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贺年卡 象征喜庆吉祥
2014年01月28日 11:14
来源:凤凰网山东日照频道
古代的贺年卡 贺年卡,也称“拜年帖”,是在元旦或春节送给亲友的一种艺术纪念品。如今的人们喜欢互赠贺年卡,以联络情感,表达祝福。其实我国自古就有贺年卡,最早可追溯至秦汉时期,当时的人们在新年互相拜访时
古代的贺年卡
贺年卡,也称“拜年帖”,是在元旦或春节送给亲友的一种艺术纪念品。如今的人们喜欢互赠贺年卡,以联络情感,表达祝福。其实我国自古就有贺年卡,最早可追溯至秦汉时期,当时的人们在新年互相拜访时先要呈上一张名片通报姓名、籍贯和身份,名片以竹木削成,因而称作“名刺”或“通刺”,这成为贺年卡的雏形,不过当时还主要是官僚和士大夫们的贺年之物。
清代学者赵翼在 《陔余丛考》中说:“古人通名,本用削木书字,汉初谓之谒,汉末谓之刺,汉以后虽用纸,而仍沿用刺。 ”可见,自东汉以后,造纸业的发展为贺年卡提供了新的材料,文人雅士开始在纸片上绘制一些象征吉祥的花卉、人物等图案,然后写上自己的姓名送给亲友,以此贺岁,一张贺年卡往往就是一帖精美的书法作品。
古代的贺年卡
到了唐宋,贺年卡除沿袭“通刺”的旧称外,又叫“飞帖”或“门状”。唐贞观年间,国泰民安,唐太宗在新年时大宴群臣,并用赤金压制贺年卡,镌刻御书“普天同庆”作为赐赏,恭贺佳节。到了宋代,送贺年卡已成为一种时尚,并出现了合页、连页等新式样。南宋文学家周密在《癸辛杂识》中记载:“节序交贺之礼,不能亲至者,每以束刺签名于上,使一仆通投之,俗以为常。 ”
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征明在一首《贺年》诗中写道:“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可见,贺年卡当时已经被广泛使用了。明朝天顺年间还出现了用“梅花笺”书写的贺年卡,称为“片子”,就是用印有梅花图样的笺纸裁成长三寸、宽二寸大小的卡片,写上名称、地址,于农历正月初一在亲友间互相赠送。
相关专题: 日照新春贺年会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