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雪松评李荣川


来源:凤凰网山东

石上追人生,方寸得风流——记人物肖像治印艺术的探索者李荣川 中国的篆刻艺术源远流长,风派横流,是华夏艺术宝库中耀眼的明珠。从形式上来讲,篆刻艺术作品有朱文印、白文印、鸟虫印、肖形印等等。就肖形印而言

石上追人生,方寸得风流——记人物肖像治印艺术的探索者李荣川

中国的篆刻艺术源远流长,风派横流,是华夏艺术宝库中耀眼的明珠。从形式上来讲,篆刻艺术作品有朱文印、白文印、鸟虫印、肖形印等等。就肖形印而言,源于春秋而盛于战国两汉,前人所传,也多为鸟兽、佛像之类。肖像印出现于清代后期,至建国时也不过聊聊数钮,而雕刻简单,不为印学界重视,几乎无传统可言。据资料追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才有人初探,与中国篆刻“大军”相显少之又少。而在方寸之间以刻刀彰显人物,所刻又为大众熟悉的当代人物系列肖像,且蔚成煌煌大观者,视野所及,李荣川先生当为开拓先者,而且,其人物肖像印艺术正日益受到社会和业内人士的关注,2012年3月5日,他应邀出席在山东滨州杨柳雪举行的周恩来总理诞辰114周年纪念日暨《周恩来与杨柳雪》一书首发仪式,中央文献研究会会长廖心文同时收藏了他所刻的周恩来总理各个不同时期的系列肖像印、印稿和挂轴。原周总理秘书纪东将军为李荣川先生题写了“铁笔传神、石上生辉”的对联,藏品受到了参加活动的各级领导好评。

荣川先生对于人物肖像印的探索,已有多年的追求,下过艰苦的基本功夫,积累了丰富的篆刻创作经验。首先,肖像治印不同于文字篆刻,文字篆刻讲究的是文字条线的形质、形态、空间分布所带来的对于风格的意会和理解,它所传达的美感经验有体悟性质,刀法的种类少而凝炼。而人物肖像石刻则首先要求篆刻家对人物的五官及表情特征有一个准确的把握,所有繁杂的刀法,都必须紧紧围绕具象而准确地呈现出这些特点而加以不拘一格的运用。在漫长的探索过程中,荣川先生不仅在石面上下足了功夫,更重要的是,他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审视人、研究人上。每有刻事,他首先要阅读、研究被表现者的人生阅历、性格特点、乃至人生情感,研究如何在准确呈现肖像特征的基础上,将被表现者的精神世界刻画出来,只有这样,作品才能骨肉丰满,才能具有艺术感染力。在荣川先生成功的作品中,这样的努力体现得非常充分,比如他刻的著名画家乍启典的肖像印,原市委书记孙德汉同志的肖像印等等,均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水准,使观者回味无穷。其作品逐渐刊出后引起了震动,被誉为“难得的佳作”,而刻者必须兼通绘画基础和篆刻技法才可臻此佳境。而理解、把握、提炼被表现者的精神特征,有时他宁可“遗貌取神”,并将之在方寸间准确地加以表现,考验的不仅是荣川先生的技艺,更关乎他的悟性,而悟性指涉的是天赋,是修养、阅历和生命感觉,在这些方面,荣川先生无疑是出色的。

材料之间的关系,决定着艺术的走向和表现风格,这一特点被越来越多的艺术家重视并加以利用。就一般形态而言,人物肖像篆刻就是在石头上用刻刀画画,但具体分析这种画画的表现方式,其中则别有境地。与用毛笔在宣纸上画画迥异,用锋利的钢刀在坚硬的石头上画画,其挥洒自如、心手合一的程度,远不及以柔软的毛笔和宣纸。况且,刻家还要使人物的形与神在方寸之间达到完美自然的统一,其难度可想而知。为了充分调动点与线、光与影的表现力,荣川先生在驯服手中那把不听使唤的刻刀中,走过了数十载春秋,刻刀在石头上行走所发出的磕磕之声,仿佛是在镌刻岁月深情的唱片——热爱之音、耕耘之声,以铁和石的冲与撞、切与分,演绎着荣川先生的艺术生涯。有观者评价,荣川先生的人物肖像印,运用了木版画的技法去处理光影关系,线条的韵味也有木刻的性质。这种描述基本靠谱,但我还要说,在石头上刻肖像,仍然不同于木刻——材料性质的不同自不必说,木刻的幅面一般相对宽松,在木材上呈现人物表情的手段也相对丰富,而在坚硬的石头上去表现,情况就要危险得多:一是石头的质地硬而脆,没有弹性,容易崩坏,刻刀驾驶点线时必须精准到位,否则没有弥补的机会。二是石面小而局促,刻家用武之地窄仄,有时单线条要同时具备复合线条的功能,一刀下去,境界要么全出,要么被遮蔽,较少回旋的余地。因此,在表现人物典型特征时,要保持金石的本性,又要创新刀法,刻家必须具有高度提炼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荣川先生的人物肖像石刻,具有全新的技法探索层面的意义,他在硬中求韵、疏中求密,为篆刻治印艺术贡献了新的品种。

荣川先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思维活跃,性格开朗。早年在部队服役十一载,曾供职于陆军第二〇一师政治部电影队、俱乐部、文化科、宣传科等单位,一直从事文化宣传工作。他利用工余时间从事金石篆刻三十多年,先后治印两千余方,肖像印三百余方,并大胆地将楷书、隶书这些一般刻家不敢用的书体引入篆刻之中。近年来,在深入研究人物肖像印的同时,他还首创人物写意、戏剧故事以及山水引申出的意境融入石刻中,足见其创新意识的活跃和方寸之间的抱负。中国古老的金石书画艺术,无论是在文化意义的层面还是在材料技法的层面,都已拥有了深厚可比苍老时空的积淀,形成了重重的思维惯性,任何一点创新都变得很难——而唯其难才更可贵。作为石刻艺术肖像治印的探索者,荣川先生知难而进,用自己的刻苦用心,抒写出了石上追人生、方寸得风流的创作佳话,他那种石痴的境界,将进一步促使这门艺术向前发展,必将蔚为大观,其意义却不囿于这坚硬的方寸石面。

相关专题: 滨州李荣川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薇]

标签:荣川 肖像 人物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