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山东名人馆——刘国松现代水墨艺术馆


来源:山东博物馆

人物简介 刘国松 刘国松,祖籍山东青州,1932年出生于安徽蚌埠。1948年考入南京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1949年随遗族学校到台湾。1951年考入台湾师范学院美术系。1956年创立“五月画会”

人物简介

刘国松

刘国松,祖籍山东青州,1932年出生于安徽蚌埠。1948年考入南京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1949年随遗族学校到台湾。1951年考入台湾师范学院美术系。1956年创立“五月画会”,掀起台湾现代艺术运动。1960年应聘担任中原大学建筑系讲师。1961年受建筑界材料理论影响,放弃油彩与画布,重回纸墨世界。1968年发起成立台湾“中国水墨画学会”,倡导中国画的现代化,因开辟了在现代时空下表达现代人精神的水墨画新境界而被台湾画坛誉为“现代水墨之父”。曾任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主任、台南艺术大学造型艺术研究所所长,受聘美国威斯康辛州立大学、爱荷华大学客座教授,当选国际艺术教育协会亚洲区会长。获世界艺术文化学院颁发的荣誉博士学位及中国首届中华艺文奖“终生成就奖”。参加世界各国美展50余次,画作为世界63家收藏机构收藏,在世界各地举办个人画展百余次。

展览概况

“刘国松现代水墨艺术馆”设在山东博物馆12号展厅,作为“山东名人馆”的一部分,永久展示刘国松先生捐赠的绘画作品。所展出的102幅作品,为其各个时期的创作,作品的创作年代从1949年延续至2013年。其中,有最早的人物小像《妈妈,您在哪里?》,也有近来的新作《秋之变奏》、《四季册页》。展览按年代排列展示作品,能够体现其整个艺术发展的历程。作于1950年代初的《白描人物》、《花鸟》、《山水》、《树石图》等,展现了先生早期娴熟的传统国家技巧;稍后的《又梦塞尚》、《裸女》、《静物》、《褪了色的玫瑰》,则体现出其着力西方绘画的努力。1960年代的《回旋曲》、《岭上烟雨》、《临流直下》,是先生回归东方水墨之后的创作,使用粗厚的“国松纸”,以大笔触的狂草式线条和“抽筋剥皮皴”技法,营造出东方抽象水墨画的意境。1969年的《地球何许?之7》、1972年的《环中》、《一个东西南北人》等是先生“太空画时期”的作品,他将这一创作题材延续至今,如《午夜的太阳》(2005年)、《汇报:神舟六号之5》(2008年)皆是近年推出的该系列新作。1970年代中期,先生开始实验水拓法,《钱塘潮》(1974年)是其较早的水拓画,将月下潮水翻滚拍岸的景象尽现画中;《天池》(1982年)是其驾轻就熟的水拓作品,以水拓法在画面上呈现出行云流水的动感,形成笔锋不可及的玄妙之境。1980年代,他转入渍墨画的探索和实验。最早的渍墨画《山耶?荷耶?》(1986年),以渍墨法将山水、荷影的意象发挥得淋漓尽致;近年创作的《濑》(2005年)、《卧龙海秋波》(2007年)、《卧龙海四季印象》(2009年)等九寨沟系列作品,是在描图纸上以渍墨法表现九寨沟的波光潋滟及水波的动、静之美。西藏组曲系列则充分利用独特的“国松纸”和“抽筋剥皮皴”技法,展现出雪域高原的自然原貌。《费利崎河谷》(2007年)、《罗布崎》(2011年)、《雪枝下的春意》(2011年)等,皆以此种媒材和技法展现出不同的景观。

艺术馆所展示的全部作品中,有82幅为刘国松先生先后无偿捐赠给山东博物馆。按照山东博物馆与刘国松先生友好协商达成的捐赠协议,今后,刘国松现代水墨艺术研究中心将定期举办刘国松个人新作展和召开学术研讨会,并从新作展中选出3至5幅代表性作品无偿捐赠给山东博物馆,最终捐赠作品总数不少于100幅,以充实、更换和保护艺术馆中的在展作品,确保中心的可持续发展。刘国松先生还决定将获得的“终生成就奖”100万元奖金捐给山东,作为“刘国松现代水墨艺术基金”,以推动水墨画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刘国松现代水墨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

为了推进中国现代水墨艺术的发展,探讨刘国松的水墨艺术成就,山东博物馆于“刘国松现代水墨艺术馆”开馆当日,召开“刘国松现代水墨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同时“刘国松水墨艺术研究中心”正式成立。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地区、德国、美国、韩国等国内外三十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研讨会的议题包括①刘国松先生艺术之路探索;②刘国松先生现代水墨艺术实践与理论研究;③刘国松先生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④刘国松先生的影响及对海峡两岸艺术交流的贡献等。研讨会将于4月28日结束,研讨会论文将结集出版。

展厅实景

相关专题: 山东博物馆  

相关新闻:

标签:刘国松现代水墨 山东 作品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