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甘做滨海播绿人(时代先锋)


来源:人民日报

他三十五年如一日,扎根基层,苦干、实干、巧干,闯出了一条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新路子。日照市林业局局长张博华告诉记者,2007年,郑培宏被任命为东港区林业局局长,出人意料的是,2009年任期届满时,郑培宏坚决辞去局长的职务,回到林场继续栽树。

【阅读提示】

他三十五年如一日,扎根基层,苦干、实干、巧干,闯出了一条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新路子。他就是山东省日照市国有大沙洼林场场长郑培宏。

蓝天、碧海、绿树、金沙滩,漫步在初夏的山东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海浪声、松涛声此起彼伏。谁能想到,20多年前,这里还是负债321万元的贫困林场。

正是在山东省日照市国有大沙洼林场场长郑培宏的带领下,林场职工艰苦创业、锐意改革,努力探索以林为本、以林兴游的科学发展道路,将这个濒于破产的林场发展成为年综合收入6000万元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同时也带动周边十几个小渔村走上了致富路。

苦干:临危受命勇挑重担

1977年,年仅18岁的郑培宏来到大沙洼林场,开始了35年的播绿生涯。

大沙洼,顾名思义,地势低洼的沙窝窝。要在这样的盐碱地上植树造林,难度可想而知。林场条件艰苦,郑培宏却乐在其中。刚到林场工作时,为了学好嫁接技术,他常常一边走路,一边拿着枝条练习,很快就成为场里的技术能手。1985年,26岁的郑培宏就担任了林场副场长。

挑战来自上世纪80年代末。那时,大沙洼林场由全额拨款划归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一时无法适应市场需求,林场发展陷入困境。最困难的时候,林场累计欠款321万元,职工整整23 个月没发工资,99个职工只剩下了20多人。

“321万元是啥概念?那时全场职工一年的工资总共也不到10万元。有本事的人全走了,剩下的都是没门路的。”林场职工马先锋回忆说。1993年11月,郑培宏临危受命,担任林场场长。

郑培宏面临的是怎样一个烂摊子:欠款天天有人追讨,他最多时一天收到了8张法院传票;没钱交电费,他以个人名义担保写借条……内忧外患,林场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历程。

实干:探索林场改革新路

为了能让大家尽快领到工资、吃上饭,郑培宏一点点探索着,他带着大家养过鸡、养过猪、育过虾苗……多次尝试,多次失败,最终一个崭新的思路形成了:立足林场独特的资源优势,以森林公园开发建设为契机,以旅游业带动林场经济发展。

说时容易做时难。搞旅游开发,林场一无经费二无经验,基础设施几乎为零。郑培宏领着大伙在海边辟出一个简陋的海水浴场。1994年8月,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正式挂牌营业。第二年,林场对海水浴场进行了扩建改造,当年实现旅游收入4万多元。在争取优惠政策的同时,郑培宏带领林场职工修路、治河、栽树、摆花、种草。短短几年时间,林场先后完成投资开发项目31个,投资总额1.8 亿元,景区的“吃、住、行、游、购、娱”等产业链条初步形成。

不仅林场发展了,郑培宏还带动周边百姓共同富裕。秦楼街道任家台村村支书王者祝告诉记者,如今村里500户人家全都发展起“渔家乐”,仅一个夏季,普通人家就能创收十来万元。

如今,林场年游客接待量超过60万人次,初步探索出一条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新路子。大沙洼林场先后被评为“全国林业系统先进集体”等,郑培宏本人也获得“全国绿化奖章”等荣誉称号。

巧干:争当现代林业领路人

荣誉面前,郑培宏没有迷失方向;成就面前,他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如何发挥森林的生态文化效益,探索现代林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摆在林业人面前的时代课题。

“以林为本,生态优先”,郑培宏每年从旅游收入中拿出400多万元资金反哺林业,林场收购了周边村庄的洼塘、闲置地进行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

郑培宏还积极开展了海防林改造试验,“林中造林、树下栽树”,大力发展立体复式混交造林。他主持完成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与更新改造工程”,被定为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科技示范工程。

如今,大沙洼林场的植物种类达到200种,建成了江北最大的水杉林地,不仅实现了“以林兴游、以游养林”,还保护了周边的数万亩农田不受飞沙和海雾的侵害,有效改善了当地的气候条件。

日照市林业局局长张博华告诉记者,2007年,郑培宏被任命为东港区林业局局长,出人意料的是,2009年任期届满时,郑培宏坚决辞去局长的职务,回到林场继续栽树。记者问为什么?郑培宏憨厚地笑了:“我不适合当官,这辈子就和种树有缘!我只想继续沿着海滩造林,把森林公园建成与国际接轨的海滨度假区。”

相关专题: 漫步日照滨海国家森林公园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黄珊]

标签:甘做滨海播绿人 时代 林场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