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追求·痴迷·修养——李建军与他的篆书艺术


来源:中国山东网

龙年春节,从除夕到正月初二,窗外鞭炮声声,热闹非凡。李建军先生却猫在书房里,一笔一划地创作他的篆书长卷《出师表》……这既是他痴迷书法艺术的真实写照,也是他篆书艺术日臻成熟的最好解读。 君子乐得其道

龙年春节,从除夕到正月初二,窗外鞭炮声声,热闹非凡。李建军先生却猫在书房里,一笔一划地创作他的篆书长卷《出师表》……这既是他痴迷书法艺术的真实写照,也是他篆书艺术日臻成熟的最好解读。

君子乐得其道

李建军自幼爱好美术书法,从小学、中学到下乡,办宣传栏,抄黑板报,是他的强项。可这期间他并未表现出对书法艺术的特殊偏好。后来考上大学,直至毕业后从政二十多年,虽然他买了许多字帖、书法集,学过画,临过帖,但对书法艺术仍停留在欣赏的阶段。是什么原因使他徜徉在书法艺术的海洋里,很快从欣赏、临习到痴迷呢?李建军道出原委,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的繁忙,他越来越感到丰富业余生活的重要。人们对业余生活的追求有不同的境界,有的沉溺于灯红酒绿,有的乐于读书休闲,有的爱好琴棋书画,从小爱好艺术的他,自然选择的是后者。他认为,这既可以充实自己的业余生活,又可以提升自己的品位与修养。于是,已届知天命的他开始提笔挥毫,习书临帖。

李建军迷上书法,是被中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所吸引。他开始练习过行书,仅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就临写过上百遍。然而他最钟情的、也是最有艺术感觉的,还是篆书艺术。在书法艺术长河中,篆书具有开山的地位,是最古老的文字形式,从殷商甲骨文、两周金文、石鼓文,到秦小篆,流行一千多年。虽然从两汉开始,篆书作为实用文字的功能被隶书所替代,但作为书法艺术的一种形式,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历代书法家和爱好者的青睐。特别是金文大篆,其书写者没有留下名字,可他们都是当时的书法高手,这些铸在铜鼎上、铭器上的篆书,都经过了艺术加工和美化处理,体现了古典高雅的贵族气息,具有一种厚重感。一旦找到自己的所爱,李建军便痴迷其中。

书法是“写”出来的,没有十分的功夫难得十分的收获,然而写的过程又是枯燥的。李建军说,越学越练就越感到苦恼,觉得该学该练的实在太多了,必须加倍努力。学习书法贵在坚持,不能三日打鱼两日晒网,不能抱怨没有时间,必须挤时间。尽管他的工作公务比较繁忙,他却尽可能地挤出时间练习书法。清晨早起床练一个小时,中午挤一个小时,晚上有公务活动回来后再写一小时。到了双休日、节日长假,他更是如鱼得水,在书案前一写就是十几个小时。出差在外,他都带上笔墨,利用休息时间写上一阵。就是乘飞机、坐火车,他也随手翻阅有关篆书的书刊。他说,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源远流长,内涵丰厚。自己学习书法起步晚,更需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去学习,去研修。正是在这种痴迷中,李建军的篆书艺术在不断地提高、升华。

君子博学于文

学习篆书需要坚实的古文字基础和博采众长的艺术境界。古人云,取法其上,得乎其中。李建军寻觅所有能找到的篆书名帖资料,《毛公鼎》、《散石盘》、 《石鼓文》、《秦峄山碑》……这些铭文、石刻成了他临习篆书的范本。他还拜访篆书名家和研究古文字的大学教授,学习篆书知识。有时为了一个字的出处,他查遍不同辞书字典。在这锲而不舍的追求中,使他不断拓展艺术境界,对篆书这种古老的的书法艺术形式有了理性的认识和艺术的把握。

艺术需要一种感觉和修养。书法艺术的突出特点,是用点线这种最简单的表现形式来表达作者丰富真实的情感内容。一笔一划是书法的基础,线条的功力、间架结构的布局,直接决定了书法的艺术表现力。李建军临习着古代铭刻,体会着书法艺术的奥妙。他开始写甲骨文、金文、石鼓文,但写到一定阶段,感到这些形式不能充分表达内心的情感,他又练习写小篆,博采众体之长,用小篆的笔意来写大篆。大篆是从金文到小篆过渡的书体艺术形式,既具有雄浑厚重、质朴遒劲的特色, 又具有刚柔相济、奔放流畅的气韵。李建军的篆书完全找到了这种艺术感觉。他借鉴著名书法家蒋维崧先生用毛笔的意味表现金石铭文的艺术特征,充分发挥笔墨的表现力,把对生活和艺术的理解融入到篆书艺术之中,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从而逐步形成了其大篆书法气势恣肆而又浑厚质朴、用笔豪放而又工整圆润、结体流畅而又充满意趣的艺术风格。一位从未见面的书法名家看到李建军的篆书作品后给予两点评价,一是功底深厚,二是对文字有研究。山东省博物馆专门收藏了李建军展出的两幅作品。这些都是对李建军篆书艺术的最好评价。

李建军认为,篆书这种艺术形式更适合表现传统文化内容,他开始多是书写一些古代诗词和名言警句,尤其是他觉得中国儒家崇尚的君子,是人生最高的境界, 是最好的人格,所以他书写了大量散见于《易经》、《礼记》、《论语》、《孟子》以及历代文人墨客诗文中论君子的名言,与人们共勉。后来,为了丰富书法作品的内涵,他又用篆书这种古老的文字来书写历代美文:《出师表》、《秋声赋》、《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赤壁赋》……书写这些篆书长卷,需要更深的功底、更大的毅力,使其作品达到了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有机统一,拓展了篆书的书写形式,增强了篆书的艺术表现力。

君子以文会友

李建军感到,学习书法的一个最大收获,是结识了一批书画界的朋友,与他们一起,谈书论画,切磋艺术,开阔了眼界,提升了艺术的感悟力。

他还利用主政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的有利条件,把书法艺术带到国外,演绎着对外文化交流的佳话。2011年初,他率团访问日本韩国。在韩国全罗北道市,当具有书法艺术家传的市长看到李建军的书法后,便摆下纸砚笔墨,和他分别用隶书和篆书共同书写了孔子的名言“和而不同”。在日本山口县,有位议员第二天要出席母校的60周年庆典,便请李建军为他当场书写了“仁义礼智信”五个大字,说要作为最好的礼品赠送给母校,并以此为题目在母校作演讲。2011年6月,在日本举行的支援福岛地震灾区早日恢复动员大会上,主办者把李建军的篆书作品赠送给了日本改革新党主席荒井广幸。日本前首相、日本世界孔子协会名誉会长福田康夫还把《孔子书道奖》奖状颁发给李建军,以表示对他通过书法艺术传播孔子文化的赞赏。目前李建军的一百多幅篆书作品已经作为对外文化交流的礼品,赠送给了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意大利、瑞士、希腊等国外政要和友好人士,让海外友人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和书法艺术的风采与魅力。

书法写到一定程度,不再单纯是一个技巧问题,更多的是体现书法家的境界、学识和对艺术、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悟。因此,更多地看,更多地练,是李建军孜孜追求的目标。他清醒地看到,在行草艺术方面,自己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练习、去感悟,去体现自己的个性。

他觉得,一旦挥毫泼墨,便进入了一种宁静致远的境界,得到一种远离尘世喧嚣的艺术享受。有人问他,写书法是为了出名?为了利益?还是为了什么?他回答很干脆:“我就是为了享受学习书法艺术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得以修身养性,锻炼身体,增长知识,在提高艺术品位的同时,提升自己的思想修养和生活品位。”这就是李建军乐此不疲痴迷于书法艺术的原动力。

相关专题: 李建军书法艺术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李静静]

标签:李建军 篆书 修养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