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莱芜市环保局局长毕占明:同呼吸 共奋斗


来源:莱芜新闻网

编者的话: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同呼吸,共奋斗”,旨在激发全社会为改善空气质量,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而奋斗。关键思路:深入基层一线,切实解决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群众路线教育,提升服务能力。

本报记者 时玉田 通讯员 兰建凯

编者的话: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同呼吸,共奋斗”,旨在激发全社会为改善空气质量,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而奋斗。当前,我市正处在建设“大莱芜、强莱芜、新莱芜”的关键时期,市委、市政府把大项目建设作为今后几年的中心工作,经济发展进程中,既要讲求经济效益,更要重视生态效益,两者如何兼顾?如何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统一?记者专访了市环保局局长毕占明。

焦点关注一:我市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效及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关键思路:围绕改善环境质量、确保环境安全、服务科学发展三条主线,全市资源环境约束成效明显。但是,环保工作任重道远,环境质量的改善与人民群众对环境的期望值还有差距。

记者:近几年,我市在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水环境改善、大气污染防治、生态建设方面都走在了全省前面,我市取得了哪些实质性进展和成效?

毕占明:近年来,全市环保系统按照“三高一大”的总要求,认真落实《关于建设生态莱芜的决定》,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突出改善环境质量、确保环境安全、服务科学发展三条主线,狠抓减排,突出治气、治水,建设生态莱芜,环保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省厅核定发布的一些数据可以证实,比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的完成情况,2012年我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年度减排率分别达到5.86%、5.63%、2.54%、8.27%,减排任务完成情况居于全省前列,连续两年获得全省一等奖。再有,水环境质量,出境断面角峪桥COD年均值为15mg/l、氨氮0.340mg/l,与去年同期相比,COD和氨氮浓度分别下降48.3%和58.7%,获得2012年水环境质量改善一等奖。在大气方面,全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14.0%、16.3%和0.7%,2012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为67.2%,比去年同期提高3.9个百分点。

记者:一分辛勤一分收获,这些实实在在的数据,也展示了我们环保部门实实在在的工作,可以想象,在这些全省领先的数据变化中,我们的环保工作者也一定付出了很多。

作为传统产业占比超过55%的莱芜,当前环保工作还面临哪些实际问题呢?如何面对传统污染问题和新环境容量瓶颈?如何更好地提升环境质量和发展空间?

毕占明: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一是结构性污染问题依然十分突出。钢铁、电力、建材等重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55.7%,这些行业能耗高、排污量大,治污减排工作面临着新增排污量大和缺乏减排项目支撑、减排后劲不足的双重压力。二是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压力增大。老城区污水管网不配套、未能实现雨污分流,莱城第一污水处理厂超负荷运转,确保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的困难仍然很大。城市空气质量仍不容乐观,主要污染物指标在全省排名靠后,群众对良好空气的期望高与环境质量低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三是环保基层基础工作薄弱。各区、各园区监管能力薄弱,人员素质、装备水平与日益繁重的环保任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诸多环境问题无法在基层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

对此,我们立足实际,不等不靠,务实创新,积极为全市环境质量改善努力,努力为全市经济发展和大项目建设出力,致力于为人民群众幸福满意服务。尤其是服务大项目建设方面,严格执行环评“三同时”,缩短审批时限,提高服务效能,没有一个大项目因环评影响落地。与省环保厅签订了《环境保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对全市48家重点企业实行环保服务代理制,探索、实施了以“改、建、提”为主要内容的污染减排及生态环境良性运行机制,为破解环境瓶颈奠定了坚实基础。

焦点关注二:以“改、建、提”为切入点,以调结构、控新增、减存量为突破口,破解我市环境容量瓶颈

关键思路:实施“改、建、提”环保新机制,落实目标责任,推进污染减排,把好环保关口,严控新污染产生,促进结构调整。

记者:前不久,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改、建、提”加快生态莱芜建设的意见》,提出了2015年污染减排目标任务,都有明确的、具体的指标、数据。面对这些硬指标,我市出台了哪些硬措施?

毕占明:以“改、建、提”为核心的环保工作新机制,是市委、市政府立足我市实际、经过深入调研提出的,是破解环境瓶颈、促进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环保工作的总体思路。改,主要是改工艺、改结构、改布局,以“改”优化经济发展;建,主要是建工程、建设施、建园区,以“建”保障经济发展;提,主要是提质量、提容量、提水平,以“提”支撑经济发展。当前,要重点抓好区域环评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对项目的环境承载能力。

记者:调结构、控新增、减存量是破解环境容量的关键所在。对此,我市如何调整减排结构,保持环境容量的动态平衡?

毕占明:推进污染减排工作,要坚持“调结构、控新增、减存量”的主攻方向。认真落实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的各项措施,强化目标责任考核,按照“先算、后审、再批”的原则,加强对新扩、改项目的管理,严格控制新增量,加大对现有项目的治理力度,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腾挪环境容量空间。要继续把钢铁企业的烧结、焦化脱硫、电厂的脱硫再提高作为重中之重,确保年底前全市10台共1900平方米的烧结机全部建成脱硫设施,并稳定达标;12座焦炉全部按照新标准(SO2由原来500mg/m 3加严至100mg/m 3),全部达标;莱芜电厂、莱城电厂、阳光电力、汶源热电4家电厂全部拆除旁路,其中莱城电厂的排放标准由目前的800mg/m 3加严至200mg/m 3。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由市经信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按照省里计划完成落后产能淘汰工作,争取在结构减排上取得新突破。

相关专题: 党的群众路线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得格]

标签:毕占明 减排 环保局局长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