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为老龄化长辈们做什么
2014年04月23日 09:34
来源:钱江晚报
原标题:我们能为老龄化长辈们做什么 家住仓前街道的刘阿姨前不久在医院的经历让她惊觉:自己已经“摔倒”在数字化时代,如果那天孩子陪自己去了医院,能及时“扶”一下自己,也许就不会有那么郁闷的事儿。 当
原标题:我们能为老龄化长辈们做什么
家住仓前街道的刘阿姨前不久在医院的经历让她惊觉:自己已经“摔倒”在数字化时代,如果那天孩子陪自己去了医院,能及时“扶”一下自己,也许就不会有那么郁闷的事儿。
当天刘阿姨是去医院的自助服务机上预约血液检查,预约的操作流程却有了新变化,原本机器刷读的号码变为需要自己输入。而且印在纸上的号码字体很小,刘阿姨需要老花眼镜来帮忙。从刘阿姨弄明白操作流程的变化,再到包里翻找眼镜花了一些时间,当时排在队伍后面的一个男子就大声地嚷嚷了一句:“怎么这么慢,这么久了都没动的”。刘阿姨一听,也着急了,掏出的眼镜都没拿稳掉到了地上。“当时我越着急越是出错,好不容易才把预约弄好,听着身后抱怨声我心里真的很不是滋味”。刘阿姨叹了口气后接着说:“当时要是有女儿在身边,能帮我按机器的要求重新操作,不像我这样反应慢,也就不会耽误到后面的人的时间了。”
60岁是道“分水岭”
不仅是医院里的自助服务机,ATM机、智能手机、电脑这些在年轻人眼里简单便捷、能够无师自通的工具,到了长辈们那里却成了难以驾驭的高科技,让他们感到有点无所适从。
笔者在走访中发现,长辈们在这个数字时代时是迎面赶上还是知难而退,有着这么一个规律:60岁是个分水岭。即60岁以下的父母们还不至于成为数字时代的“文盲”,60岁以上的父母、爷爷奶奶们,光是听见智能手机、电脑这些东西的名字,就连连摇头摆手。当然也不排除一些特殊情况,像80岁的大爷能“玩转”电脑这样的新闻也见诸报端。
在杭州读研的蔡同学,他父母50多岁,“我爸妈换手机的速度比我快多了,而且比我早用上智能机,最近还买了个kindle(电纸书阅读器,笔者注),说以后将是电子书的天下了。”
家住临平的周阿姨刚退休了没几年,最近入手了一台小米手机,刚刚学会了使用微信,还是有点不习惯,“不像打电话能马上得到对方的回复,老让我等的着急”。
常去街心公园闲逛的王大爷今年77岁了,他觉得现在去趟医院、去银行取钱总觉得很不方便,那些机器种类繁多,每个操作起来都不一样,每次都要麻烦志愿者或者找工作人员帮忙。孙女送的全新的智能手机,他试着用了一下就连连讨饶,“现在那手机躺在家里睡觉,还是我这老式的诺基亚手机用的顺手”。
“我会用的也就收音机和电视机,但现在电视机加了个机顶盒,看电视也变复杂了。上次我不知道按了什么键,把电视画面弄没了,一直等到儿子周末有空过来帮我弄,结果他一下就弄好的事儿跟我讲了半天我也没弄明白。”85岁孙爷爷对于其他电子产品,名字和东西都还有点对不上号。
当老龄化社会遇见数字时代
我们能为长辈做什么
笔者从区老龄办发布的统计公报中获悉,截止2013年底,全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17.18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9.02%,65岁以上老年人口11.56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2.8%。按照国际通行的老龄社会标准是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可见,我区也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年轻人追赶着高科技的浪潮时,回头却发现身边的长辈在这股浪潮下摔倒。当现在的年轻人还在牙牙学语时,父母一直耐心教;当父母过了盛年,记忆力、学习能力衰退时,年轻人能够为他们做些什么?
首先来看看数字产品的生产者们。在笔者的走访中,不止一位中老年人抱怨过智能手机、自助服务机上的字太小,看起来很吃力。现在大多数数字产品并不适合老年人使用,但也能看到一些数字产品设计者为服务中老年用户作出的努力。
微信的开发团队在关怀中老年用户方面,特别设计了语音输入功能、语音信息转文字功能、双击屏幕文字放大阅读等。搜狗输入法里自带一个“老年版皮肤”,选用此皮肤打字时显示的字体要大很多。
小米公司则开发出“老人模式” 的手机系统,在该模式中,除字体会变粗、字号会变大之外,又简化了很多系统操作,适合中老年用户使用。
此外,现在有不少手机生产商在开发“老人手机”市场,不仅手机的键盘、字体、声音等的设计都很贴近老年人的需求,还开发出子女远程设置老人手机的功能,以及可以实时定位查询、防止走丢的功能。
但在同时我们也看到这些产品仍然有着没能涉及的地方,例如没有中老人可看的懂的说明书,图文并茂并且字体很大易懂。说到这里,大家还记得之前在微博上引起疯况评论转发的“手绘微信说明书”吗?
这本充满爱意的“说明书”作者是毕业于重庆邮电大学的张明,现在北京从事儿童美术推广工作。“说明书”共有7页,里面详尽地画出使用微信时会用到的每一个界面,并圈出常用的图标,并在旁配文标注使用细则。当时不少人被戳中泪点,纷纷在微博上“跪求高清版,想要打印出来给自家父母”。
58岁的王阿姨就是这份“手绘微信说明书“的受益者,她说:“我女儿把说明书打印出来给我,我就看着自学微信。孩子工作忙,很少打电话回家,我有空就去刷一下朋友圈看看孩子发的东西,就能知道她都在忙些啥。有时候有事儿要跟她说,但又不急着要她回答我的,我用微信发过去,等她空了就会回复我。这样一来,我发现微信还是个挺好的东西。”
26岁的俞小姐,也受到那份说明书的启发。当她教父母用智能手机、上网时,先演示一遍,再让父母自己操作,自己则在一旁写下操作过程,遇见父母老记不住的地方,就写得特别详细一些。日后父母能按着这份笔记自己“复习”,次数多了就熟能生巧了。
“只要孩子肯教,我们自己也想学,就没有学不会的事情。比如说那些打车软件,孩子能帮我在手机里装好设置好,我也能用这软件打车”临平的周阿姨这样告诉笔者。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