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李建军篆书作品:明德守道,篆文焕彩


来源:新华网山东

书法家李建军 《李建军书心经金刚经》正式出版发行 以《李建军书心经金刚经》的出版为标志,作为书法家的李建军,以中国最古老的文字大篆为载体,完成了对儒释道三大中华主流文化最经典著作的时代化、个性化

书法家李建军

《李建军书心经金刚经》正式出版发行

以《李建军书心经金刚经》的出版为标志,作为书法家的李建军,以中国最古老的文字大篆为载体,完成了对儒释道三大中华主流文化最经典著作的时代化、个性化诠释。这既是他书法创作过程中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更是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一次全新实践。

翻阅着那一摞沉甸甸的书法作品集,笔者仿佛进入一个精神的“世外桃源”。透过飘着古韵的墨香和那一个个如东夷汉子的篆字,先哲睿智的眼神穿越数千年的历史,照耀今世,而通过语言和文字薪火相传的中华文明“龙脉”,变得可以触摸,可以聆听。

性情

在接近“知天命”之年,李建军迷上了书法创作,这看似偶然的选择,其实是一种必然。它是李建军天性的自然流露,也是他精神走向的自觉选择。

“书如其人”“运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这些古代书家提炼出来的思想,用来形容李建军再恰当不过。那时,他年近五十,生活事业状况均令人艳羡,但是,他内心深处却有一种情绪在躁动:在这个物质得到较大满足的社会里,人的精神应该通过什么手段升华?到底要走向何处?他想到了书法, 书法等艺术创作活动承载着道德教益功能,宣扬真善美,而艺术又是无止境的,这不正符合自己的价值追求吗。

李建军自幼酷爱书法和美术,对老祖宗留下的方块字有一种天然的好感。从小学、中学到下乡,他很喜欢办宣传栏,抄黑板报。 1977年考上大学之后,他阅读了大量古典文化作品和文学名著,直至毕业从政20多年,也买了很多古代名家字帖和书法集,心摹手追,得到了极大的精神享受,提升了审美眼光和鉴赏能力,也为自己思想境界的升华寻找到一个最佳突破口。

提到李建军的人品,同事和朋友没有不竖大拇指的,他内柔外刚,热情直爽,豪迈坦荡,同时兼具儒雅、智慧和灵气。书法只是他品格的外化和延展。“德”是国人的立身之本,古人更是将文采与道德融于汉字书写之中。书法艺术与中国人的内在生命精神血脉相连,融为一体。书家自身的精神境界直接决定着作品质量,也决定着书法家的艺术高度。李建军选择书法作为自己的生命方式,实在是一种命运的必然。

早期,李建军临习过很多字体,特别是在行书方面用功最多,仅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就临写过上百遍。但是,行书那种飘逸俊秀、行云流水的风格,似乎与自己的性情还不是那么完全一致。李建军祖籍山东荣成,成长于青岛,工作在济南,他的骨子里既有齐鲁传统文化熏染出的厚重、包容和中庸,又有大海浪花催生出的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因子。正因为如此,他与篆书特别是大篆可谓是“一见钟情”。这是符合他性情的一种书写方式。篆书是最古老的文字,是中华民族最早成熟的语言符号。包括甲骨文、金文和石鼓文在内的大篆,像一个文字的孩童,因形立意,充满了无尽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大篆的形状就是一种美的画面,它还包含了声音,包含了逻辑关系,代表了一种思维的方法,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脉络。在李建军眼中,大篆充满了原始、浪漫、生动的美感,其线条圆润、凝重、雄强,情绪饱满、稚拙、天真,风格典丽、峻奇、高贵……这与他的性情一拍即合。

于是,李建军迷上了篆书。多年来,在繁重的工作之余,他笔耕不辍,把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全部交给了书法。一旦挥毫泼墨,他便进入了一种宁静致远的境界,得到一种远离尘世喧嚣的艺术享受。渐渐的,他与那些在外人眼中像天书般的文字融为一体,并成为这个时代的一道崭新风景。

学养

书法是一种形式单纯而意蕴丰富的意象艺术,其巨大的艺术魅力和技术性、形式感让国人无比尊崇。历史上,每个书家都力求达到历史流程中尽可能的高度。而攀向这一高度的道路是崎岖不平的,李建军选择的篆体书法,更是一条充满风险和艰辛的路。

进行篆书创作,除了需要具备书法家的一般素质外,更需要以超强的毅力和韧性,去进行古文字学的研究,这需要长期耐得住寂寞,抵御住世俗的诱惑,才能进入这个悠远而陌生的世界。

山东著名油画家毛岱宗说:用篆书创作比其他书体创作要难得多。其不易之处,在于必须具有识篆、择篆和书篆三种素养。所谓识篆, 属于学术方面,要坐得住冷板凳研究学问,明辨是非、识别对错;所谓择篆,既属学术又属艺术范畴,在慧眼识珠中往往带入个人情感和喜好;所谓书篆,则纯属艺术范畴,没有是非逻辑之论,只有高下境界之说。因此篆书者必须具学问、见地、才能于一身。

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顾亚龙说,汉字的诸种书体中,写起来难度最大的,当属篆书,真正是“易写而难工”。其中难度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要求书写者要有很好的古文字学修养,一是要求书写者要有精湛的书写技巧。缺少古文字的修养,书法家在创作时就会捉襟见肘。缺少书写技巧的长期训练,濡墨落笔就缺少法度。

李建军首先在古文字学方面狠下苦功,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办公室,甚至在去外地的飞机或火车上,他常常拿着几本古文字学书籍,为弄懂一个字的字形和字义而煞费苦心。大篆是古文字的“自由散漫时期”,存在一字多义、一义多字、一字多形、多字一形等现象,每个文字的来源、发声、字义专家们往往各执一词。秦统一中国后,文字归了“队”,以小篆的字形将众多的“散兵游勇”由李斯结成了一个体系。而到东汉以后,篆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成为一种“死亡的文字”。已经不使用的生疏文字,要记住本身就是一道难题,更何况要烂熟于心。经过长期坚韧不拔的努力,李建军对甲、金、篆、隶等文字形体掌握得极其娴熟,同时,对清代训诂学、音韵学和文献学的研究成果也不陌生,这样在文字运用上就能举一反三,得心应手。同时,他对新出土的古文字材料也进行动态关注,为自己的篆书创作即时补充新能量。

为掌握篆体的书写技巧,李建军认真研究了这一书体的演进流程,从中汲取了丰厚的营养。篆书创作在先秦时期达到鼎盛,经过唐代的中兴,到清代又重上巅峰。循着这一历史轨迹,李建军先学秦代的李斯和唐朝的李阳冰,李斯的书法运笔坚劲畅达,线条圆润,结构匀称,点画粗细均匀,既具图案之美,又有灵动之势。唐代的李阳冰被誉为“李斯之后的千古一人”,其篆书继承了李斯的瘦劲风格,线条更加婀娜多姿,“劲利豪爽,风行而集,识者谓之苍颉后身。”而对李建军影响最深的,还是清代的著名篆书大家吴大澂。

清代的书坛,流派纷呈,一派兴盛局面。特别是在篆书方面,形成了雄浑渊懿的书风,达到历史新峰巅。李建军说,吴大澂是金石考古学家,对各种古文字研究甚深,其篆书有一种铮然有声的金石气。吴大澂开始学秦代小篆刻石,书法酷似李阳冰,后来他将小篆与金文相结合,并用这种方法书写《论语》《孝经》以及信札。他的篆书以大篆立筋骨,以小篆敛体裁,笔墨又极其精炼,三美归一,形成了坚劲紧韧的艺术风格,为篆书艺术探索出一种新模式。沿着李斯、李阳冰和吴大澂的路子走来,李建军的篆书“来历清晰”,气息延绵,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从而逐步形成了气势恣肆而又浑厚质朴、用笔豪放而又工整圆润、结体流畅而又充满意趣的艺术风格。

“书为心画”,书法是艺术家人格修养和实践经验的结晶。李建军在吸取古人篆书营养的基础上,参照当代篆书创作的各种新理念和新风格,融入自己的才情、学养和品格,博采众长,入古出新,形成古朴厚重的鲜明特色。为了体味篆字原汁原味的初始风貌,他从临商周金文的原碑入手,大量临写《散氏盘》《毛公鼎》以及《石鼓文》等,并亲自触摸感受钟鼎铭文,引发了强烈的审美感受,因此写出来的大篆字体饱满浑厚,质朴自然,秀逸灵动,力透纸背。 同时,他还把小篆的灵动线条带入大篆的书写过程,试图把金文结体的奇巧与小篆的线条灵动飘逸有机结合,呈现出酣畅淋漓的艺术效果。

境界

欣赏李建军的大篆作品,感觉有一股深邃浑厚、绵绵不绝的气息扑面而来,这是思想的力量、信仰的力量和精神的力量。

李建军认为,中华文化能够数千年延绵不绝并傲立于世,语言文字的有效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汉字是我们民族精神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它保存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在当代文化复兴的时刻,汉字更承担着重要责任,所以书法家应该像朝圣者,去传播思想的种子,寻求信仰之火焰。

书法,是最概括凝练的艺术形式,百姓最熟悉的视觉识别符号,具有强烈的表达张力,广泛的群众基础,鲜活的现实生命力,用它来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种最佳选择。

有了这样的境界,李建军的书写内容自然会有一种“经典型”趋向。

李建军出版的第一部著作是《翰墨丹心——李建军篆书横幅》,表现出一个赤子对民族优秀文化的热爱。其中收录了他书写的文化经典与名著中的格言,主题就是如何做一个“君子”,他认为君子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他把一副副作品送给朋友同事,获得了极好反响,大家从书法作品里受到教益,净化了灵魂,升华了道德。于是,李建军开始扩大书写范围,书写《出师表》《秋声赋》《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赤壁赋》等历代美文……拓展了篆书的书写形式,增强了篆书的艺术表现力。

传统文化“断层”,道德观念沦丧,这些社会现象让李建军有了更深思索:书法家应该有怎样的文化责任和担当?他决定对传统的主干文化进行梳理,并对最重要的代表性经典进行系统化书写。中华文明以儒家思想为主干,并融入了佛道的思想内容和思维模式,以儒治世、以道修身、以佛养心, “三教”充分表明了国人的感情、希望和信仰。而《论语》《道德经》《心经·金刚经》并列为“儒道释”三家的宗经宝典,《论语》是“至圣先师”孔子儒家思想的集大成之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道德经》是道家思想重要来源,博大精深,微言大义,充满哲理;《金刚经》《心经》》是最具代表性与影响力的中国佛教经典,体现着原典精神和独有的思想价值。把它们全部用大篆形式进行演绎,不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吗?

从2012年到2014年8月,李建军用两年多时间,先后用篆体完成了《论语》《道德经》《心经·金刚经》的创作,并由青岛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成为书坛佳话。其中甘苦,书家自知。三部著作仅书写量就达3万多字,且要气息连贯,一气呵成,精气神充盈,这需要何等功力和恒心!欧阳中石先生欣然为李建军题词:“明德守道,篆文焕彩”。山东省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孟鸿声表示,这三部书作不啻止于李建军单纯书写的技巧性、娴熟性的展示, 而是他对“儒”“释”“道”最原始、重要典籍的理解、体悟下关照的展现。孟鸿声认为,李建军不仅对这些传统典籍烂熟于胸且深谙其中精义、要义,于此书写之下,也必能彰显其所选典籍之精神内涵。

李建军用篆体书写经典,其本意不在书法技巧,而是在于保持中国文化正脉中的“书法文化性”,提升民族精神。这就是他有别于一般书法家的大气象和大格局。【完】

相关链接

书法家李建军简介

李建军,山东荣成人,1957年生于山东青岛。现为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山东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山东省漫画家协会名誉主席、山东省新闻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曾经出版过《翰墨丹心——李建军篆书横幅》《李建军篆书论语》《李建军书道德经》《李建军书心经金刚经》《李建军书心经》等多部篆书作品集。

李建军书法作品

相关专题: 李建军书法艺术  

[责任编辑:李静静]

标签:李建军 篆书 作品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