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耕不辍季羡林:
言有物,行有格
争议季羡林:
不完满才是人生
朴厚学者季羡林:
他是真正的大师
众所周知,季羡林一生主要治东方学,研究的是偏冷的梵文、巴利文以及吐火罗文。季先生去世之后,这个世界上会说梵文的大概还有一些人,懂巴利文的已然不多,而还会说吐火罗语的地球人恐怕比当年懂相对论的人更难找了。季羡林先生的离去,于国学复兴的影响,尚看不出来,但是,因着他的离去,吐火罗文化却有从存在转变为虚无的现实危险。而一种文化的消失,也是非常令人惋惜的事情。【详细】
季羡林
季羡林(1911.8.2~2009.7.11),山东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惟一的终身教授。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其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详细】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详细】
人类社会的进步,有如运动场上的接力赛。老年人跑第一棒,中年人跑第二棒,青年人跑第三棒。各有各的长度,各有各的任务,互相协调,共同努力,以期获得最后胜利。这里面并没有高低之分,而只有前后之别。老年人不必“倚老卖老”,青年人也不必“倚少卖少”。老年人当然先走,青年人也会变老。如此循环往复,流转不息。【详细】
季羡林祖籍山东临清
1926年,季羡林在正谊中学毕了业,考入新成立的山大附中。附中有两处校舍,一处设在北园白鹤庄,用的是原职业中学校舍。另一处设在老东门外的山水沟,用的是原矿业专门学校的校舍。季羡林在白鹤庄这处高中学习,而且在这里一改初中时爱玩的习惯,开始用功…【详细】
在济南居住了整整14年的季羡林,对济南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感情…【详细】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骨灰2010年4月5日在他的家乡——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官庄村安葬。至此,季羡林先生实现了生前遗愿——回到“母亲身边”…【详细】
对于父子决裂,多年以来北大流传的说法是,儿子季承拒绝出钱安葬母亲,且与季羡林的保姆结婚,季羡林无法忍受。“我是最大的孝子”,愤慨的季承不接受上面的说法。按照他的解释,决裂源于当初父子间爆发出来的意气之争。“季羡林对婚姻不满,从而迁怒于子女,他觉得孩子们只孝敬母亲,不孝敬他。”让季承也让记者们苦恼的是,在这一点上他不能提供有说服力的证据。【详细】
季羡林遗产案开庭当天
检方出示的西安交通大学人事部门和北京大学的证明则显示,王如师专毕业,曾是西安医科大学附属中学(现为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语文老师,后被聘为西安医科大学校报编辑,但西安医科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合校后…【详细】
北京消息据北京晚报报道:季羡林故居被盗案已经审了两年,至今仍未结案,而已被取保候审满一年的被告人王如2日对媒体说她已被无罪释放。对此,承办此案的法官予以否认,并表示没有听说此事…【详细】
温家宝总理在看望的时候曾对季老说,“您写的几本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中国知识分子历经沧桑、艰难困苦,但爱国家、爱人民始终不渝,他们不懈奋斗,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社会、服务人民…【详细】
季羡林先生曾经描述他的夫人彭德华一辈子都不知道他搞的这一套是什么玩艺。其实全国敬仰先生的人,对先生在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又知道多少呢…【详细】
代宗师季羡林,虽然离开我们已经三年多了,但季老留在身后的,却是一个被他用毕生心血打磨得异常光亮的、名副其实的“大师”铭牌。这一铭牌…【详细】
读季先生的散文,是需要一点氛围的。通常是午后,我会请出那尊哥窑青瓷炉,先拭净三足两耳的简约炉身,再掰两星儿水沉投入,几缕淡烟袅袅腾起,继而满室清芬…【详细】
他精通12国语言,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他是国内外为数很少的真正能运用原始佛典进行研究的佛教学学者,把研究印度中世语言的变化规律和研究佛教历史结合起来,寻出主要佛教经典的产生、演变、流传过程,借以确定佛教重要派别的产生、流传过程…【详细】
寅恪师讲课,同他写文章一样,先把必要的材料写在黑板上,然后再根据材料进行解释、考证、分析、综合,对地名和人名更是特别注意。他的分析细入毫发…【详细】
1946年,臧克家到南京国立编译馆去看望老同学李长之,恰好季羡林在,在这里臧克家第一次见到季羡林。他们一见如故,倾心交谈。当时给臧克家的印象是,季羡林虽然留学德国10年,但身上毫无洋气…【详细】