上世纪90年代初那么高不可攀。1999年对于许多考生来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扩招、实行“3+X”的高考模式、考后填报志愿。该年,全国高校招生数在1998年208万人的基础上激增了22万人。回忆起当年的高考,高考对于自己命运的改变,曹依然很激动。

21世纪前十年:考生都是“大熊猫”累坏家人

2007年参加高考的张希明回忆当时高考的情形,用一个词概括了自己当时的待遇:“大熊猫。”“我觉得自己就跟一只大熊猫一样,全家都在重点保护。当时临近高考时,家人给他买了很多营养品,晚上在学习时妈妈也会送上刚刚温好的牛奶。”她说,马上就要高考的那几天,父母也不像往常那样督促我学习了,说话也非常轻柔,除了营养品,妈妈还专门去书店买了营养食谱,每天变着法做菜。

张希明回忆着赶往考场的情形:“高考当天,本来计划父母陪着我早点出发,打车赶到考场,但刚出门不久就遇到了专门免费接送考生的‘爱心车’,我们就拦下来问了一下,司机师傅特别热情,说保证安全、快速地把我送到考场,我们就上车了。一路还算顺利,其他车辆看到有接送考生字样也会让路,虽然学校附近有交通管制,但下车的地点离考场很近,我当时就是这样到的考场,感觉赶考的路上,我们考生最大。”

一来到巴蜀中学的考场,家长和考生对半分,陪考大军远远超过她的想象。“其实本来那天我父母是需要上班的,不过他们特意请了假在考场外面陪我。直到我考完一门出来,他们都一直站在门口,又是给我擦汗又是给我递水的,也不敢问我考试的情形,说实话,我觉得他们比我都紧张。”张希明笑着说,这样反而让她觉得比较有压力,自己在里面答题,父母在外面顶着烈日提心吊胆地等,让她于心不忍。最后她顺利考上了重庆大学,现在在华中科技大学读研究生。“也算是对得起父母当时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了。”

高考档案

恢复高考至今

历次重大改革

商报记者叶惠娟实习生裴桐

从1977年恢复全国统一高考,至今已有36年。高考制度一直在争议中变革、发展,从考试科目到考试时间;从全国一卷到全国多卷,高考多元化改革从来没有停息过。

■1977年8月,时任武大副教授的查全性在会上坦言直陈:必须立即改进大学招生办法,恢复高考。当年冬天,我国就进行了首次高考。

■1977年大文大理分科,1978年,明确文科考政治、语文、数学、历史、地理、外语;理科考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外语,外语作为参考。

■1980年,外语考试成绩,按30%计入总分,专科学校仍可作为参考分。

■1982年,外语成绩按70%计入总分,从1983年起,100%计入总分。报考专科学校考生的外语成绩是否计入总分,由各省、市、自治区确定。1982年生物满分为50分。

■1983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方法。规定在中央部门或国防科工委系统所属的某些院校,按一定比例实行面向农村或农场、牧场、矿区、油田等艰苦行业的定向招生。

■1985年,教育部规定:可以从参加统一高考的考生中招收少数国家计划外的自费生。一向由国家“统包”的招生制度,变成了不收费的国家计划招生和收费的国家调节招生同时并存的“双轨制”。

■1996年,中国高等教育试行并轨招生,高校学费开始增加。1997年高校全面并轨,学费年增长幅度达到了30%,甚至50%。

■1999年,教育部在全国范围组织了10个省(区、市)和北京大学等400余所高校进行了网上录取试点工作。目前,高考网上录取基本普及。

■1999年在全国新一轮的高考改革中,广东率先实施“3+X”高考科目改革试验方案。“3”是语文、数学、英语-这是必考的;而“X”则是在政治、化学、物理、生物、历史等科目中选择。

■从1999年起,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高校扩招,从199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108万人,到2002年全国高校计划招生275万人,增幅高达154.6%。

■2001年4月2日,教育部宣布取消高考考生“未婚,年龄一般不超过二十五周岁”的限制,报考普通高校年龄、婚否不限。

■2003年,孩子们戴着口罩走进考场,夏季高考因为“非典”由传统的7月7日提前到6月7日。在这之前的26年里,高考一直在7月7日开始。

■2003年,北大、清华等22所高校被赋予5%的自主招生权。

■2003年,北京、上海两地试行高考自主命题后,2004年重庆市开始实施普通高考自主命题,目前全国高考考场上共有多个不同版本的高考试卷。

■2012年4月,教育部发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今后公办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规模将保持稳定,长达13年的高校大规模扩招运动走到终点。

■2013年,新课改方案按照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两类,设置相应的考试科目。普通本科类考试科目保留现有“3+X”设置模式,即语文、数学(文/理)、外语、综合(文/理)。总分仍为750分,其中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外语150分(含听力30分)、综合(文/理)300分。普通高职专科类只考语文、数学(文/理)、外语。总分4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含听力30分)各150分。

相关专题: 山东高考改革  

相关新闻:

标签:高考改革 高考试卷 含听力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